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綜合了進化論與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為解釋人類擇偶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揭開了愛情和婚戀的神秘面紗,是進化心理學領域的重要前沿著作。該書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解釋了兩性擇偶欲求、吸引策略、短期性行為、兩性沖突以及兩性和諧共處等嚴肅話題。講述了人類在擇偶活動中采用了與其祖先極其相似的行為方式,即運用各種策略來達到最現實的目的——獲得最佳配偶。這些在人類探索自身的科學歷程上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戴維·M·巴斯(DavidM.Buss),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在人類擇偶策略的科學研究領域,巴斯享有很高的聲望,是進化心理學領域的集大成者。他運用進化論來解釋人類行為,研究領域集中于人類的性心理,以及它與達爾文所說的性選擇的關系。
第一章 擇偶行為的起源
演化的根源
性策略
挑選配偶
吸引配偶
留住配偶
更換配偶
兩性之間的沖突
文化和情境
理解人類性行為的障礙
第二章 女性之所求
欲望的組成部分
經濟實力
社會地位
年齡
抱負和勤奮
可靠性和穩定性
才智
和諧共處
體型和力量
良好的健康狀況
愛和承諾
當女性掌握權力時
女性的多種偏好
第三章 男性別有所求
年輕
身體美的標準
體形
外貌的重要性
男性的地位和女性的美麗
同性戀者的配偶偏好
達到自身欲求的男性
媒體對于標準的影響
貞節和忠誠
男性欲望的演化基礎
第四章 隨意性關系
性策略的生理學線索
性沖動
短期配偶的標準
庫利奇效應
性幻想
對吸引力的感知
性的變異
女性短期性策略的隱藏面
短期性關系代價
短期性關系的有利情境
作為一種權力資源的隨意性關系
第五章 吸引伴侶
第六章 長相廝守
第七章 兩性沖突
第八章 分手
第九章 時過境遷
第十章 兩性和諧
第十一章 女性隱藏的性策略
第十二章 人類擇偶的謎題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和諧共處
成功的長期擇偶,需要與另一個人為了共同的利益目標持續合作。如果兩人關系受到沖突的困擾,就會阻礙這些利益目標的達成。配偶之間的和諧共處,需要兩種不同的性格特征進行復雜的嚙合。在兩性的勞動分工中,一方的性格特征是對另一方的互補,或者一方擁有另一方所不具備的資源和技能。雙方都受益于這種專門化和分工化。
然而,與配偶和諧共處還需要另一些關鍵特征,這就是與某人自身的特殊個性最為契合,也就是與其個性最為近似的特征。一對夫婦之間價值、興趣和人格的差異,會帶來爭吵和矛盾。心理學家齊克·魯賓(Zick Rubin)和他的同事在長達幾年的研究中,調查了202對正在交往的情侶,看哪些情侶能終成眷屬,哪些最終分手。(Hill,Ru-bin,and Peplau,1976)他們發現,在上述方面不相配的情侶,比相配的情侶更容易分手。分手的103對情侶,在性別角色、對于熟人的性關系(sex among acquaintances)的態度、浪漫主義以及宗教信仰方面,比99對終成眷屬的情侶具有更多價值上的差異。
和諧共處問題的一個解決之道是尋找配偶的相似之處。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在多種多樣性格特征中彼此相似的男性和女性傾向于結為夫婦。相似之人結合的趨勢,在價值、才智和共同的群體成員身份這幾個領域表現得最為顯著。(Buss,1984,1985,n.d.)人們尋求具有相似的政治和社會價值的配偶,比如關于墮胎或死刑的觀點,配偶有+0.50的相關度。在這些價值取向上不合拍很有可能引發沖突。人們也渴望在種族、民族和宗教方面與自己相似的配偶。情侶渴望與具有相似才智的配偶結婚,在這方面配偶之間有+0.40的相關度。另外,在人格特征——比如外向個性、隨和、認真盡責方面的相似性也很重要,在這方面配偶顯示出+0.25的相關度。性格外向的人喜歡擁有共同政黨傾向的配偶,而性格內向的人喜歡與他們一樣傾向于在家中度過安靜夜晚的配偶。愿意坦述個人經歷的人,會選擇與他們同樣愛好美酒、藝術、文學和美味佳肴的配偶。認真盡責的人會選擇與他們同樣樂意按時支付賬單并為未來儲蓄的配偶。而不太認真盡責的人會選擇與他們一樣及時行樂的配偶。
和諧共處的夫婦彼此之間的相似,是另外一個事實的副產品。這個事實就是,人們傾向于與自己接觸密切以及接觸密切的人當中最類似于自己的人結婚。例如,現代婚姻中夫婦雙方才智的相似,可能是相似才智的人進入同樣的教育機構帶來的巧合。然而,巧合這種解釋
不能說明人們對于相似配偶的廣泛偏好。(Buss,1987b;Busset a1.,1990)在馬薩諸塞州劍橋進行的一項關于約會情侶的研究中,我測量了108位正在約會者的人格特征和才智水平,并要求他們分別完成一份問卷,回答他們對于一位理想配偶具有的類似于他們的品質的偏好。這項研究發現,女性偏好在多個方面與她們自身類似的配偶。這些方面包括勇敢、支配能力與活躍程度,熱情、隨和與親切,責任感、認真盡責與刻苦勤奮,尤其是才智、洞察力與創造力方面。在這些人格特質方面自我評價低的人,只渴望水平相當的配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