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以案例為素材、以制度研究為目的的法學研究生教材。全書共收集21個典型判決,以專題研究的方法,從理論研究入手,提出爭鳴問題,在判例輔導下總結制度適用的規(guī)則,理解公司法理的精神,發(fā)現(xiàn)制度發(fā)展的趨勢,找出制度建設的方法。
白慧林,女,北京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任北京市法學會企業(yè)與發(fā)展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科技法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民商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出版了《控股公司控制權法律問題研究》、《股權轉讓熱點問題:規(guī)則與實踐的考量》、《公司糾紛處理》、《英美合同法律實務》等多部專著,并在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專業(yè)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構建和逐步完善,如何準確、合理地適用法律,成為當下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重點。法律適用以條文規(guī)定為依據(jù),同時,必須結合現(xiàn)實生活予以解釋和具體應用,才能符合立法目的,實現(xiàn)預期功能。法律條文是靜態(tài)的、書本上的法律,只有通過法院的司法活動予以適用,才能體現(xiàn)為生活中動態(tài)的活的法律。因此,在學術研究和教學活動中,通過判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法律適用問題,是發(fā)現(xiàn)和解決真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培養(yǎng)應用研究型和高層次實踐型法律人才的基本模式。但是,在一些案例教學和案例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在理論分析的總體框架中加入一些作者設想的、沒有具體情節(jié)的、抽象化的自編案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講解法條或說明作者觀點而特意設計的,不具有生活的真實性,缺乏法律適用研究應有的生動性、深入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試圖通過以系統(tǒng)的判例研究為切入點,對民商法領域一些重要制度的適用進行梳理,分析、評價、歸納司法實踐的基本做法、認識和規(guī)律,并在制度適用層面上提出相應的意見和思考,從而為正確適用、理解法律提供參考,并為法學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模式,即以社會現(xiàn)實問題為基本素材,以邏輯分析和經驗判斷相結合為基本方法的模式。本系列叢書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編寫的。
本叢書的特色是:(1)案例素材全部來自我國各級法院裁決的真實判例,援引案件事實、爭議焦點、裁判理由全部來自真實的裁判文書。(2)判例所涉及的問題是相關問題在理論中有爭議的案例,基本反映該領域的典型問題、疑難問題以及司法機關適用相關法律的基本態(tài)度。(3)判例的選擇以法律最新修改后的判例為主,同時兼顧時間較長的案件,反映法院對某類問題認識的變遷情況。(4)每一本著作的判例研究形成一個相關領域內比較完備的體系。(5)在判例研究的基礎上,以我國相關制度適用為主,針對爭鳴問題深入探討,提出理論思考。叢書體例為:每一部著作分為若干章,章下設若干專題,每一專題分為理論概說與爭鳴問題、案件事實、爭議焦點、裁判理由與判決結果、判例解析、制度適用研究等部分。
本叢書是北京市屬高等學校科學技術與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工程與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民商法學項目、北京市人才強教項目和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的建設成果,由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組織教師編寫。叢書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彭雨編輯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叢書編委會201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