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于改善人際關系及為人處世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對于開闊我們的視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克服封閉式的人性弱點,將有非常寶貴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20世紀的前35年,美國出版界出版了大量的圖書,其中大部分相當枯燥,而且銷售形勢也很一般。一家聞名全球的大出版社經理向我承認,他的出版社雖然已有75年的歷史和出版經驗,但所出版的書籍,8本之中仍有7本是賠錢的。
既然如此,我還有勇氣寫出一本書來嗎?就算我寫了,你又為什么要費心讀它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那么,我就想辦法來回答吧。
我想先從我的經歷說起。在我上大學期間,我發現那些名望最高的人大部分是足球或棒球運動員,另外一些人則是辯論和演講比賽中獲獎的人。我很悲觀,知道自己沒有體育天賦,于是,我開始尋找新的突破點來達成自己的目標。我決心在演講方面出人頭地,為此我做了好幾個月的準備,在馬背上練習,連擠牛奶時也不放棄。盡管我認為自己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但起初的那段時間,我還是接連遭受失敗。但是,我堅持了下來,并在后來出現了轉變——我在演講中獲得了些許勝利。這是好的開始,在往后的演講比賽中,我幾乎每次都能贏得對手,包括那些曾經指導過我的同學。
大學畢業后,我開始給一些成人大學上函授課。我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激情和活力在工作中,事業卻沒有絲毫進展。雖然有些失望,但是我沒有放棄。曾經的鍛煉讓我懂得如何堅守自己的信念。就這樣,我歷經周折,并從事過推銷員、演員、作家等各種工作來維持生活。后來,回顧過去,我發掘自身的優點和優勢,竭盡全力說服了紐約青年基督教協會,讓我為當地的商界人士開設一門演講課。
在教學的初期,我只開設了有關演講的課程——那些都是專為成人設立的,我采用實踐的經驗,使他們能夠有敏捷的思考力,并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們無論是在生意面談還是在群眾面前的演講,都可以表達得更清楚有力,也更詳細周全。但后來,我發現這些人不但在講話技巧上亟需訓練,而且在每天的生意或者社交場合中,如何與人相處更是迫切需要琢磨的藝術。而我自己,也同樣需要這方面的訓練。就這樣,我開發了一種特殊的訓練方法——將演講術、推銷術、人際關系以及實用心理學相混合。它不受死板規則的約束,非常實用有趣。每次課程結束后,班中的學員還會自己組織一個俱樂部,每兩周集會一次,這樣持續了多年,還常有人專門開車來上課。
我的課程獲得了成功,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我也漸漸有了名氣,并當起了巡回演講訓練導師,經常來往穿梭于紐約、費城、巴爾的摩之間,后來又到了倫敦和巴黎。回顧往事,我缺乏理解和技巧的情形,實在令人吃驚。我多么希望自己在早年能夠擁有這樣一本書,那將是多么無價的榮幸!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與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認為,普通人只開發了蘊藏于自己體內1/10的潛能,而我的課程旨在發掘每個人身上蘊藏的才能。其實,每個人都是語言天才。任何人一旦生氣之后,就會言辭巧令,變得很會說話。即使一個最笨嘴笨舌的人在被別人打倒后,他也會立即站起來與其理論,而且那時的口才一點都不亞于一流的演講家。因此,只要擁有自信,內心有表達的沖動,那么你就也一定能說得十分動人。
告訴更多的人如何開發原本擁有卻不曾利用的潛能,這正是我寫作本書的目的。只要閱讀過本書中的幾章后,你就會覺得開口說話、處理好身邊的人際關系已經不再是令你頭疼的問題,你也可以輕松應對和化解生活中的各種窘困狀況。這是一本教人行動的書,而并非單獨地傳授知識。閱讀此書,你將會從中獲益匪淺。
好了,這篇《序言》有些長了,那么,我們現在開始吧。
竹石文化授權書.jpg
第一章
擁有好口才的八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心理
卡耐基的忠告
如果一個成年人能改變自己的心態,那么他就能改變自己的性格。
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在20世紀早期的時候通過對人類大腦的研究,發現普通人只用了自身全部潛能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說,與我們應該成為的那種人相比,我們頭腦和身體內部的很多資源還沒有被挖掘:我們的熱情被壓制,我們的理智到處受阻。為什么會這樣呢?很大程度上講還是人的恐懼心理造成的。鑒于恐懼心理對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破壞性影響,我常對學員說:“你要把自己想象成聽眾的債主,你對他們說話是為了催債,而他們正請求你多寬限幾天,所以根本不用畏懼他們。”
潛意識里拒絕與人交流或者害怕當眾說話并非個例,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這種心理傾向,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我曾經對自己的學員以及大學生做過調查統計,發現他們中間80%~90%的人都產生過不敢當眾說話的恐懼感和與人交流的畏難情緒。
難道說“交流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嗎?的確如此。心理學家認為,行為表現較為穩定是一個人性格的基本特征。這也是為什么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后就很難再改變的原因。事實上,“交流恐懼”作為人存在于世的先天弱點之一,和性格有很大的關聯。
