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關于企業戰略管理思維的書。書中借用世界領先設計學院——羅得島設計學院的獨一無二的創新培養方法,討論如何能夠在更加廣闊的范圍設計出能夠更深層次的探討思考企業與人類關系的文化。這種文化對于當下面臨發展瓶頸的企業主或者經理人,可以幫助他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思考,這種思維方式被稱作“關鍵創造”。書中描述了羅得島設計學院倡導的“關鍵創造”基本方面,以及這是如何引發創新的。這種方式在羅得島設計學院經常被反思、熱捧,有時還是挑戰。
20世紀90年代的整整十年,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度過,在那里,我獲得了博士學位。那里堪稱日本最優秀的設計師和思想家的搖籃,很封閉,略帶些原始的意味。當時那里根本沒有計算機,網絡更是尚未真正出現。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那時的我們不像現在每天被困在電子郵件中無法分身,F在回憶起來,當時的我常常獨自身處圖書館,專心致志地通過來自烏爾姆(一種后包豪斯類型的學校)的古老出版物,來學習設計史。
在這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度過了整整十年的光陰。在那里,我被牢牢捆綁在一臺計算機上。80年代是首個“撤銷”操作被發明出來的時代。剛進入筑波大學時,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沒有撤銷操作的世界。我還記得當我開始在筑波大學的學業之后,在一個墨畫班里我注意到,只要犯了錯誤,我的手就會不自覺地伸出去,并在我大腦中一個看不見的鍵盤上尋找指令-Z(即撤銷)。來到筑波大學之后,我不得不忘掉數字化生存。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學會了真正享受作為一名學生的好處——為了學習全新的東西而忘掉我已知的內容。在這段激動人心的教育經驗的激勵下,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師。從筑波大學畢業后,我重返麻省理工學院,在媒體實驗室做了一名助理教授,在那里,我能將我所接受的藝術和設計教育的一些內容進行檢驗。
羅贊·薩瑪森。≧osanne Somerson),羅得島設計學院教務長。一位履職25年的資深教育者,她在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會議、公司和大學演講過。自1978年起,她一直經營著她的工作室,其作品曾多次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國際性展覽中,包括聯合國史密森美洲藝術博物館和巴黎的盧浮宮等。
馬拉 L. 埃爾馬諾 (Mara L. Hermano),羅得島設計學院戰略規劃和學術倡議執行主任。早年作為一位藝術史家接受訓練,她的職業生涯致力于在藝術與設計、文化與高等教育之間進行嵌合。
前言
序
導 語 關鍵創造的藝術:導論
第1章 基礎
第2章 文本和語境:朝向所有方向
第3章 對話:繪畫
第4章 思維
第5章 物件課程
第6章 對話:材料
第7章 平面設計、故事講述與意義創造
第8章 大自然的律令
第9章 對話:批評
第10章 向未知世界進軍
后記
致謝
撰稿人
作品詳細信息
所有的人在學習方面都擁有天賦,這種天賦來自我們素未謀面的祖先。這種斷言絕非我信口開河,想要吸引那些剛剛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它是一個關乎每個人與遺傳關聯強度的簡單事實,是我們通過實際的經驗獲得技能、知識和理解,并由此實現人類大腦本身最深層次的本能意向的令人驚嘆的能力。無論我們的祖先是誰,也無論他們作為個體生存于何方,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學會了觀察隱藏于表面之下的東西,學會了在不熟悉的事物中讀出意義。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而不僅僅是一種生物,在一個無法預見未來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那么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我們的靈巧性,源遠流長,因為人類的身體技能和智力可以一直延伸到過去數百萬年的實踐。合理的解釋似乎是,在距今超過500萬年前的中新世,非洲大陸的氣候和植被變化,逐步迫使棲居于樹上的類人猿獲得了成為在地面行走的兩足動物的機會。當這一切發生時,我們得以繼承的手和大腦還不是它們今天的樣子。對于我們所知道的更多有關人類手腕和手的進化知識,我們還得歸功于露西原人(Lucy),這是一種325萬年前生活在埃塞俄比亞阿爾法地區的原始人類。1這只大猩猩般大小的原始人類,我們之所以知道其存在,正是因為其石化的骨骼遺存被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遜(Donald Johanson)于1974年11月發現。與露西原人這位女族長在一起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人類,即南方古猿阿法種,他們存在的時間與人類進化的黎明時代非常接近。2
露西看起來也許像大猩猩,但她在結構上卻與大猩猩極不相似,這為人類進化早期階段提供了重要線索。與類人猿相比,其最顯著的結構性差異存在于盆骨和下肢的設計中,這標志著她成為一種習慣于直立或兩足行走的動物。而手部的特征乍一看并不明顯,但通過解剖亦能發現其結構與猿類極不相似。與其他手指相比,大拇指的長度和轉動食指及中指的能力獲得了增長,這滿足了其對于廣范圍內各種新的抓握和手運動的生物力學的需求。比如,“三爪夾頭”(3-jaw chuck)是一個允許抓握一種不規則的塑形物體(比如一塊石頭)的手柄,利用它可以安全地把物體抓握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間。這種手柄相當于一位棒球投手對一種過肩辦法的運用,它對于在打獵和防衛目的中被熟練掌握的拋擲技能來說,也將極其有用。
露西更長的拇指保持了類人猿手的肌肉和肌腱特征,這允許它提升拇指運動的獨立性。食指和中指的附加性旋轉運動在類人猿手上的缺乏,表明露西的手已經為其后代(我們的祖先)穩固地開辟出了朝向遠非功能性多用途抓握器官,而是現代人手的發展道路。隨后發生的結構性變化,主要發生在與拇指相對的手這一側,這種變化允許改善手指和手指之間的連接,并且在抓取和運動(在效果、生物力學平臺)的范圍方面有了一個巨大的擴展,從而為我們在成為一套開放式物件和工具的、擁有高度技巧的使用者方面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