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于十七和十八世紀之交的英國。由于王室內部的權利之爭,貴族出生的關伯倉在孩提時代就被兒童販子毀容變成了“笑面人”并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被遺棄在海岸邊。好心的流浪漢窩蘇斯收留了他以及名為蒂的女嬰。在歷經磨難成長中,關伯倉和蒂成為一對理想的情侶,并與窩蘇斯和他的狼奧謨紅下了深厚的情誼。然后,宮延內部的耳目巴基爾費特羅的一次意外發現,摧毀了關伯倉一家的美好生活,并將這對情侶推向了死亡和毀滅。
《笑面人》是雨果在流亡期間的最后一部作品,發表于1869年,作者站在共和主義高度對貴族特權作了犀利的批判,主人公關伯創扭曲的笑空,表達的是人類永恒的痛苦,象征了人類的權利、正義、真理和智慧慘遭摧列。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則是那個不公正社會的一曲悲歌。
鄭永慧,原名鄭永泰。祖籍廣東香山,生于越南海防,1942年畢業于上海震旦大學法律系。曾任教于震旦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北京國際關系學院。譯著有《笑面人》、《舒昂黨人》、《驢皮記》、《古物陳列室》、《九三年》、《娜娜》、《蒙梭羅夫人》、《我們的愛情》、《梵蒂岡的地窖》等40余部。
序
第一部 海洋和黑夜
序幕 兩章
第一章 “熊”
第二章 兒童販子
第一卷 黑夜比不上人心黑
第一章 波特蘭的南岬
第二章 遺棄
第三章 孤寂
第四章 疑問
第五章 人類發明的樹
第六章 死亡和黑夜的戰斗
第七章 波特蘭的北岬
第二卷 在海上的比斯開船
第一章 超人力的自然規律
第二章 把船上的人物描寫清楚
第三章 不安的人們在不安的海面上
第四章 一片與眾不同的云出場了
第五章 赫德瓜儂那
第六章 他們以為得到了幫助
第七章 超凡的恐怖
第八章 “白雪和黑夜”
第九章 委托給怒海來照管
第十章 風暴是個野蠻的巨人
第十一章 頭盔燈塔
第十二章 和暗礁肉搏
第十三章 面對著黑夜
第十四章 奧塔赫礁巖
第十五章 可怕的海洋
第十六章 啞謎突然變得溫和起來
第十七章 最后的辦法
第十八章 臨危的一招
第三卷 在黑暗中的孩子
第一章 象棋山
第二章 雪的功能
第三章 凡在痛苦的道路上,均有重負,更覺難行
第四章 另一種形態的沙漠
第五章 憤世嫉俗的人又做蠢事了
第六章 醒來
第二部 國王的圣旨
第一卷 過去的事物永遠繼續出現。這幾個人是人類的鏡子
第一章 克朗查理爵士
第二章 大衛·弟里-摩瓦爵士
第三章 約瑟安娜女公爵
第四章 “時髦魁首”
第五章 安娜女王
第六章 柏基弗德羅
第七章 柏基弗德羅鉆通地道
第八章 “下層”
第九章 恨和愛同樣猛烈
第十章 如果人是透明的,我們就看得見這種火焰
第十一章 柏基弗德羅埋伏著
第十二章 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
第二卷 格溫普蘭和“女神”
第一章 我們到目前只看見過他的行動,現在我們看見他的臉了
第二章 “女神”
第三章 “她沒有眼睛,可是看得見”
第四章 一對十分相配的情侶
第五章 烏云里露出的一角蔚藍色天空
第六章 “熊”既是教師,又是監護人
第七章 瞎子可以教我們看得清楚
第八章 不僅是幸福,還加上繁榮
第九章 沒有鑒賞能力的人們稱為詩歌的荒唐東西
第十章 一個與世隔絕的人看一看世人和世事
第十一章 格溫普蘭想的是正義,“熊”說的是現實
第十二章 詩人“熊”帶領哲學家“熊”
《外國文學經典·名家名譯(全譯本) 笑面人(上)》:
序幕兩章
第一章“熊”
第一節
“熊”和“人”有親密的友誼。“熊”是一個人。“人”是一只狼。他們倆很合得來。狼的名字是那人給取的,人的名字大概是人自己取的;他既然認為“熊”這個名字對他合適,他就認為“人”這個名字對那個畜生合適。這個人和這只狼合伙做生意,使定期市集、教區的節日集會、行人聚集的街道,都增添了熱鬧,而且能滿足各處人們愛聽賣藝人吹噓和愛向賣藝人購買草藥的需要。這只狼既馴服,又彬彬有禮地聽話,很能得到觀眾的歡心。觀看馴服的動物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們最大的滿足是觀看各種馴服的動物列隊走過。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圍觀王家儀仗隊開過的原因。
“熊”和“人”從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從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公共廣場到葉德堡的公共廣場,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個郡到另一個郡,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處地方的生意做完了,他們就到另一處。“熊”住在一間有車輪的小屋子里,那只已經相當開化了的“人”,白天拉者小屋子走,晚上看守著它。在難走的道路上,在上坡的時候,路上車轍太多,泥濘太多,人就把繩子套在脖子上,同狼兄弟般地一齊拉車。他們就這樣一起度過許多歲月。他們隨意在各處歇宿;荒地上,林中空地上,十字路旁,村莊口,城門外,菜場里,廣場上,花園邊,教堂門口,都是他們歇宿的地方。每當他們的車子停在市集的空地上,老大娘們張著嘴奔過來,好奇的人們圍成一圈的時候,“熊”就開始大發議論,“人”在旁邊贊成他說的一切。“人”的嘴里銜著一只木碗,很有禮貌地向觀眾討錢。他們就這樣賺錢維持生活。那只狼是有知識的,那個人也一樣。那只狼有討人歡喜的一套,使觀眾看見了就肯賞錢,這一套是那個人教它的,或者是它自己學會的。它的朋友時常對它說:“你可千萬別墮落成人啊!”