亞利桑那州的一所大學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不但容貌相似,先天遺傳素質完全相同,而且日常生活和教育環境也完全一樣。有關專家曾經對她們進行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發現在遺傳、教育和環境如此相同的情況下,她們的性格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姐姐擅長交際,處事果斷勇敢,而且自信主動;妹妹恰好相反,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說話辦事總模仿姐姐。當專家與她們交談時,也都是姐姐先回答,妹妹隨聲附和,或僅僅稍作補充。總之,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性格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就奇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事實上,姐姐從小就謹遵父母的教導,對妹妹照顧有加,而且事事都渴望為妹妹樹立榜樣。結果,姐姐培養了獨立自主、行事果斷的性格,而妹妹卻養成了事事遵從姐姐的習慣。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性格是受其長期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不過,這種影響并不適用于成年人。事實上,對于成年人來說,性格更依賴于人的心理狀態。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成年人能改變自己的心態,那么他就能改變自己的性格。
與當眾說話一樣,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溝通、交流都需要克服恐懼心理。唯有這樣,人們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在各種場合下自由發揮,隨意談吐。
再高明的說話技巧如果沒有自信心作為支撐,就不能自由發揮,因為自信心給人一種安全感,讓你敢于和他人相處,并在任何場合都可以自由發表觀點、看法。除了自信心之外,激情也是克服恐懼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旦你的表達中充滿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場合,你也會非常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經驗,并以此作為談資。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談資越來越豐富,視野也會越來越寬廣。視野開闊了,你對生命的認識也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你說話的水平自然也會上一個臺階。最后,自信、激情等和說話水平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
我從1912年開始教授當眾說話的技巧,最初的任務是為紐約基督教協會夜校講授“公開演講”課。對我而言,那是一段異常寶貴的經歷,因為它使我積累了豐富的關于說話的知識,并促成了卡耐基培訓班的誕生。
隨著培訓班規模的擴大,參加培訓班的學員身份也更加多元化,既有家庭主婦,也有職場白領,還有商界專員等。特別是在紐約為商界專業人員開班的過程中,我逐漸從他們身上了解到,他們不僅需要在說話方面有所提升,還迫切需要掌握商務禮儀和社交技巧。畢竟對他們而言,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往往要比一般人更有價值,更能為自己或者為公司創造出高額利潤。后來,我就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總結出一套比較全面實用的課程。“沉默是金”的諺語固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也應該對它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特別是考慮到發揮語言的魅力在現代社會對于人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性。
我曾經在開課之前,就學員們上課的原因以及他們希望從這種口才培訓課程中獲得什么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人的上課原因和課程需求并無二致。他們來上課的原因,無外乎就是當人們要他們站起來講話時,會感覺不自在、害怕,這使他們不能清晰地思考、集中精力,也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么。所以,他們想通過口才訓練獲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地站起來,隨心所欲地表達思想,能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
雖然驚詫于他們的回答會如此一致,但我相信他們所言都是發自內心的,因為站在聽眾面前的確很難像一個人坐著的時候細致地思考。當然,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改善,前提是按照我說的方法進行,而這也是他們來參加我的培訓班的原因。
在這里,大家有必要知道的一個秘密是,即便是專業演說者,也無法完全克服登臺的恐懼,比如在開始演講時人們難免都會有些怯意。不過與普通大眾不同的是,他們能很快克服這種怯意,并迅速進入鎮定的狀態。
大家還有必要知道的另外一個秘密是,當眾說話時的恐懼并非一無是處,事實上它對人的交流是有益的,比如激發人們應付環境中不尋常挑戰的能力。當你注意到自己的脈搏和呼吸加快時,千萬不要過于緊張,而要保持冷靜。適當的恐懼會讓你的身體對外來環境的刺激保持警覺,并隨時應付可能的挑戰。假使這種心理上的準備是在某種壓力之下進行的,當事者會因此而思維更敏捷,言辭更精辟,說話更流暢。
在恐懼面前,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所以,不要自我設限,而應該采取熱忱主動的態度去與周圍的人交往。否則,恐懼將像洪水猛獸一般不可收拾,它不但會阻塞你的心靈,模糊你的言辭,還會讓你的肌肉因過度痙攣而無法控制。
如何克服你的恐懼
開闊視野,提高認知力,并正確判定恐懼根源。
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磨練頑強的意志,并不斷做自我激勵。
加強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提高心理適應力和平衡性,增強信心和勇氣,以無畏的精神克服恐懼心理。
知識是醫治恐懼的良藥。如果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恐懼難以入侵。
第二個原則:有針對性地培養自信心
卡耐基的忠告
面對觀眾的時候,不妨表現得好像真的很有信心和勇氣一樣,漸漸地你就會培養出這種信心和勇氣。
無論是攀登高峰,還是和別人說話,自信都是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個人在挫折、困難、挑戰面前應有的姿態。所以,要想提升溝通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自信心!
