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仁愛故事,孕育一個愛心寶寶……………………………………………… 017
仁愛 | 愛屋及烏………………………………………………………………………… 018
情意 | 千里送鵝毛………………………………………………………………………020
幫助 | 宋太宗雪中送炭………………………………………………………………… 022
融洽 | 琴瑟和鳴………………………………………………………………………… 024
奉獻 | 神農嘗百草……………………………………………………………………… 026
無私 | 祁黃羊薦賢……………………………………………………………………… 028
和平 | 昭君出塞…………………………………………………………………………030
思念 | 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032
分擔 | 三個和尚………………………………………………………………………… 034
第二章 孝順故事,孕育一個善良寶寶……………………………………………… 037
孝敬 | 黃香溫席………………………………………………………………………… 038
英勇 | 木蘭從軍………………………………………………………………………… 041
溫暖 |“ 家”字的由來… ………………………………………………………………044
團結 | 兄弟折箭 … …………………………………………………………………… 046
愛國 | 岳母刺字………………………………………………………………………… 048
勇氣 | 緹縈救父…………………………………………………………………………050
堅持 | 孟母斷織勸學…………………………………………………………………… 052
父愛 | 王羲之教子……………………………………………………………………… 054
第三章 智慧故事,孕育一個聰明寶寶……………………………………………… 057
機智 | 晏子使楚………………………………………………………………………… 058
動腦 | 曹沖稱象………………………………………………………………………… 061
智慧 | 諸葛亮喂雞……………………………………………………………………… 064
神機妙算 | 草船借箭…………………………………………………………………… 066
把握 | 胸有成竹…………………………………………………………………………070
聰明 | 岳飛沙上學寫字 … …………………………………………………………… 072
擔當 | 解鈴還須系鈴人………………………………………………………………… 074
節約 | 暖不忘寒………………………………………………………………………… 076
重點 | 畫龍點睛………………………………………………………………………… 078
應變 | 司馬光砸缸………………………………………………………………………080
智慧 | 諸葛恪得驢……………………………………………………………………… 082
幽默 | 鄭板橋吟詩退小偷……………………………………………………………… 084
聰慧 | 王安石智勝廚師………………………………………………………………… 086
聰明 | 徐霞客志在天下………………………………………………………………… 088
第四章 誠信故事,孕育一個誠實寶寶……………………………………………… 091
守信 | 一諾千金的季布………………………………………………………………… 092
誠信 | 皇甫績主動受罰………………………………………………………………… 095
誠實 | 曾子以身作則…………………………………………………………………… 098
誠實 | 誠實的晏殊………………………………………………………………………100
原則 |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102
信譽 | 城門立木………………………………………………………………………… 104
第五章 勤奮故事,孕育一個好學寶寶……………………………………………… 107
行動力 | 笨鳥先飛……………………………………………………………………… 108
勤奮 | 李密牛角掛書…………………………………………………………………… 110
鉆研 | 米芾練字………………………………………………………………………… 112
刻苦 | 顏真卿練字……………………………………………………………………… 114
好學 | 開卷有益………………………………………………………………………… 116
好學 | 鐘隱拜師………………………………………………………………………… 118
勤能補拙 |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 120
鉆研 | 韋編三絕………………………………………………………………………… 122
勤學 | 孫敬頭懸梁……………………………………………………………………… 124
刻苦 | 蘇秦刺股求學…………………………………………………………………… 126
勤學 | 車胤囊螢夜讀…………………………………………………………………… 128
惜時 | 孫康映雪讀書…………………………………………………………………… 130
勤學 | 祖塋讀書………………………………………………………………………… 132
勤學 | 鑿壁借光………………………………………………………………………… 134
恒心 | 鐵杵磨成針……………………………………………………………………… 136
決心 | 韓建認字………………………………………………………………………… 138
勤勉 | 路溫舒的“蒲草書”… ………………………………………………………… 140
勤奮 | 歐陽修借閱古籍………………………………………………………………… 142
專注 | 王羲之吃墨……………………………………………………………………… 144
學無止境 | 王獻之依缸習字…………………………………………………………… 146
第六章 自強故事,孕育一個堅毅寶寶……………………………………………… 149
氣節 | 蘇武牧羊 … …………………………………………………………………… 150
氣魄 | 夸父逐日………………………………………………………………………… 152
決心 | 魯班學藝………………………………………………………………………… 154
