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談吃》是可以下飯的療愈美文,獻給食物的贊美詩。
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來;肚子美滿了,一切便都美滿了。
從一碗難舍難離的牛肉面到深夜孤獨的鹽烤秋刀魚,從武林高手范兒的驢火大師傅到慢悠悠吃著鮮奶米哺的姑娘,從老媽的暗黑料理到父親心心念念的紅燒肉,從炎熱大馬的肉骨茶,到墨爾本雨后的蛋撻店……
《深夜談吃》不止是一本關于吃的書,它,是最溫情的療愈;是濃濃淡淡的鄉愁;是父母默默的關愛;是戀人之間的戀愛密碼;是地溝油時代的福利;是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深夜談吃》不僅善于在饑腸轆轆的時候虐待你,更蘊含讓人流淚的情感。
長大之后才漸漸懂得: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風味是故鄉的風味,最好的味道是舊時光的味道。在失戀的傷口還隱隱作痛,憂傷的情緒還不能夠釋懷的時候,吃,是比借酒澆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無處安放的情緒,都能在細細品嘗中找到它應得的歸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傾訴的耳朵,那么請打開《深夜談吃》,在這里為心靈尋得一處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你與吃的故事,講予十萬人聽,暗號:增胖報國。微信第一美食公眾號“深夜談吃”首次結集出版!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可以下飯的療愈美文!讓我們一起談談吃,說說愛。四色,精美手繪插圖,精美書簽說送就送!
這世界最幸福的倒霉事,就是不幸成為一名吃貨。
世上有兩種吃貨,一種是看《深夜談吃》,一種是不看《深夜談吃》的,前者純屬找虐。深夜談吃——是傳媒夢工廠“中國新媒體三十強之自媒體”中唯一的美食微信公眾號,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每天晚上10:30分,當人們即將休息的時候,“深夜談吃”開門談吃,與吃貨講述吃貨的故事。
唯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
就像那時一樣,握緊她的手掌。騎單車去流浪,累了有碗熱湯。幸福的模樣,不在乎幾棟房。你不必慌張,她只愿你陪她看夕陽。他們的故事,說起來很平常。布滿城市街坊,歲月不痛不癢。
那個和你一起吃路邊攤的姑娘/文 賽馬
干了這碗綠豆粥,我們就分手/文 殘小雪
你有沒有分手的那道菜/文 Jacqueline Yeung
滋味兒/文 ArMt
戀人的食物密碼/文 Jacqueline Yeung
里斯本,雨;蛋撻店,晴/文 周怡冰
魔都之巔圣誕大餐裝腔指南/文 傅踢踢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越過淡季、森林和電,牽引我們黑暗的心。在愿望的最后一個季節,解散清晨還有黃昏。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普洱紅燒肉/文 金雯
老媽的暗黑料理/文 公牛小姐
請一定要等我/文 咖哩
前世冤孽, 生死冤家/文 韓磊
只屬于外婆的涼面/文 Louise