那只狼從來不咬人,那個人有時卻要咬一口。至少,他是自居為會“咬”人的。“熊”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為著顯示他的孤僻,他才做了賣藝人。同時也是為了要活下去,因為人不能抗拒胃的要求。此外,這個憤世嫉俗的賣藝人還會行醫,也許他行醫是為了給自己找麻煩,也許是為了使自己更增加一些本領。行醫是小事,“熊”還是一個會口技的人。人們聽見他說話,卻看不見他的嘴巴動。他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一個陌生人的口音和聲調;他學別人的嗓音簡直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他單獨一個人能夠作出一大群人的嘈雜聲;憑這一點他就有權利被稱為口技家。他也確實以口技家自稱。他能學各種鳥叫,畫眉,鷦鷯,云雀(又名為百靈鳥),白胸的烏鵲,這些鳥都像他一樣到處旅行,它們的鳴聲他都學得來;因此,隨他高興,他能夠叫你忽而聽到公共場所嘈雜的人聲,忽而聽到草原上鳥獸的叫聲;一忽兒像人潮那么洶涌而騷動,一忽兒像黎明那么清新而平靜。——順便說一句,這種本領雖然少見,但確實是有的。前一世紀有一個叫作屠賽爾的人,能作出人和牲畜混雜在一起的吵鬧聲,能模仿各種禽獸的叫聲,他是一個活的動物園,他就本著這種資格留在布封身邊。——“熊”是聰明伶俐的,稀奇古怪的,做出事來常常叫人難以置信,他喜歡那些怪誕的理論;我們往往把這些理論稱為無稽之談,而他倒裝出相信這些理論的樣子。這種厚顏無恥是他的狡猾的一種手法。他給陌生人看手相,隨意翻閱一《外國文學經典·名家名譯(全譯本) 笑面人(上)》就作出判斷,他預言別人的命運,教導別人說在路上遇見黑母馬是不祥之兆,如果出門旅行的時候,聽見一個不知你到什么地方去的人叫你一聲,那就更是兇多吉少,。他自稱為“迷信販子”。他說:“我同坎特伯雷主教之間只有一點分別:我承認自己是迷信販子。”坎特伯雷主教當然免不了要動氣,有一天就傳他來見;可是富有機智的“熊”對主教講了一篇他自己創作的關于圣誕節的教理,使主教大人平息了怒氣。主教愛上了他的這篇講道,竟熟記在心,在教堂里講述一番,還以自己的名義發表。這樣,他就寬恕了“熊”。
“熊”因為是醫生,或者,盡管是醫生,倒也能替人把病治好。他最擅長使用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他熟悉藥草。他會利用許多被人忽視的植物的潛在能力,像榛,菜荑花,白楊,白蔓草,紫花草,野鐵線蓮,瀉草等等。他用茅膏菜來醫治肺結核;他使用大戟的葉子使用得很適當,這些葉子從上面采下來的就用作嘔吐劑,從下面摘下來的就用作清瀉劑;他用一種稱為“猶太人耳”的寄生植物來治好喉痛病;他知道哪一種燈心草能治牛病,哪一種薄荷能治馬病’;他熟識曼陀羅草的優點和醫療的功能,這種草人人都知道是具有雌雄兩性的。他有一些秘方。他用蠑螈的軟毛來醫治灼傷,據普林尼說,尼祿曾經有過一條用蠑螈軟毛制成的毛巾。“熊”有兩個蒸餾瓶,一個是曲頸的,一個是長頸的;他一面煉丹,一面配制一些萬應靈藥出售。據傳說他過去曾經在貝德蘭姆瘋人院關過一個時期;人們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說他是個瘋子,后來發覺他只不過是個詩人,又把他放了。這個傳說大概不是事實;我們大家都有一些關于自己的傳說,往往無法糾正,只得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