虛心 | 唐伯虎潛心學畫………………………………………………………………… 156
尊嚴 | 文天祥少年正氣………………………………………………………………… 158
神奇 | 盤古開天辟地…………………………………………………………………… 160
自信 | 毛遂自薦………………………………………………………………………… 164
努力 | 祖逖聞雞起舞…………………………………………………………………… 166
決心 | 破釜沉舟………………………………………………………………………… 168
英勇 | 完璧歸趙………………………………………………………………………… 170
愛好 | 陸羽棄佛從文…………………………………………………………………… 172
第七章 謙虛故事,孕育寶寶海納百川的胸懷……………………………………… 175
分享 | 孔融讓梨………………………………………………………………………… 176
好學 | 孔子不恥下問…………………………………………………………………… 178
虛心 | 薛譚知錯就改…………………………………………………………………… 180
求賢 | 三顧茅廬………………………………………………………………………… 182
知錯能改 | 司馬光的“警枕”… ……………………………………………………… 184
付出 | 孺子可教………………………………………………………………………… 186
謙虛 | 柳公權拜師……………………………………………………………………… 188
知錯必改 | 唐太宗納諫………………………………………………………………… 190
熟能生巧 | 賣油翁……………………………………………………………………… 192
志向 | 姜太公釣魚……………………………………………………………………… 194
第八章 求真故事,孕育寶寶尋根問底的探索精神………………………………… 197
求真 | 百聞不如一見…………………………………………………………………… 198
求真 | 愛刨根問底的沈括……………………………………………………………… 201
探索 | 徐光啟種棉花…………………………………………………………………… 204
果斷 | 快刀斬亂麻……………………………………………………………………… 206
鉆研 | 孔子學琴………………………………………………………………………… 208
求實 | 陶弘景菜園求學………………………………………………………………… 210
第九章 交友故事,孕育一個多交良師益友的寶寶………………………………… 213
認錯 | 負荊請罪………………………………………………………………………… 214
環境 | 孟母三遷………………………………………………………………………… 216
友善 | 傅以漸對鄰友善………………………………………………………………… 218
知音 | 高山流水遇知音………………………………………………………………… 220
友誼 | 管鮑之交………………………………………………………………………… 222
交友 | 管寧割席斷義…………………………………………………………………… 224
才情 | 白居易詩進長安 … …………………………………………………………… 226
尊師 | 程門立雪………………………………………………………………………… 228
歡樂 |《 詩經·鹿鳴》……………………………………………………………………230
第十章 包羅萬象故事,孕育一個視野開闊的寶寶………………………………… 233
春天 | 詠柳……………………………………………………………………………… 234
自然規律 | 拔苗助長…………………………………………………………………… 236
自然風光 | 北朝民歌:敕勒歌………………………………………………………… 238
神話 |“ 年”的傳說… …………………………………………………………………240
風俗 | 重九登高………………………………………………………………………… 242
起源 | 百家姓的由來 … ……………………………………………………………… 244
美食 | 珍珠翡翠白玉湯………………………………………………………………… 248
真假 | 魚目混珠………………………………………………………………………… 250
變通 | 守株待兔………………………………………………………………………… 252
虛假 | 葉公好龍………………………………………………………………………… 254
取舍 | 買櫝還珠………………………………………………………………………… 256
自作聰明 | 畫蛇添足…………………………………………………………………… 258
變通 | 刻舟求劍………………………………………………………………………… 260
真才實學 | 濫竽充數…………………………………………………………………… 262
清廉 | 清正廉明的包青天……………………………………………………………… 264
神話 | 女媧補天 … …………………………………………………………………… 266
思念 | 嫦娥奔月………………………………………………………………………… 268
紀律 | 奉公守法………………………………………………………………………… 270
神奇 | 神筆馬良………………………………………………………………………… 272
機遇 | 伯樂與千里馬…………………………………………………………………… 277
堅持 | 卞和獻玉………………………………………………………………………… 280
專心 | 專心致志………………………………………………………………………… 282
音律 | 文姬辨琴………………………………………………………………………… 284
附錄 讀者售后服務專區……………………………………………………………… 287
仁愛‖愛屋及烏
商朝末年,周武王滅商,建立了周朝。雖然紂王已死,但對于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里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特別與眾大臣商議:“進了朝歌,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怎么處置呢?”
丞相姜子牙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墻壁。這意思很明白: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樣?”