等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文 璇兒
五仁月餅,微涼初秋/文 丫米的小確幸
東北一鍋出/文 路虎兒
慢城市里的鮮奶米哺/文 阿達
那碗涼粉的滋味,至少一直不會變老/文 子元榮
孤獨家的美食
在失戀的傷口還隱隱作痛,憂傷的情緒還不能夠釋懷的時候,吃,大概是比借酒澆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深夜的秋刀魚/文 MISS 貓在廣州
食花記/文 韓磊
何以解憂,我有夜宵/文 羅格
吃貨/文 阿毛
哈爾濱的第一場雪/文 楊坤
唯一屜大饅頭最難將息/文 丫米的小確幸
拋卻紅豆,還有好多/文 紅豆大控
誰都可以分開,金槍魚和蛋黃醬不行/文 殘小雪
人生最大的問題:吃什么
在平靜的生活下,很多人有著不平靜的故事。濃濃淡淡的鄉愁,浸潤在平常的食物中,一餐別離后,相見不知何時。在豬一樣的孩子眼里,吃好吃的就是全部的理想。
老爸的辣肉醬/文 兔兔黎不開
饃已成魔/文 王淼
寧夏羊肉臊子面/文 rushwitch
冬季家鄉有驢火/文 揚羽
食蟹記/文 韓磊
師傅,給下個二細/文 李大剛
拼死吃河豚/文 李展懷
那不變的滋味,跨千山萬水而來/文 鷗鷗鷗
一碗熱湯,撫慰心腸/文 破殼玫瑰
口水淌過/文 韓磊
蒸紅 文 Jacqueline Yeung
那不動聲色的涼意/文 鷗鷗鷗
味道沒變,人卻易老/文 高杰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很多人都有一顆自由的心,卻仍不幸糾纏于凡塵瑣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飽你的胃,卻無法滿足你的靈魂。
苦瓜哲學/文 吳佩
一別,就是一生/文 楊燕妃
食草記/文 林莉穎
我愛泡飯/文 周最最
焯碗益母草/文 在云上唱歌
濕漉漉的淚流滿面/文 Jacqueline Yeung
有些味道,因為純粹而香甜/文 在云上唱歌
就是那個味兒/文 雷莉莉
再難見到韭花了/文 楊燕妃
比牛肉面更多的/文 思遙
清明前后,念念不忘/文 李展懷
若來潮汕,必點蠔烙/文 在云上唱歌
舊時光的味道
這市井中重復出現的細密溫存,雖簡單無奇,卻也能有種讓人安頓下來的力量。
無非求碗水蒸蛋吃/文 嘟嘟錢
你好,番薯先生/文 林莉穎
每一個追夢的日子/文 蓮子小湯圓
好“色”之徒/文 丫米的小確幸
時間,揉碎在齒頰間/文 鷗鷗鷗
那碗冰清姜薯羹/文 在云上唱歌
媽,雞湯真好喝/文 小仙
家鄉沒有麥當勞/文 Jacqueline Yeung
我的小瑪德蘭點心/文 吳青瑜
這絲縷的甜,最是攝人/文 傅踢踢
炒飯滋味的靈魂所在/文 Tifa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即使遠隔千里,也難忘家鄉,且用這一碗鯉魚穿沙來寄托一下鄉情。人生苦短,記憶綿長,且讓我用柴米油鹽來陪你寫詩。
找家小鋪,來碗餃面/文 韓磊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文 周最最
夏日肉骨茶/文 明小如
醬醬醬/文 木子玉
寧吃家常布朗尼/文 Candice
酸梅冰鎮,誰與爭鋒/文 Bamboo Wang
濕答答的清晨,暖洋洋的米粉/文 Yan g
那一種叫作“回家”的味道/文 小蘑菇一樣傲嬌
桂林人的桂林米粉/文 鎧源mo
喵嗚~妙/文 林莉穎
最是一抹蒜蓉懂我/文 Jacqueline Yeung
會跳舞的餃子君/文 丫米的小確幸
老字號/文 Jacqueline Yeung
喂人民服務
一個人應該有能力買菜、洗菜、殺魚、切土豆、炒飯、鹵牛肉、煮茶蛋、燉菜、包餃子、煮毛豆、煎刀魚、做辣醬、泡茶、釀果酒、熬姜湯、下面條、煎韭菜盒、煲湯、整理廚房和做夜宵。
