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根據管理信息系統的最新發展,結合教學的需要,以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組織管理過程為主線,結合大量的應用案例,系統地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方法以及應用技術。內容包括信息、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基本概念,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測試、運行維護等階段的工作原則和技術方法,管理信息系統的評價、組織與管理過程等內容。
《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強調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管理信息系統所表現出的新特點,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管理相結合。全書結構新穎,語言簡練,內容詳實,案例豐富,實用性較強。《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提供豐富的案例與習題、電子教案、課程設計、優秀作業展示等資料,便于教學和自學。
《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信息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和信息系統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提供實驗資料、模擬演示系統、作業展示等豐富素材 《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精品課程“管理信息系統”的配套教材,同時也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在結構設計、內容選擇以及編寫過程中,貫徹和體現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思想,既可用于高等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相關課程的教學,也可用于管理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本科課程的教學。 《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旨在通過闡述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應用建設和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使讀者獲得對管理信息系統的整體認識,即既能從管理視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及其對管理的影響,認識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性地位以及對組織變革的作用;又能從應用視角認識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應用,理解用戶在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的責任和作用;還能從建設視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和管理要點。 《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選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很好地體現出該學科的主要知識點,具有針對性。各個案例之間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具有層次性。《管理信息系統 (第2版)》配有課件、習題、實驗資料、模擬演示系統、文檔模板、作業展示、參考網站和參考文獻等豐富素材。是基本的技能訓練和對技能部分內容的拓寬和加深,突出了應用·眭和指導性,便于學生自主練習和鞏固學習效果,也有利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體現教指委最新要求。精心設計案例 貫徹實踐與創新的思想。注重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是財經、管理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為適應我國計算機應用和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財經、管理類“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質量,編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的要求,在分析國內、外多種同類教材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
在2005年,編者曾經編寫了《管理信息系統》一書,該書作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前后印刷10多次。《管理信息系統》經過3年的實際使用,考慮到本學科的發展與進步,在征求教師建議和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現完成該書的修訂改版工作。
《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在原版的基礎上,做了如下補充與修改。
1.第1章增加了“信息技術”的內容,使讀者對本學科中涉及的信息技術的概念、發展和特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便在后續的學習中對管理信息系統中涉及的IT技術有更明確的認識。
2.整合了第1章“信息化”的內容,增加了“信息化的層次”等內容,刪除了工業時代與信息時代的關系等內容,使關于信息化的內容更加精簡,符合當前的教學需求。
3.在第1章中,還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論”的內容,該部分內容在第1版中是在第3章中介紹的,將其提前,有益于學習者對信息系統的發展規律有更清晰的理解。
4.在第2章的常用系統開發方法簡介中,刪除了“case方法”,修改了“原型法”,使重點更加突出。在第2章中,還刪除了“開發策略”等內容,使內容更加精煉。
5.在第3章中,對“系統規劃概述”、“價值鏈分析”進行了修改,使本章涉及的知識點更加明確、充實。