武王認為不能這樣。這時武王的弟弟召公上前說:“我聽說過: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活。應當把有罪的人都殺死,不讓他們留下殘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樣?”武王認為也不行。
這時武王的另外一個弟弟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愛自己舊時的朋友和親屬,用仁政來感化天下的臣民。”
武王聽了非常高興,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從此可以安定了。
武王頒下圣旨,讓文武大臣、大小官吏照周公說的辦,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來,民心歸附,西周也更強大了。
幫助‖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雖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創業不易,因此生活很儉樸,也很體恤百姓。
有年冬天, 天氣特別冷,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凌子足足有一尺多長。太宗穿著毛皮外套,坐在燒得旺旺的炭火的屋子里還覺得冷。
宋太宗心頭一動,想道:“天氣這么冷,我在溫暖的屋里都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更冷。
于是,他把開封府尹召進宮,說:“現在這么冷,我們這些吃穿不愁、有火烤的人都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現在就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幫幫那些無衣無柴的百姓。”
開封府尹聽后,立刻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問候那些貧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們都很感激。
從此,歷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話。
小故事大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給予他們幫助。
奉獻‖神農嘗百草
神農是神話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神農長的是牛頭、人身,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當作糧食吃,哪些可以當作草藥治病,誰也分不清。
神農想到天帝的花園有奇花異草,說不定可以治病。便決定上天去看看。他選了一大捧瑤草,在走出花園時,碰到了天帝,天帝說這點瑤草治不了多少人的病的,給了他一根神鞭,可以鞭打識別草藥有毒無毒。神農拿著這根神鞭一路走一路鞭。
有一天,神農看到一種樹葉,正好他口渴了,順手摘了幾片放在嘴里咀嚼。這一嚼,還真解渴,神農又扯了幾把放進嘴里。這樹葉一落進肚里,就上上下下地把里面的各器官擦洗得清清爽爽,像巡查似的,神農把它叫作“查”,就是后人所稱的“茶”。神農斷定這種樹葉既解渴,又能解毒,他決定改鞭藥為嘗藥,如果遇毒,就用它來解救。
神農就這樣一路走著,一路嘗著百草。神農嘗百草,經常要中毒,都多虧了“查”解救了他。據說被他嘗過的花、草、根、葉,就有三十九萬八千多種。他還嘗出了麥、稻、稷、黍、菽能充饑,這就是后來的五谷。
但有一天,神農發現一株攀在樹上的藤狀植物,開著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那葉子還會一張一縮,他覺得非常奇怪,就采了一些葉子放在嘴里咀嚼著。誰知這是一種有劇烈毒性的藥草,叫斷腸草。這種毒草太厲害了,他還來不及吃“查”解毒就死了。
人們為了紀念神農的恩德和功績,稱他為“藥王菩薩”。在我國的四川、湖北、陜西交界的地方,據說就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人們把這帶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勤奮‖歐陽修借閱古籍
我國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聰穎。但他小時候家境貧寒,家里沒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在地上練字。歐陽修非常聽話,跟著母親的指導,在地上一筆一畫地練字。終于,刻苦勤奮的歐陽修練成了一手好字。
當時, 城南的李家藏書十分豐富, 歐陽修經常和李家的孩子李堯輔一起玩,時間久了,李家同意讓歐陽修把書借回家去讀。無論嚴寒酷暑,歐陽修從不間斷,從不松懈。每當看到書里一些好的內容,他馬上抄寫下來,就這樣,博覽群書的歐陽修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歐陽修這種熱愛學習的精神也帶動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他們一起讀書,一起進步,最后歐陽修成了一代文豪,而李堯輔也成了秀才,這就叫“近朱者赤”。
決心‖魯班學藝
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于工匠世家,是我國古代一位出色的發明家,被尊稱為“木工的祖師”。
魯班小時候喜歡做手工,他聽說終南山有個老師傅所做的木工藝品很精美。于是,魯班告別了父老鄉親,千里迢迢來到終南山學藝。
他到了一個破屋前,斷定了這就是老師傅的家。他敲門沒人答應,推開門一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兒,正躺在床上睡大覺。魯班輕手輕腳地把破斧、爛刨子收拾在木箱里,然后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等老師傅醒來。直到太陽落山,老師傅才睜開眼睛坐起來。他請求老師傅收他為徒。
老師傅說:“我要考考你,你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錯了,你怎樣來還怎樣回去。”
魯班不慌不忙地說:“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來了,師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
于是,老師傅問了他三個問題,魯班的回答,老師傅感到很滿意,終于答應收魯班為徒。可魯班的艱辛才剛剛開始,他把門后已長滿銹的斧子、刨子、鑿子一一不停的磨,磨了七天七夜,一件件都磨得閃閃發亮。隨后,魯班按照師傅的吩咐,足足干了36個白天36個黑夜,用自己磨的斧子去砍了一棵參天大樹,然后用刨子砍成一個光滑大柁,用鑿子在大柁上鑿了2400個眼:600個方的,600個圓的,600個楞的,600個扁的。
師傅看魯班這樣的好學、誠懇,把魯班帶到西屋。原來西屋里擺了好多模型,有樓有閣有橋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柜,各式各樣,精致極了,魯班把眼睛都看花了。魯班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手藝學好,于是認真地研究起模型來。苦學了三年,把師傅所有的手藝都學會了。他帶著自己磨的刨子、鑿子和斧子,告別了師傅,下了山,為人們制造了許多橋梁、機械、房屋、家具,還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虛心‖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他從小就喜歡文學和畫畫。
九歲的時候,他拜當時著名的畫家周臣為師,學習繪畫。兩年后,唐伯虎畫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經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滿足自己的畫畫水平,再次拜師學習,跟隨大畫家沈周老師學習繪畫。
唐伯虎的繪畫功底深厚,加上刻苦勤奮地練習,才短短一年時間,繪畫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連沈周老師也經常稱贊他。
老師的稱贊讓一向謙虛的唐伯虎漸漸產生了自滿情緒。細心的沈周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天,他把唐伯虎叫來一起吃飯。在談話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親身體弱、身邊沒人照顧,希望老師能同意他回家。
沈周老師笑著說:“老師今天高興,有點喝多了,身上有些熱,你去把窗子打開,通通風,好嗎?”
