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衛生事業管理學術叢書: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論與方法》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作者在人口健康信息化方面的實踐經驗,闡述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概述、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關理論與技術、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規劃、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與共享、區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眾服務、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實時監管、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衛生決策、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標準化與管理等內容。
《當代衛生事業管理學術叢書: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論與方法》可供衛生信息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閱讀,也可供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考。
人口健康信息化作為醫療衛生改革和發展的基礎工程,既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也是重要驅動力。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醫療、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近年來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已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居民健康卡、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快速發展。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重點已從垂直性業務系統建設轉向區域性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平臺建設,著重解決衛生計生業務系統存在的“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實現各業務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系統,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大基礎數據庫,一個衛生信息專網等方面信息化建設。本書以筆者前期負責的“湖北省衛生信息資源公眾服務省級基礎平臺研究”“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標準體系及基礎代碼規范研究”等項目研究成果為基礎,按照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邏輯順序,從相關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入手,首先介紹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規劃,再介紹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與共享,然后從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即區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眾服務、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實時監管、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衛生決策三個應用邏輯層面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最后對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標準化及管理進行了全面闡述。
第一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概述
第一節 中國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現狀與趨勢
第三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架構和功能
第四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關鍵技術
第五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設策略及模式
第二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關理論與技術
第一節 信息資源規劃理論
第二節 健康管理理論
第三節 數據交換技術
第四節 云計算技術
第五節 智慧醫療及物聯網技術
第三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規劃
第一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規劃方法
第二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構成與分布
第三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
第四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商業模式
第四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與共享
第一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內容
第三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換方法
第四節 省級人口健康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信息交換
第五節 地市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信息交換
第六節 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信息交換
第五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眾服務
第一節 人口健康信息公眾服務體系架構
第二節 衛生計生機構信息服務
第三節 衛生技術人員信息服務
第四節 居民健康信息服務
第六章 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實時監管
第一節 醫療衛生實時監管特點與作用
第二節 醫療衛生實時監管類型
第三節 醫療衛生實時監管內容
第四節 醫療衛生實時監管信息系統
第七章 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衛生決策
第一節 決策需求分析
第二節 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決策關鍵技術
第三節 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八章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標準化與管理
第一節 人口健康信息標準體系
第二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關標準
第三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關政策與法規
第四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組織與管理
第五節 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當代衛生事業管理學術叢書: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論與方法》:
2.模式分析
1)模式優勢
此類模式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通常具有一定基礎,因此投入相對較少,建設周期相對較短,實現難度較低。相應區域(機構)領導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團隊,對相關信息化發展具有較深入的認識,區域(機構)間信息化建設存在明顯的個性化差異。相應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自主性較強,基層業務系統在部分先期建設機構得到充分驗證,通過統籌規劃,區域內以點帶面推廣應用快,更貼近實際業務需求。平臺建設發展調整變動靈活,建設應用效果相對較好,用戶滿意度較高。相應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起步較早,整體基礎建設扎實,大部分早期平臺建設都屬該類模式。
2)模式難點與局限
早期各機構自主化發展,造成區域內各機構間同類系統開發廠商眾多,因此平臺建設完成后,下級機構接口改造需要多家廠'商配合,溝通協調工作復雜。平臺建成初期,數據質量較低,需要信息中心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強重視與配合,協調好業務系統和區域平臺廠商的溝通。一旦出現平臺標準變更,需要所有廠商修改更新。在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后期推廣階段,如果條件許可,建議區域統籌規劃,將同類業務系統在區域機構內統一,減少版本和廠商差異,能夠有效提高區域整合效率,減少總體信息化成本。
采用該模式建設的地區均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探索地區,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往往會早于國家相關標準出臺,國家標準出臺后會發現實際應用系統與國家標準或上級要求差異較大,面臨大量的系統改造工作,甚至可能系統推倒重建,造成嚴重資源浪費。隨著國家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在推動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時應詳細了解相關人口健康信息標準,確保系統標準制定能夠兼容國家標準并符合上級要求,而對于尚未出臺標準的業務,爭取上級部門制定統一標準規范指導建設。
(二)以業務為基礎,由線及面,逐步融合
1.模式概述
此類地區率先由省(市)級部門牽頭建設貫穿省(市)、地市(區)、縣的單業務信息系統,如公共衛生、新農合等。通過單業務系統建設,逐個推進各業務工作信息化水平。業務信息化水平成熟后搭建省(市)級、地市級(區)、縣平臺,連接各單業務信息系統,將各個業務系統逐步融合,最終形成整體區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匯聚融合。單業務信息系統之外的數據,通過各級機構的前置機接入各級信息平臺,實現信息整合共享。采用該模式建設的省(市)、地'市(區)、縣平臺,存在典型的以整體條線信息系統建設為基礎,通過平臺互聯整合實現區域整體協同共享的特點。此類地區單業務信息系統有一定基礎,多依托項目形式開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2.模式分析
1)模式優勢
單業務系統由省(市)級業務管理部門牽頭統一建設,信息安全和系統維護由省(市)或地市級信息中心統一負責,建設綜合投入與維護成本低。業務系統在區域范圍內統一開發,使得系統標準化水平有效提高,標準符合性改造壓力較小,同上級部門業務系統信息整合的難度相對較小,能夠有效提高區域整合效率。
2)模式難點與局限
單業務信息系統的開發進度和業務覆蓋面,受到上級部門相關項目內容和進度限制,不能靈活調整區域內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內容,同時不同業務系統之間信息共享難度較大,數據質量需要通過有效的技術及管理進行保障,系統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