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帶來很多負面的后果,它體現在“為了追求快速發展而竭澤而漁”上,體現在“丟下本職工作而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炒股”上,體現在“為了追求學位、學歷而參加所謂的速成班”上,體現在“為了得到職稱而不惜重金雇用槍手”上,體現在“為了面子而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最終成為房奴、車奴”上,體現在“每天買彩票期待自己有一天成為百萬富翁”上……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生動的案例,告訴讀者“快”時代中的人們何以會心累、心急,闡釋了“慢慢來”的基本哲理,幫助讀者一邊讓心靜下來,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修煉,一邊不慌不忙地去愛和被愛;一邊腳踏實地地扎實工作,一邊享受輕松而精致的生活;一邊努力跋山涉水去遠行,一邊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從容不迫地走完人生之旅。
1.本書能使你獲得平靜,讓你在喧囂的世界里不再慌張!2美食需要時間去品味,美酒需要時間去醞釀,感情需要時間去培養,事來需要時間去經營……別急,靜好的歲月都會給你!3.等待是信念,是厚積薄發!4.滴水穿石,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喜羊子,原名林學武,湖北孝感人。2000年畢業于孝感師范學院中文專業。2002年珠海出版社讀者服務部編輯,2006年在京華出版社第六編輯室擔任編輯室主任,現職業圖書策劃、出版!短瞥哪切⿷馉帯贰端纬哪切⿷馉帯贰睹鞒哪切⿷馉帯贰睹麑⑴c名戰》等。
第一章 生命苦旅,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
慢生活,莫讓人生太匆匆
痛苦的根源在于貪欲難滿
出名未必要趁早
不能改變事物,就嘗試改變自己
掉進陷阱,想清楚了再掙扎
重耕耘,輕收獲
走出“越忙越窮”的怪圈
不疾不徐,成功自來
第二章 樂活人生,心態成就你的世界
煩惱都是自找的
不要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
用內心世界控制外在世界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成功不得意,失敗不絕望
沒有人必須卑賤地活著
換個角度看待磨煉你的事
凡事多往好處想
人生不易,活著就有希望
缺憾讓人生更完美
第三章 淡定從容,別讓靈魂在紅塵中墮落
讓靈魂跟上身體的步伐
放下才有收獲
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人生很短,活給自己看
遠離快時代的通病——焦慮
控制貪欲,適可而止
化嫉妒為前進的動力
別把生命之弦繃得太緊
寬容別人,受益自己
做自己的心靈導師
第四章 緣來緣去,將愛情進行到底
慢慢愛,不慌張
愛要大聲地說出來
愛并不是沒有條件的
愛需要不斷地學習
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有一種愛叫放手
簡單真實就是幸福
用心經營才能保持感情熱度
珍惜眼前人
第五章 水滴石穿,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給夢想一個播種的時間
從容成事,惶急敗事
成功是一種心靈的滿足
選擇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不怕慢,只怕站
快樂工作更容易成功
為自己而工作
成功源于積累
跌倒了,爬起來再走
堅持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第六章 堅守信念,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未來
每個人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
人生最重要的是方向
內心呼喚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多給自己一點積極暗示
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
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繼續
能走多遠,并不完全取決于鞋子
人生的事要一件一件地完成
堅持夢想就能成功
嘗試打開人生的另一扇門
第七章 欲速不達,“快”時代需要慢生活
“慢生活”之風徐徐吹來
生活需要欣賞
享受慢而悠閑的生活之美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
停下來是為了走得更遠
工作要實干,生活要浪漫
找回屬于自己的那份純真
去留無意,寵辱不驚
修補精神家園
多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
很多時候,人們總在抱怨為什么付出了這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獲。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是如此之快,生活壓力是如此之大,我們不得不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斷打拼,可是,生活的境遇很多時候并不一定會因為你的努力和付出而發生改變。
我們常常覺得活得很累,是因為我們在有意無意中把人生理解為付出和收獲。在競爭時代和商品社會,這一情況更甚。我們一直奔走在追求功勞與收獲的征途中,卻忘記了人生本來的快樂。我們總是太專注于那個最終結果,而忽略了享受過程本身。人生中本可不斷出現的快樂被我們刪減為達成目標時的瞬間快樂。一旦較長時間里沒有我們希望的結果出現,我們就會感到特別疲憊。人生追求的目標無止境,疲憊、痛苦便無止境。我們無法預知哪一次收獲是最后一次收獲,所以常常會一生都在不停地耕種,疲憊地走在追尋收獲的途中。人有一種天生的惰性,總想著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彎路,卻獲得最大的收益。而對收獲的期望值越高,實現起來就越難,在不能實現時也就越焦急,痛苦也就越多;痛苦越多,當人們不堪重負、心力交瘁時,就有可能在悵惘、憤懣和失落中沉淪下去。即使沒有沉淪,人們也會抱怨自己付出太多,收獲太少。
一位企業家因為經營不善而欠下一大筆債務,由于無力償還不得不宣告破產,轉眼從千萬富翁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他的精神幾乎崩潰,覺得再也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于是,他決定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回家鄉看看,再為父母的墳添一把土。下了車還要走不少山路,他在經過老鄉的一片西瓜地時停了下來。守著瓜田的老人很熱情,挑了一個大個兒的西瓜讓他品嘗。
看著滿地枝葉掩映下的、滾圓的大西瓜,企業家想到自己辛勞一場,卻未能看到美滿的收獲,還落得如此境地,不禁感慨不已。他對老人說:“看樣子今年的收成不錯吧?”老人說:“嗯,今年托老天爺的福,還不錯。”
“哦,難道往年不好嗎?”
老人見他似有心事,便細細道來,說他大半生都與瓜秧相伴,流了不少汗水,也流過許多淚水。有一年,瓜苗剛出土,便遭遇旱災,為了讓瓜苗活下來,他堅持每天挑水澆灌。不過,大部分的瓜苗還是旱死了。又有一年,金黃的花朵開得十分茂盛,不料一場洪水卻讓一切都泡了湯。還有一年,眼看就要到收獲的季節,一場冰雹又無情地打碎了一切……類似的事情幾乎是家常便飯了。
老人說的時候并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十分樂觀:“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少不了要吃些苦頭受點氣,但是,今年的年景不好,并不代表明年也不好,只要你接著種,總有一年會大豐收。”
企業家望著滿地的碧綠,忽然醒悟過來。的確,有時候努力并不一定會有收獲,年景哪里會年年都如愿呢?之后,他回到城里,重新開辦了一家公司。幾年后,公司又初顯規模。
俗話說,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般人都認為,付出必然會有收獲,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收獲是一種體驗。生活是甘甜還是苦澀,是精細還是粗糙,是豐厚還是微薄,是美好還是艱辛,是艱難付出后的收獲還是精心播種后的無奈,全在于一個人對過程的體味。
巴西著名作家保羅柯艾略在其著作《少女布萊達靈修之旅》中寫道:“對人生,有兩種不同的態度——建造或者耕耘。建造者實現目標可能要花費多年,但終有一天會完工。那時他們會發現自己被困在親手筑成的圍墻里,在收獲的同時,生活失去了意義。耕耘者則需要經受暴風雨的洗禮,應對季節的變換,幾乎從不歇息,他們允許人生充滿不考慮未來、不考慮收獲的冒險。”
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轉換思維,從自己筑成的圍墻中解脫出來,做一個不特別看重收獲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