唐伯虎起身去開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動那兩扇窗。他仔細一看,原來那兩扇“窗戶”竟然是畫在墻上的,可看上去就跟真的窗戶一樣啊!唐伯虎的臉“刷”地紅了,他走到了老師跟前,“撲通”一聲跪下來,對老師說:“請您原諒弟子無知,我要留下來跟隨老師繼續學習。”
從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認真、努力地學畫,最后終于成了著名的大畫家。
決心‖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20萬人馬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把兵帶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項羽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巨鹿,與被圍趙軍來個里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于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遣的人,不管是誰都嚴懲不貸。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宋義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
項羽忍無可忍,殺了宋義并取代了他,自己做了上將軍。
統帥了軍隊的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宿營的屋子統統燒毀,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
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后,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虛心‖薛譚知錯就改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秦青的人,他是著名的歌唱家,收了許多徒弟。其中一個叫薛譚的,聰明好學,進步也快,秦青很喜歡這個徒弟,準備把他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教給他。
一個夏天的晚上,薛譚來找秦青。秦青正準備睡覺,聽見是愛徒的聲音,起身打開門讓他進來。“薛譚,這么晚了,有什么事嗎?”他關心地問。
薛譚向老師作了一個揖,說:“老師,我覺得我已經掌握了唱歌的全部技巧,所以我想明天回鄉去了,今天晚上,我是來拜謝師恩的。”
秦青很驚訝,他都還沒把自己全部的本領教給薛譚,他怎么說都學會了呢?秦青沉思片刻,并沒有挽留薛譚,只是說:“你既然決定了,那么,明天一早我為你送行吧!”
第二天一大早,秦青城外大道旁設宴為薛譚餞行。他說:“弟子回鄉,為師很高興, 讓我為你唱一首歌吧!”然后他打著節拍,唱起了古人送別的歌。歌聲高亢激昂、慷慨悲壯,縈繞于林間水畔,就連天上的白云也為他的歌聲停住了,簡直是絕妙到了極點。
薛譚聽著聽著,漸漸慚愧地低下了頭,急忙跪在老師的身邊,叩頭不止,說道:“學生不回家了,愿繼續跟著老師學習。”
秦青感到很欣慰,說:“薛譚啊,學無止境,不能滿足于一知半解啊!”
薛譚繼續留在秦青的身邊刻苦學習、深造。三年過去了,從沒有提要回家的事。
直到有一天,秦青跟他說:“現在,你已經完全掌握了我的唱歌技巧了,你可以回家了。不過,你一定要記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薛譚不住地點頭,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了心中,然后感恩地拜別老師,回家去了。
熟能生巧‖賣油翁
宋朝有個叫陳堯咨的人,十分擅長射箭,能夠在百步之外射中樹的葉子,當時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于是陳堯咨非常自負,覺得自己的箭法了不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陳堯咨在自家的場地上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他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幾乎全部射中靶心。引來圍觀的人喝彩不斷。
這時,一位賣油的老人家挑著擔子經過,他停下來,放下擔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睛看著陳堯咨射箭,臉上并沒有露出贊嘆的表情,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
陳堯咨看到老人家這樣的表情,感到很生氣,就走過去問:“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你覺得我射箭的技術還不夠精湛嗎?”
老人家平靜地回答:“我覺得這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你練得多了,熟能生巧罷了。”
陳堯咨更加生氣了,憤憤地說:“你竟敢輕視我的箭術!你給我說清楚,不說清楚不許走。”
老人家不慌不忙地說:“憑著我倒油的經驗就能懂得這個道理。”說完,老人家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嘴兒上,然后用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瓢油,往蓋著銅錢的葫蘆嘴兒里倒。只見油都變成了細細的一條線流到葫蘆嘴兒里。等油倒完了,銅錢上竟然連一點兒油星都沒有。
人們都開始驚嘆起來,老人家笑著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么別的奧秘,只是手熟罷了。”
陳堯咨聽了老人家的話,再也不好生氣,只得客客氣氣地給賣油的老人家鞠了一躬,讓他走了。
小故事大道理
所有技能都能通過長期反復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