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倫敦偉大的作品是他自己的生活故事,《馬丁·伊登》是他的半自傳小說,更是一部個人奮斗史。它所洋溢的那種生之動力和陽剛之氣,不僅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其字里行間所透射出的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更是催人奮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偉人,列寧就曾對其作品大加贊賞。
《外國文學經典·名家名譯(全譯本) 馬丁·伊登》描寫了馬丁·伊登愛上了一位上層社會的姑娘,為了使自己的地位和她平等而不停地奮斗,不停地失敗,最后終于爬到了高位。最后看透了社會的真面目而極度反感,最終走上自殺的道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外國文學經典·名家名譯(全譯本) 馬丁·伊登》:
第一章
那人用鑰匙打開門,走了進去,身后跟著一位小伙子。小伙子笨拙地摘下帽子。他穿著粗布衣裳,渾身散發出海洋的腥味,與眼前這寬敞的大廳格格不入。他不知把帽子往哪里放才好,于是便要朝衣袋里塞,可對方卻伸手接了過去。那人做得不動聲色和從容不迫,真是叫這位尷尬的小伙子欣賞得很。小伙子心想:“他能體諒人,會對我照應到底的。”
他走在那人的身后,肩膀一搖一擺,深一腳淺一腳的,就好像平坦的地板正隨著大海的波動而起伏。他的步態搖搖晃晃,使原本寬敞的廳堂顯得異常狹小。他憂心忡忡,生怕寬厚的肩膀會撞上門框,或者把低矮的壁爐架上的古玩給碰下來。在各種各樣的陳設之間,他東躲西閃,結果使實際上僅存在于他腦海中的危險感愈加強烈。在一架大鋼琴和廳堂中央一張堆著一厚摞書的桌子之間,空著好大的地方,足夠六七個人并肩穿行,可他走過時仍是膽戰心驚。他粗壯的胳膊松松地垂吊在身體兩旁,真不知怎樣處置自己的手腳。他忐忑不安,眼看一條胳膊快要碰上桌子上的書本了,便如受驚的馬兒一般跳到一旁,結果差點把鋼琴前的凳子撞倒。看到前面的那人走路不慌不忙,他平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走路的樣子與其他人不一樣。想想自己野里野氣的步態,內心不由頓感羞愧,腦門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他停下來,用手帕擦了擦紫紅的臉頰。
“等一等,阿瑟老兄,”他說道,想用開玩笑的語氣掩飾心里的不安。“來得太突然,叫我措手不及。給我一點時間定定神。你清楚,我本來是不愿來的,再說你家里的人也不一定愿見我。”
“沒關系,”對方安慰道,“在我們家你不必感到驚慌。我們可是平平常常的人家——哈,這兒有我一封信。”
他走到桌子跟前,拆開信看了起來,這就給新來的客人一個穩定情緒的機會。客人心領神會,十分感激。他天生富于同情及理解之心,所以這當兒盡管外表驚慌,仍能體會到別人的好意。他揩干額頭上的汗水,控制住臉上的表情打量著四周,不過眼睛里卻露出一種驚慌的神情,像是野獸害怕掉進陷阱一樣。他置身于一個陌生的環境,唯恐會發生不測,對自己該干些什么心里沒底,只知道自己的走路和舉止都非常笨拙,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均會同樣叫人尷尬。他極端敏感,同時自慚形穢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所以,對方在看信時偷偷向他投來的好奇的目光,像匕首樣深深扎入他的心坎。他瞧見了那目光,然而卻聲色不動,因為在他所學到的本領中有一項就是控制自己。那只匕首也刺傷了他的尊嚴。他怪自己不該到這兒來,不過在同一時間又做出決定:既然來了,不管情況怎樣,都應該堅持到最后。他臉上的線條開始繃緊,雙目投射出戰斗的光芒。于是,他比較輕松地將目光掃向四周,注意觀察著,把美麗的大廳內每一個細小的物品都刻入腦海之中。他的兩眼間距很寬,任何東西都逃不出他的視野;當這雙眼睛欣賞面前的美景時,戰斗的光芒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溫和的亮光。他對美是敏感的,而這里正有能引起他共鳴的東西。
一幅油畫吸引住了他,使他留住了腳步!驚浪拍天,沖上高矗的石巖;低垂的雨云遮蓋住蒼天;大浪的旁邊有一只領航帆船被風兒吹得東倒西歪,甲板上的每一個物件都清晰可見,行駛在落日的余暉下,頭頂風雨欲來的天空。畫中的美景對他產生了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他忘掉了自己走路時的笨拙相,來到油畫的跟前,湊得很近很近。可是,畫面上的美消失了。他露出困惑的神情,杲視著這幅看起來像是隨意涂抹的畫作,后來走到了一旁。但所有的美頃刻間又回到了畫面上。“這幅畫會變戲法,”他暗忖。油畫給他留下了雜亂的印象,同時又令他不勝憤慨,因為他覺得不該為了變一個戲法就犧牲這么多的美。他不懂油畫,從小看慣的只有五彩石印畫和石版畫,而這些畫無論是近瞧還是遠看,總是線條清晰、輪廓分明。以前在商店的櫥窗里,他的確看到過油畫,但櫥窗玻璃擋住了好奇的他,使他不能把眼睛湊到跟前欣賞。
他回頭去望正在讀信的朋友,卻瞥見了桌子上的那些書。他的眼睛里閃出期望和向往的神情,像是一個餓著肚子的人看到了食物一般。于是,他不由自主地一個箭步,膀子左右搖晃了一下,來到桌子前,開始愛不釋手地翻閱那些書。他瀏覽書名和作者的姓名,讀上幾段文字,手和眼都忙個不停,而且發現了一本他以前看過的書。至于其他的書和作者,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偶然翻到斯溫伯恩的一部詩集,便一直看了下去,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臉上散發出紅光。他兩次用食指按在看到的地方,把書合上去看作者的名字。斯溫伯恩!他要記住這個名字。這家伙有眼光,一定體驗過五彩繽紛的生活。可斯溫伯恩是誰呢?是不是和大多數詩人一樣,死了已有百年之久了呢?或者現在還活著,仍在寫作?他翻到了書名頁……不錯,這人還寫過別的書;就這樣,明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到公共圖書館找幾本斯溫伯恩的書看。接著,他又翻回到原來的地方,出神地讀了起來。他沒留意一位年輕女子走了進來。直到聽見阿瑟的聲音,他才轉過神來。阿瑟介紹說:
“露絲,這位是伊登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