《杭商故事(3)》收錄50余篇刊發于《每日商報》的企業家報道,每篇介紹一位杭州企業家的創業故事。這些企業家來自各行各業,從制造業、服務業、紡織業到互聯網行業等等,通過介紹他們的奮斗心路和企業發展壯大歷程,弘揚創新奮進的精神。
制造業守望者的鳳凰涅檠
未來電動自行車也可以很“健康智能”
金都找到了繼續做下去的支撐點
風云二十年最好的守業是創業
轉型憑機遇賺錢靠實力
紡出德與誠的良心線
我只是光伏產業的平凡匠人
廣告女將的影視新征途
創業就像一場馬拉松
青藤是愛與善意的結晶
在傳承中創新“浙江老字號”
在物聯網領域利爾達高瞻遠矚
扎根醫藥三十年走得快不如看得遠
一代企業家的老書記基因
注入思想木屋就不是空殼
創新的動力
杭商心目中的“上海灘老大”
為種子披上分子技術新嫁衣
園林界的植物學家
在動畫片和農貿市場挖掘“園林影子”
GE全球“最小的”供應商,卻有大能量和大夢想
“希望我能以校長身份退休”
用專業所長點亮城市之美
專注研發十年磨一“燈”
做一張把握自己命運的懶人沙發
將來不做經濟學家,從小也要學點財商
杭州“智慧城市”的保障者
做創業生態圈里的“小萬達”
運營產生核心價值打造物流界的攜程
讓世人都喝上健康好茶
做“互聯網+知識產權”的先行者
有一種情懷叫軟件強國夢
天生的經商頭腦覓得商機一場意外后涅檠重生
禁得住多大日曬,就能承受起多大成功
爭做一顆永不被淘汰的螺絲釘
我不是創業者我是創新者、變革者
火熱的性格賣恬淡的茶
做一片“煙花不易冷”的面膜
不愛哲學的企業家不是好的投資人
90后接班四個月的“陣痛期”
拿得起放得下每年定個小目標
發現杭州投資創業新機會
“女大十八變”“小姐妹”變“閨蜜面包”
沿著運河追逐創業夢
做企業不一定人人皆知,但力求行業內有口皆碑
從蕭山圍墾中走出的強科技
一個時刻在工作的攀登者
污水“壓”出新三板
真人秀《我的創業故事》
接過父親的大旗帶好物流公司這個“小兄弟”
《杭商故事(3)》:
“廣告影片必須在30秒內引爆品牌魅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與心理沖擊;電影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且你有更長的時間去講好一個故事。”盧西娓娓道來,許多電影導演都是廣告導演出身,而電影的拍攝流程也與廣告影片拍攝高度重合。深諳影視劇發行的特點,同時積累了豐富影視行業資源,這更讓她對陽光布局影視行業充滿信心。
2016年,浙江陽光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陽光的經營重心轉向了影視制作。盧西認為,與其他影視公司相比,陽光影業的優勢不僅凝聚在多年影視廣告創作經歷中,也體現在岡隊對市場的精準把握上。“電影其實是一種文化消費產品,觀眾同樣是消費者,只有消費者喜歡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她表示,陽光影業在挑選劇本方面也有自己的標準,那就是讓觀眾“看得進,放不下,記得住”。
同時,陽光影業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發掘。“影視行業是創作個體高度密集的行業,導演個人的專業水平和才華甚至能夠決定一部電影的生命力與市場價值,這也是近年來許多商業電影頻頻收獲高票房的原因。”盧西說,陽光影業挖掘了許多有商業開發價值的IP(Intellectual Propercy,知識產權)及創作人才,并簽約多名年輕新銳導演,成立導演個人工作室,他們將一起為陽光影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電影《少年》年底上映 打造影視文化特色小鎮 “中國影視行業進入了黃金時期,電影票房12年增長40倍,意味著平均每月都有一億人次觀眾走進電影院,電影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談及罔內電影市場的現狀,盧西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優秀聞產劇的崛起,那個一味迷信進口大片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現在的觀眾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觀影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除了~線城市的居民以外,大量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也是龐大的觀影人群,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已成為觀影的主力軍。如果能夠捕捉他們的審美與精神需求,電影就不愁沒有市場。因此,陽光影業出品的第一部院線大電影《少年》兼具青春、愛情、懸疑、動作等元素,滿足了各類觀影人群的文化需求;目前已經拍攝完成并定檔賀歲檔,將于今年12月9日在全國上映。
相比許多影視公司高價購買IP的做法,陽光影業更希望打造自己的原創IP。陽光影業與央視微電影頻道合作開設“陽光頻道”,年底正式上線。無論是生活中輕松隨意的微視頻、小段子,還是精心制作的微電影,任何人都可以在“陽光頻道”中上傳原創視頻。最值得一提的是,用戶還可以為視頻的觀看權限定價或者進行版權交易,憑借自己的創作實現“草根”的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