冬陰功湯/文 Jacqueline Yeung
私家靚湯速成法/文 Jacqueline Yeung
胡椒水浸花甲/文 韓磊
公司三明治/文 Jacqueline Yeung
酸菜紅豆湯/文 韓磊
蔬菜暖身湯/文 崔綺雯
麻辣香鍋/文 Amy He
厚蛋燒與強迫癥/文 Jacqueline Yeung
那個和你一起吃路邊攤的姑娘
山城有風,小而溫情。一條河從山谷蜿蜒而下貫穿南北,這便是奈河,祖輩流傳下來的這個名字,常讓初來的游客聽罷虎軀一震。我們則早已習慣,每天走過“奈河”橋,過著時而天堂時而地獄的日子。河東一道窄路,兩旁交冠的法國梧桐,白天舒緩寧靜,夜晚便是鑼鼓喧天的夜市,充斥著粗制濫造的旅游紀念品、十塊錢一件的地攤衣服、不甘寂寞的男男女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各類小吃。
沒和小黑在一起之前,我從未在夜市吃過地攤。習慣了吃干凈明亮的食物,對地攤環境“接受無能”:滿眼油膩骯臟的小馬扎,赤膊的北方男人一邊擼串一邊和身邊的姑娘聊得風生水起,擺放食物的攤子上方蒼蠅亂飛,油鍋滾燙……但后來認識了小黑和他的一幫好基友,沒辦法,年輕的小黑同學眼神明亮,把一盤剛出地溝油鍋的麻辣燙推到我面前,滿含期待地看著我吃,現在回想那種情景,有點像是某種幫會儀式。
麻辣燙下料生猛,孜然、辣椒面、麻油,一嘴下去齁得我差點沒哭出來。小黑忙把一大杯冰扎啤“咣當”拍在我面前,我一口灌下去,滿嘴的味覺細胞仿佛重生了一樣爽得冒泡。食物粗糙,啤酒凜冽,卻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生動和親切感,地攤小吃就這樣征服了我的胃。
年輕人的夜晚仿佛格外漫長,那時,我、小黑、大鵬、梅子還有邦邦,每天打著“地攤公社”的旗號胡吃海喝。地攤嘛,反正便宜,麻辣燙五毛七毛一串,可以炸可以燙;新鮮花蛤十塊錢一大盤,一定要多放辣椒和姜片吃著才過癮;胖子大姐的魷魚一塊錢一串,便宜又新鮮,小黑和大姐混得熟了,每次都會送幾串;五塊一只的瘋狂烤翅攤前總是排好長的隊,不過排隊也不閑著,剛好旁邊一個冰激凌店,一邊“吧嗒吧嗒”舔甜筒一邊看著烤架上“吱吱”冒油的雞翅,一個不小心差點把手指頭咬了……最講究的當屬最北頭的老奶奶自制酸奶,夜市老字號,有去晚了都買不到的節奏,老奶奶年事已高、滿頭華發,每天就做兩箱,踏著三輪車載來,賣完就走。泡塑箱子里齊整整碼放著幾十個玻璃瓶,瓶子里濃稠的酸奶爽滑可口,不瀉不黏,十分正點,不過喝到最后一點時比較難吸,又不舍得放棄,須得大力嘬吸管才行,又因為奶瓶是回收的,所以大家都圍在奶奶攤前,吸管聲“呼嚕呼嚕”此起彼伏,煞是好玩。
那時的快樂就是這樣,純粹而不昂貴。男孩子沒節操地評論姑娘們晃來晃去的大腿,拿著手機跟在姑娘屁股后面玩搖一搖,我和梅子挨個攤子淘小玩意兒,還有每天騎著改裝摩托車招搖過市的青年,后座低音炮里“鳳凰傳奇”的神曲震天響,一溜兒的跑馬燈簡直閃瞎眼睛,所過之處罵聲一片……無數個山風徐徐的夜晚,奈河水倒映著岸邊燈火輝煌,一波一波的水紋卷走孩子們放肆的青春。那時的我們年少輕狂,愛情友情辛辣濃烈一如麻辣燙,味足才能詮釋到位。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認為待我再長大一點,就會嫁給眼神明亮的小黑同學,屆時梅子做伴娘,邦邦他們做伴郎,不知哪里來的自信,就這么篤定地口出狂言。年輕真是天真到不知羞恥,以為整個世界不過盈盈一握,你不放手,別人便不會走,你肯低下身子吃地攤,他便會愛你到白頭。
