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每個人都在制造廢棄物。廢棄物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沒有充分了解它,即便是那些回收行業的相關人員也對它不知甚解。我們身處一個亂扔垃圾的社會,但事實上,這些廢棄物卻是寶貴的原材料,并可以在世界范圍內作為有價值的商品進行買賣。
當整個世界都在沉思為何廢棄物堆積成山,《循環經濟創造未來》這本書針對回收行業及個人所面臨的挑戰給出了深刻見解。世界人口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日益富足,我們需要更好的生活水平,比如住大房子,買新電視機,添置新電腦等等。但與此同時,我們有限的資源卻在日益枯竭。如果被正確處理,廢棄物就是有價值的原材料;但如果被忽視,它就會成為隱患。本書作者譴責屢禁不止的廢棄物非法運輸,突出強調了政府和回收行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本書得到了世界各地專家的支持,作者闡述了所謂的垃圾為何具有價值,揭示了怎樣在金融市場開展廢棄物貿易,并提出建議——廢棄物應該被當作值得投資的有用之物,而不是避之不及的麻煩。
引言
塵歸塵,土歸土。令人諷刺地是,人類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自身擁有高效的內置身體機制,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在死去幾天后就開始自行分解。然而,我們制造的廢棄物有時卻需要數百年才能降解,并且很有可能仍然"留存世間"。海洋專家確信,人類在食用魚肉時也在食用塑料,因為塑料碎屑飄散在海洋中,即使最終分解,仍是釋放有害化學物質(雙酚A和聚苯乙烯低聚物)的微小碎片,最終會被魚類食用。除非我們能在制造的任何東西內部建立一個和人類身體相同的自然衰敗機制,那么廢棄物就會永遠存在。
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里,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產生廢棄材料,而這些廢棄材料最終積累成堆,需要用這種或那種的方式進行處理。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除去制造業垃圾、建筑垃圾、供水垃圾和能源垃圾,每年全世界制造的家庭垃圾就多于10億公噸。單就歐洲而言,如果把后面的幾種廢棄物流也計算在內的話,這個數字會超過30億公噸。
另外一個說法可能也很適合廢棄物,那就是"眼不見,心不煩"。我們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地方當局提供了分類垃圾箱,我們把不同的家庭垃圾投入其中,就是在為回收利用做些許的貢獻;因為每周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我們甚至還對自己頗感滿意;一旦垃圾廢物被收走,我們就再也不想知道關于它們的任何事情。顯然,我們所做的和回收利用絲毫不沾邊。我們只是挑選者,是真正的回收之前的分揀和篩選長鏈上的第一環。而且,回收的任何一環都不能在我們家附近進行,因為垃圾的味道讓人難以忍受。也有人會憤憤不平,質疑我們仔細分揀的廢棄物有很多只是被運往了遙遠的目的地,根本沒有進行回收利用;它們被丟棄在了有毒的、如山的垃圾填埋場,當地貧困的、絕望的人們靠撿拾這些垃圾維持生計。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給行業外和行業內的人們提供一個深刻見解,讓大家明白回收行業和其公眾形象不同,是高度復雜的行業,它關系到我們每個人--我們需要清楚什么正在發生、什么是利害攸關。這一行業并不是廢棄物的丟棄者,而是資源的提供者。我們要開始轉變這一認識。
我們會重點理清全行業的共同脈絡,不去探討各個分行業錯綜復雜的細枝末節,如怎樣從塑料電腦主板或者利用厭氧消解器提取金或者鉑。某些分行業可能有其獨特的問題,但是從全球角度看,回收利用可以劃為以下幾種大的分類:紙張、塑料、玻璃、黑色和有色金屬、鋼鐵、紡織品、輪胎、塑料制品和電子產品。這些就是回收行業的主要分支,但是這本書主要著眼闡述影響回收貿易的影響力和驅動力,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齊心合力、共同跨越障礙,而不是過多地詳述技術問題。回收利用并非新生事物,正如我的同事,國際回收局2的前任主席多米尼克 馬格文提醒我們所說,"人類一直在重新利用材料……在青銅時代,人類通過復原破碎的物品設計制造新的物品"。
我也會給本行業和立法者提出一些挑戰。他們渴望開發新的技術,追求更嚴格的監管控制,但卻忘記了自己追尋的目標。零廢棄物的目標、地方當局渴望多賺一美元的觀念并不明智,這些舉措本身既沒有幫助保護我們地球的有限資源、減少如山的有毒廢棄物,也不會對我們的行業有所幫助。
如果能確切地清楚回收系統怎樣運轉,誰會因為消費受益、誰會因為消費遭殃,我們至少可以有更好的了解,從而可能對于我們消費的物品以及怎樣處置我們丟棄的廢棄物做出不同的決定。我想特別關注當今我們面臨的挑戰,而非造成現在危機的歷史。
沒有一個講座就人類的浪費展開闡述,大家認為浪費是其他人的問題,但浪費確實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如果人類繼續和原來一樣浪費,我們就必須思考該如何處理丟棄的物品。這些物品不會消失,也不會自然腐化,所以,我們必須想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方法;在過去的歲月里,最初是撿拾垃圾的人撿起丟棄在大街上的廢棄物,而在今天,大約一百六十萬的工人在每年產值2千多億的回收行業服務。事實上,根據有些人的估計,回收行業--包括城市固體垃圾和工業垃圾回收以及廢棄物再生能源項目--的價值高得多,也許多達每年一萬億美元,而且在2020年前這個數字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家庭垃圾收集目前沒有公認的最好方法,許多人可能對此感到驚訝;在英國這樣一個小的國家,家庭垃圾的收集方法就各種各樣,歐洲、美國和其它地方也是如此。報紙的頭版期待刊登下一個最好的方案,如革新的廢棄物再生能源技術。大量的投資引入到這些新的方案,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后又不得不改投到另一個系統。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把最主要的關注點放在這一鏈條的前面的環節。
……
蘭吉特·S.巴克西,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廢棄物貿易三十余年,他的公司J&H國際銷售公司(www.jandhsales.com)曾獲英國女王企業獎。他本人在回收行業備受推崇,曾擔任國際回收局的財務主管,并于2015年5月起至今擔任國際回收局主席。此外,他還是新興遠東市場的專家、主要貿易期刊的撰稿人,也多次就回收這一議題向世界人民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