每一期培訓班快要結束的時候,我都會讓學員們坐在一起談論一下自己的心得,有相當多的學員認為他們在培訓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信心。從某種程度上講,確實沒有什么比自信心能夠更好地支撐一個人的成功了。
一天,我在《貝德克旅行指南》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鑒于攀登阿爾卑斯山很困難,業余登山員應該有一個向導帶路,否則會有危險。但是幾年前,我和朋友在既不是專業登山員,又沒有請教向導的情況下取得了成功。
登山前,一位朋友問我們能否成功,我口氣堅決地告訴他:“一定可以成功!”
“為何如此自信?”那位朋友繼續問道。
“之前已經有人在沒有向導的情況下取得了成功,為什么我們不行。況且,做事之前先想到失敗也從來都不是我的風格。”
那么,具體到細節究竟該如何培養自信心呢?
了解癥結,對癥下藥
雖然不自信從根本上講屬于心理上的問題,但確實存在著一些非心理上的缺陷導致的不自信,比如容貌丑陋、身材矮小、器官缺失等。面對這方面的缺陷,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樹立自信。
古希臘雄辯家德摩斯梯尼從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而且他在說話的時候兩個高低不等的肩膀還經常抖動。在那樣一個崇尚口才的時代,像他這樣的人理所當然地會受到歧視。他十分苦惱,并且有很強的自卑感。不過,他并沒有在自卑的狀態中迷失自我,很快便以超常的毅力進行了刻苦訓練。每天清晨他都站在海邊,口里含著石子進行練習。針對愛抖動的毛病,他在兩個肩膀上各掛一把劍,這樣就會減輕抖動。經過刻苦訓練,他最終成為名列古希臘“十大演說家”之首且受人尊敬的演說家。
準備工作要充分
幾年前,一位知名的紐約政府官員在扶輪社午餐會上擔任主講,我們都期待著他就政府部門內部的工作情景發表一番演講。結果,我們發現他并沒有事先做任何準備。剛開始他打算做即興演講,卻不知道說什么。接著,他從口袋里掏出筆記本,手忙腳亂地翻來翻去,依然沒有找到有用的東西。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也越來越尷尬,嘴巴變得更笨拙。他不停地道歉,時不時地端起水杯放在焦干的嘴唇邊。這位政府官員也成了我見過的最失敗的演說家。和盧梭書寫情書的方式差不多,這位政府官員的演講方式也可以概括為:開始于不知道要說什么,結束于不知道說了什么。
因為職業上的緣故,自1912年以來,我每年都要分析五千多次演講,這也為我上了極為重要的一課:完全的自信來自于準備充分的演講者。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說服他人,跟他說話之前所做的準備有很大關系。林肯說:“即使是再有實力的人,如果沒有精心的準備,也無法說出有系統的高水平的話來。”假如你真的希望培養信心,為什么不做好演講的時候能夠給你帶來安全感的事情呢?使徒約翰說過這樣一句話:“完全的愛,會徹底把恐懼置之度外。”而充分的準備工作也會讓你在演講、說話的時候有同樣的感受。
既然準備工作如此重要,那么說話之前先廣泛地搜集素材,并對所說的主題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你確信已經準備充分之后,不妨設想自己正在以完全的控制力對他人說話。這個做起來并不難。只有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并且堅定不移地相信,你才會成功。
對于充分的準備工作,很多人存在著這樣的誤區,就是把演講詞背下來。事實上,這種方法很不科學。一旦染上了這個毛病,人們就會不可救藥地把時間浪費在背誦稿子上,從而毀掉整個演講。
溫斯頓·丘吉爾對背誦演講稿這一點上深有體會。丘吉爾年輕的時候,習慣性地在寫完演講稿后去背誦演講稿。直到有一天,丘吉爾在國會發言——也就是背誦自己的演講稿時,思路突然中斷,腦子一片空白。他重復了一遍剛才已經說過的一句話,仍然什么都想不起來。他的臉紅得像豬肝一樣,異常尷尬,同時也覺得非常羞恥。最后,他無奈地回到了座位上。從那以后,丘吉爾再也不背演講稿了。
寫演講稿并背下來,不僅浪費時間,也容易失敗。事實上,只要思路清晰,語言就像呼吸空氣一般自然順暢。如果把所有內容都背下來,面對聽眾反而容易因為緊張而遺忘。
有時候,想確定自己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完全可以在朋友面前預講一遍。比如,在和朋友或同事日常談話、聊天的過程中聊聊你的想法,沒必要全部都講,只需要午餐前或者晚飯后抽出一會兒時間,用這樣的口氣開場:“喬,我那天遭遇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知道嗎?”如果對方表示愿意聽了,那么你在說的時候就要仔細觀察他的反應,說完后看他有什么意見,也許還會激發你新的、有趣的想法。
當然,為了提高演講的質量,平時也應該留意生活中有意義的瞬間,然后經過匯集整理并從中獲取思想、感悟等。即對演講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準備。