6.對第4章一第8章進行了提煉,力求內容更實用、適用,語言更通俗易懂,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理論聯系實際,案例豐富,啟發性強。在每章的內容中,配合核心理論的闡述,一般都配有案例和思考題。與先前的教材相比,這些實際案例有助于啟發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本書的應用性、實用性很強,適用于實驗/實訓教學。本書提供了演示系統、課程設計的多個選題、作業實例,以及大量的習題和電子課件。這些輔助資料可以幫助學習者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可以為教師安排上機實驗/實訓提供參考。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1
1.1 信息 1
1.1.1 信息的概念 1
1.1.2 信息的屬性 3
1.1.3 信息的維度 5
1.1.4 信息技術 7
1.1.5 信息化 8
1.1.6 信息素質與信息道德 10
1.2 系統 11
1.2.1 系統的概念 11
1.2.2 系統的特性 12
1.2.3 系統的類型 13
1.2.4 系統工程方法 14
1.3 信息系統與組織 16
1.3.1 信息系統的概念 16
1.3.2 信息系統的功能 17
1.3.3 信息系統的分支及發展 18
1.3.4 信息系統戰略 22
1.4 管理信息系統 29
1.4.1 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 30
1.4.2 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論 31
1.4.3 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 32
案例1 廣州藥業集團數據分析系統 35
案例2 應用信息技術創造競爭優勢 37
思考題 38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途徑 39
2.1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概述 39
2.1.1 系統的生命周期 39
2.1.2 系統開發方法概述 41
2.2 常用系統開發方法簡介 42
2.2.1 結構化生命周期法 42
2.2.2 原型法 44
2.2.3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 47
2.2.4 商業軟件包法 50
2.2.5 選擇開發方法的原則 52
2.2.6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 52
2.3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涉及的基本問題 54
2.3.1 系統建設的復雜性 54
2.3.2 系統建設應具備的條件 55
2.3.3 開發信息系統的基本原則 56
2.3.4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標準化 57
案例1 北京協和醫院住院醫生工作站系統 58
案例2 國家煙草專賣局的辦公自動化 62
思考題 63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 65
3.1 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概述 65
3.1.1 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內涵 65
3.1.2 系統規劃的內容與過程 66
3.2 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 67
3.2.1 價值鏈分析法 68
3.2.2 企業系統規劃法 70
3.2.3 關鍵因素成功法 77
3.3 管理信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 79
3.3.1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79
3.3.2 可行性分析報告 81
案例 海爾集團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 81
思考題 84
第4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 85
4.1 系統調查與分析概述 85
4.1.1 系統分析的任務 85
4.1.2 系統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87
4.2 管理業務調查分析 90
4.2.1 組織結構調查 90
4.2.2 管理功能調查 91
4.2.3 業務流程調查 91
4.3 數據流程調查分析 92
4.3.1 數據流程圖 93
4.3.2 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97
4.3.3 數據字典 100
4.3.4 描述處理功能的工具 103
4.4 新系統邏輯模型的確定 105
4.4.1 調查分析 106
4.4.2 建立模型 107
4.4.3 編寫系統分析說明書 109
思考題 110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111
5.1 系統設計概述 111
5.1.1 系統設計的依據 111
5.1.2 系統設計的原則 112
5.1.3 系統設計的內容 112
5.2 總體設計 114
5.2.1 系統架構設計 114
5.2.2 軟件結構設計 116
5.2.3 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 124
5.3 詳細設計 128
5.3.1 代碼設計 128
5.3.2 數據庫設計 130
5.3.3 輸入/輸出設計 133
5.3.4 人機界面設計 136
5.3.5 計算機處理過程設計 138
5.3.6 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140
思考題 141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 143
6.1 物理系統的實施 143
6.1.1 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143
6.1.2 選擇安裝地點的思路 143
6.2 程序設計 144
6.2.1 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 144
6.2.2 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144
6.3 軟件測試與調試 145
6.3.1 軟件測試 145
6.3.2 軟件調試 147
6.4 人員培訓 148
6.4.1 管理人員的培訓 148
6.4.2 操作人員的培訓 149