后來和小黑分手,日子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再也沒去過夜市吃地攤,因為我有一顆玻璃心,怕看到別人投來憐憫的目光,也怕看到攤子上坐著的男孩女孩撩動到我那發達的淚腺。每每大鵬他們叫我時,便回:珍愛生命,遠離地攤。
我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好孩子,悲傷片刻很快原地滿血復活,到現在,成長為基友圈里鐵骨錚錚的女漢子。地攤、麻辣燙與啤酒,小黑同學,都已風化為一段活色生香的回憶。
是否你心底也封存著一位眼波流轉的地攤姑娘,她陪你一段時光,你們相愛于微時。因為種種,最后卻沒在一起。時間改變初衷,你們相約一起去的地方,一起吃的美食,許久以后都換了另一個人陪你達成。而那個溫暖你單薄歲月的姑娘,你或許已記不起她的臉,卻已融為永遠也忘不了的年少情懷。
魔都之巔圣誕大餐裝腔指南
魔都有三寶,軌交、自貿、三件套。
前兩個好理解,所謂三件套,乃是陸家嘴的三座高峰:注射器(金茂大廈)、打蛋器(在建的上海中心)和開瓶器(環球金融中心)。打蛋器竣工之前,開瓶器仍是魔都之巔。圣誕之際,攜侶登魔都之巔,享獨到的創意西餐,那感受,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你在魔都這么跩,你爸媽知道嗎?
規格高的餐廳,前提是別有洞天。想沖上云霄直入魔都之巔,先要穿越厚重而隱秘的大門,在極速電梯的眨眼之間,抵達87樓,再轉乘下一部電梯。別小看這一次轉乘,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而是你在87樓看風景,心有風景的人在93樓俯視你。
下面上菜單。手法嫻熟的西餐主廚,配餐講求營養結構,蝦肉兼有,生熟相伴,更絕的是上菜的間隔精準計算,一候菜品二候腸胃,講的就是個“精”字。說來話兒長,菜品見真章。
各位花大價錢費大精力邀到女神的小伙伴,請不要輕易放過下文中任意一個裝腔點。
開胃面包過后,烤蒜味明蝦打頭。蝦的溫度在25℃左右,口感微涼,再搭配牛油果的厚實口感,不致太刺激,又能提鮮,最適宜味蕾的熱身運動。
次碟上嫩煎鵝肝,配黑松露意大利燴飯。千萬別把鵝肝扒拉下來刀切,要輕巧地取在盤子里,閉眼默哀3秒鐘,再面色凝重而不失神圣地整塊放入口中。臉上的表情,就像春風吻上了你的臉。但也別太入戲,而忘記向女神解釋:人和食物是平等的,我不是殘忍,只是在以朝圣的心和虔誠的胃,向那只殉難的鵝致敬。如果我不吃,它一定會落入哪個暴殄天物的土豪之口。
主菜自然是西餐中最重要的部分。紅酒煨紅肉,按說是最難做的。酒味重了,牛香隱匿,酒味輕了,味同嚼蠟。更要緊的是掌握生熟分寸,尤其在女神面前,切不可說出三分熟或七分以上,要在野蠻和鄉土之間找到神秘而微妙的平衡點。
主菜要吃得慢,多聊些天南海北的見聞,好比自己是剛云游歸來的中國版比爾布萊森,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待到甜點上來,先要夸贊這可愛盈人的模樣,正如同眼前的佳人。其次,切莫裝腔過度,說草莓是荷蘭空運而來。要知道這種尋常食物,最好的不是進口,乃是特供。描繪一下某個青浦農場里的破敗門廳和輝煌內室,比“有機”、“綠色”有用一萬倍。
順便,別忘了貫穿全場的角色——美酒。記得找服務員時,別說“一瓶”,要說“一支”。如果沒有純正的羅納河谷口音,只要用標準普通話說一句“羅曼蒂克康帝”,同樣能達到令女神玉體酥軟、魂飛天外的效果。
最后的加分項是,找到服務業三巨頭,《生活大爆炸》中的潘妮、《破產姐妹》中的麥克斯和卡洛琳任意搭配,作為你圣誕夜宴的專屬服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