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羅姆巴赫著的《結構存在論 一門自由的現象學》是德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和現象學家海因里!ち_姆巴赫的核心著作,從理論層面系統地表述了羅姆巴赫的結構思想,如結構的構造狀態、結構動力學、結構的發生等。他指出,在一切人類生活實踐中都存在一種根源性的結構,這種結構的構造狀態被視為普全的基本形式,而其向人類生活的分支領域擴展的基礎在于現象學視域內存在論層面上的結構分析;多元的結構生成和關聯提供了緣起生成的自由空間;同時,結構思想還體現出與東方思想特別是道家哲學的親緣性。從本書人手,一種獨特的對現象學哲學的閱讀和書寫經驗成為可能。
羅姆巴赫,出生和就學于弗萊堡,在弗萊堡大學獲博士學位并完成教職論文。他師從海德格爾,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海德格爾被禁止教學,只得轉而由Max Mfiller、E.Fink指導,但他與海德格爾一直保持良好的私人聯系,博士論文的思路也深受其影響。1949年起開始在母校教書。1964年,他受到數所大學的教授席位聘任,最終選中維爾茲堡大學哲學系,擔任首席教授,后來還拒絕了慕尼黑大學的聘任邀請。1990年以榮譽教授身份退休。他是德國現象學研究學會的創立人之一,任該學會主席。又與他人一起創辦了《哲學年鑒》。
自20世紀60年代起,他開始發表多部有獨創性思想著作,比如《哲學的當代性》(1962)、《實體‘體系·結構》(1965)、《結構存在論》(1971)、《靈之生活:人類基礎歷史境象之書》(1977)、《當代意識現象學》(1980)、《世界和反世界》(1983)、《結構人類學》(1987)、《源頭:人與自然的共創哲學》(1994)等。這些著作中的一大部分已被譯成荷蘭文、英文、法文、日文和韓文,在現象學研究領域有很大的影響。
導 言
I.結構狀況(Strurkturverfassung)
1.嚴格地思考功能性與關聯性
2.關于自身中帶有每個環節的整體之
同一性的基本思想
3.具體化作為結構的實在形式
4.自身尺度和自我批評
5.極權主義和排他性
II.結構動態
1.結構事件(strukturgeschehen)作
為存在論過程
2.修正,重構和上升
3.上升作為結構的標準
4.個體化的形式
5.自我作為個體化的上升。一次先行把握
6.結構的自身鋪陳和自身行為
7.顯現(Erscheinen),開顯
(Aufscheinen),存在
8.體系和結構
9.歷史上和當代的體系理論
10.眾結構和眾體系
III.結構發生
1.發生升現的條件
2.發生的擴展過
3.終結的可能性和轉化的可能性
IV.結構組合論
1.上升和下落
2.眾秩序之秩序
3.人和一
第二版后記
索 引
海因里!ち_姆巴赫的著作列表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