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論人生得失》一書所選的諸篇文章,即根據亞瑟·叔本華思想中具代表性的作品編譯而成,并參考了霍林道爾所選譯的叔本華論文集的英譯本,把有關自然科學方面已過時的觀念,以及罵黑格爾的內容刪去或節選。相信《叔本華論人生得失》對于讀者了解叔本華的思想和提高人們的理論水平,會有所幫助。后尚須說明的是,由于時代的局限和叔本華個人的偏見,《叔本華論人生得失》一些作品中的唯心主義表現得比較明顯,有些觀點和論述顯然是錯誤的,請讀者在閱讀中予以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名哲學家,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等。
一、人生的困惑
二、生命的永恒
三、幸福的分類
四、人格的劃分
五、財富與人生
六、生存的意念
七、生活的意志
八、名譽與榮譽
九、人性與道德
十、存在的得失
十一、世界的空虛
十二、愛戀的激情
十三、性愛的倒錯
十四、禁欲的解脫
十五、女性的智慧
十六、生存與理念
十七、素質的由來
十八、信仰的對白
十九、哲人的智慧
二十、意志與現象
二十一、生命
二十二、心理的變化
二十三、宗教的源流
二十四、作家與寫作
二十五、哲學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