6.4.3 系統維護人員的培訓 149
6.5 系統轉換 149
6.5.1 基礎數據準備 149
6.5.2 系統試運行 150
6.5.3 系統轉換 150
案例 風華電子CIMS實施歷程 151
思考題 155
第7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 157
7.1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管理 157
7.1.1 項目管理概述 157
7.1.2 項目時間管理 159
7.1.3 項目成本管理 165
7.1.4 項目質量管理 170
7.1.5 人力資源管理 173
7.1.6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176
7.2 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 178
7.2.1 運行管理的組織與制度 178
7.2.2 日常運行管理 180
7.2.3 系統維護 182
7.3 管理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 184
7.3.1 信息系統的脆弱性及面臨的威脅 184
7.3.2 完整的安全管理需求 185
7.3.3 信息系統的安全策略 186
7.3.4 信息系統的安全審計 188
7.4 管理信息系統的評價 189
7.4.1 系統評價的主要內容 189
7.4.2 系統評價的指標體系 189
思考題 191
第8章 信息系統的典型應用 192
8.1 決策與商業智能 192
8.1.1 決策支持系統 192
8.1.2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197
8.1.3 商業智能 203
案例1 光大銀行商業智能應用歷程 204
8.2 現代應用系統 207
8.2.1 企業資源計劃 207
8.2.2 供應鏈管理系統 219
8.2.3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222
案例2 北京現代塑造供應鏈 225
8.3 電子商務及應用 227
8.3.1 電子商務概述 228
8.3.2 電子商務系統的組成 229
8.3.3 電子商務的應用 233
思考題 235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實例 236
9.1 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36
9.1.1 問題描述 236
9.1.2 系統目標分析 237
9.1.3 系統分析 237
9.1.4 編寫系統分析說明書 242
9.1.5 系統設計 244
9.1.6 系統總體設計說明書 250
9.2 網上兼職招聘系統開發實例 251
9.2.1 背景分析 252
9.2.2 網站規劃 252
9.2.3 系統分析 253
9.2.4 系統設計 256
9.2.5 運用ASP技術進行動態網頁設計 259
參考文獻 262
2.信息
簡單的事物往往是最偉大的,人們對其熟視無睹,卻又無法給出一個完整的定義,信息就是如此。信息論創始人香農認為:“信息是人們對事物了解的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控制論之父維納則指出:“信息是人與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互相交換的內容的名稱”。據不完全統計,有關信息的定義有100多種,它們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揭示了信息的特征與性質。在管理信息系統領域,一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認為,“信息是經過加工的數據,它對接收者有用,對決策或行為有現實或潛在的價值。”參照這些定義,我們可以辨識出信息有3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信息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特征的反映。客觀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關屬性狀態,例如,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信息的范圍極廣,例如,氣溫變化屬于自然信息,遺傳密碼屬于生物信息,企業報表則屬于管理信息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信的。信息是構成事物聯系的基礎。由于人們通過感官直接獲得周圍的信息極為有限,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過各種儀器設備獲得和傳輸。
第三,信息形成知識。人們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就可以消除不確定性,更好地認識事物、區別事物并改造世界。
3.知識
知識是以某種方式把一個或多個信息關聯在一起的信息結構,是客觀世界規律性的總結。知識是結構化的經驗、價值觀念、關聯信息及專家見識的流動組合,是有一定環境的信息,加上對于怎樣運用它的理解,它為評估和吸納新的經驗和信息提供了一種架構。知識產生并運用于知識工作者的大腦。
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種。隱性知識是指高度個性化而且難于格式化的知識,例如,主觀的理解、直覺和預感都屬于這一類。顯性知識是指能用文字和數字表達出來,容易以數據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經編輯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則。
一個組織的知識包括以人為中心的資產、知識產權資產、基礎結構資產以及市場資產。在組織機構里,知識不僅僅存在于文件或文件庫中,也大量存在于員工的頭腦中,并根植于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程序和規范中。
4.智慧
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識。人在了解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識后,能夠預見一些事情的發生并采取行動。例如,大家都覺得“五·一去杭州旅游的車票非常緊張”(知識),但你已經“非常有預見性地購買了車票,領先一步”(智慧)。智慧是把知識應用于產生新的知識的一個動態過程,即創新能力。
5.信息、數據與知識
在實際使用中,數據和信息常常混淆,難以辨別。數據和信息的辨別取決于語義環境。例如,一個職工的工資對其個人來說是信息,但是對代辦工資的銀行系統來說就是數據。信息、數據、知識是3個不同的概念。但3者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