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峻文脈》專為紀念哲學家石峻先生誕辰95周年而編著,公上下兩篇。上篇是新搜集的石峻先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論著、書信、序文和言說等;下篇除賀麟先生的答書與任繼愈先生的訪淡錄外,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追憶石峻先生學行事跡的紀念文章,二是研究石峻先生學術的有關論文。兩部分共同揭示了石峻先生的崇高的品格、豁達的人生觀和值得承接弘揚的學術。
石峻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史家,被譽為“述而不作”的代表。《石峻文脈》收錄的文字非常寶貴,特別是任繼愈等先生的訪淡,講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是第一次發表,為人們了解石峻先生提供r第一手資料,值得讀者珍藏。
石峻(1916~1999)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史專家、佛學家、教育家,一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成績卓著人稱“石公”。主要著作有《范縝評傳》、《胡適評傳》、《石螻文存》、《石峻文脈》,主編《中國近代思想更講授朋》、《中國哲學史參考資料》、《漢莢對照中國哲學名著選讀》并參與《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思想資料》的編寫工作。摯愛學術事業,藏書宏富,堂廡甚廣。
序
上篇 石峻文存補編
雜著
1.論有關“中國哲學史”的對象和范圍的討論及其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2.哲學史研究隨感錄
3.筆談`要用馬列主義觀點重新總結漢唐哲學
4.魏晉玄學與佛教
5.原人論校釋`序言
6.筆談。開展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7.李大釗與陳獨秀的思想
8.介紹《胡適思想批判論文選集》
9.湯用彤先生的治學與為人
書
1.給賈順先的信(三)
2.給劉長城的信
3.就《涅槃無名論》作者問題致《文史哲)編輯部
4.給杜寒風的信
5.給董群的信
序
陳慶坤(中國近代啟蒙哲學》序
言說
1.懷念與存錄。石峻教授學術講話要點紀錄(牟鐘鑒整理)
2.略論中西哲學史比較研究的現實意義
3.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第二次夏季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4.在“王船山學術思想討論會”上的發言
5.在國際《周易》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發言(摘要)
下篇 石峻學術研究
一 師友論學
1.賀麟:論時空“答石峻書”
2.任繼愈先生訪談錄
二 學行記述
1.回憶石峻恩師(賈順先)
2.對石峻教授的懷思(李錦全)
3.唐明邦先生來信
4.李志逵先生來信
5.感念石公 感恩石公——石峻教授追憶(方立天)
6.音容笑貌猶在(張立文)
7.石峻先生精神永存(金春峰)
8.石峻先生二三事(許抗生)
9.緬懷恩師石峻先生(方克立)
10.石峻先生與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許全興)
11.修德不墮虛擬治經肯彰風要——回憶石峻先生
(劉大鈞)
……
后記
二、一般哲學史的著作,原則上雖也多有企圖將人物與思潮結合,但在實際工作中,則往往不容易很好地貫徹。本書因此在結構上,特分“導論”和“分論”兩部分。一上來在“導論”部分,就用較大的篇幅來系統地解剖各種重大哲學問題的變遷,特別是怎樣從我國古代封建社會舊哲學的形態,演進到近代哲學新形態的軌跡。后來又在“分論”部分詳細地介紹了六個重要代表人物.的全貌,互相發明,更見系統一貫。同時又注意到對各種不同哲學問題在橫切方面的相互關聯,以免有孤立地去看問題的局限,更見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這個時代的精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生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傳人前我國的社會歷史背景,特別是學術思想界的情況。
三、過去研究中國近代哲學史的著作,難免受時代的影響,往往只注意到中西、新舊學術思想兩條路線的對立與斗爭,而無形中忽略了彼此對對方的互相影響和滲透,特別是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先進思想家,如何改造運用中外哲學的范疇或概念,使之與中國環境相適應,尤其是為中國古代素樸哲學向近代哲學形態升華作出自己的努力,使中國新學在改造和利用舊學所帶來的時代特點不夠明顯,其間錯綜復雜的途徑近乎被淹沒了,有似割斷歷史,因此難免有陷于簡單化、公式化的情況。本書作者注意從客觀的思想實際出發,比較全面地進行具體分析,可能得出更見符合歷史辯證法的科學結論,又避免了上述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