自我暗示,相信自己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演講的那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不管你準備得如何充分,說話的時候難免會有不自信的感覺向你襲來。之所以會如此,或許是你擔心可能會出現什么突發事件,比如在你的說話過程中有人打斷你;或者擔心聽眾比你的水平高,而你所講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過于簡單;也有可能是你擔心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實際上你已經準備得相當充分了,但是你認為自己可能疏漏了什么等。這些想法都是你腦子里消極思想的根源,必須盡早消除。
驅除消極思想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培養積極的心理暗示,下面就是我經過多年的摸索得出來的較為實用的方法。
1.融入自己的題材。選定演講題目以后,要根據情況進行匯集整理,最好和朋友探討。不僅如此,你還要讓自己確信這個題材是有價值的,因此你必須具備堅定的態度,以此來激勵自己。為了讓自己更加確信這一點,就要詳細研究演講的題材,抓住其中更深層的意義,暗示自己,你的演講將有助于聽眾,他們會從中獲益良多。
2.避免去想令自己分心的事。如果你總想著自己在演講過程中會出錯,或中間突然講不下去,那么這些消極的想法很有可能會讓你在開始之前便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要集中精力,聽他人在說什么,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這樣就不會給你的登臺制造無謂的恐慌了。
3.適時自我激勵。任何一位演講者都有可能對自己的演講產生懷疑。例如題材定位是否準確,題目擬定是否合理,聽眾反應是否強烈等,有時候演講者會為此而在一念之間對題目或內容進行重大修改。此時,消極的思想極有可能徹底毀滅演講者的自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先給自己打氣,用淺顯的話語鼓勵自己:
“我會全力以赴,把這個題目說得清清楚楚”;“這次演講很適合我,因為它來自我的經驗,來自我對生命的看法”;“我是所有人中最適合做這次演講的人選,沒有之一。”
這種由自我暗示而產生的動機,即便是假裝出來的,也會成為人們快速調整的動力。所以,根據事實所做出的真誠的自我暗示,效果自然更佳了。
表現出信心十足的樣子
被譽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經說過:“行動是與感覺并行的。而且行動受意念的直接控制,通過意念來控制行動,我們可以間接地控制感覺,但感覺并不受意念的直接控制。因此,假如你不快樂,那么,讓自己變得快樂的最佳方法,就是快快樂樂地坐下來,好讓自己表現得本來就很快樂一樣。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感覺自己不勇敢,那么讓你變得勇敢的最佳方法就是先感覺自己很勇敢,而且表現得好像真的很勇敢,并竭力運用你所有的意念去達到這個目標,那么勇氣就很可能取代恐懼。”
牢記詹姆斯教授的忠告,將會讓你在觀眾面前培養出超凡的勇氣。當然,前提是你要為此做充分的準備。如果你對自己所要講的內容已經了然于胸,先做一個深呼吸,然后就輕松地大步走上臺。深呼吸30秒,不僅可以起到提神的效果,還可以讓你更有信心和勇氣。如同優秀的男高音姜·德·雷斯基經常說的那樣:“你要氣充于胸,便可‘席氣而坐’,緊張感自然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另外,在演講的時候,你要挺直身體,以債主的姿態看著臺下,把觀眾想象為請求你寬限還債時間的欠債者。這種心理對穩定情緒會大有幫助,然后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演講了。
克服當眾講話的恐懼,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極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些敢于接受這項挑戰的人,將發現自己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而人生也將日臻完美。
通過這種有效的訓練,這些學員覺察到自己已經能夠很容易地克服恐懼或焦慮;從前他們可能會失敗的事,現在卻成功了。他們從當眾講話中獲得了自信心,并讓自己滿懷信心地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學員可以做到,你同樣也可以做到。只要你決心改變,并愿意為此付出努力,那么那些曾令你感到恐懼的問題,也就會變成生活中你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戰了。
如何快速提升自信心
了解當眾講話的癥結所在,并有針對性地改變。
充分的準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擁有什么樣的自我暗示,就有什么樣的心態,也會引導你走向相應的結局。
第三個原則: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