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不愿做班主任”之困
今天,全國各地的學校幾乎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老師不愿做班主任的現象。
真的是現在的孩子難教、班級難管了嗎?本書約請了國內六位經驗豐富的優秀班主任現身說法,從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普遍規律出發,探尋班級有效管理的密碼,幫助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老師掌握符合當今時代的教育規律,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章由長期研究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北京四中趙立平老師撰寫,介紹了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特點以及影響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來探尋班級管理之道以及處理學生問題的有效方法。難能可貴的是,趙老師不僅給予老師們理論上的指導,又結合具體的案例,詳細展示了操作過程和得失的反思。
第二章由李秋飛老師撰寫,他是浙江省優秀的心理學老師。本章結合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探尋通往青春期學生心理的有效途徑:以成長為目標,以尊重為基礎,以熱情為助力,以真誠為核心,以共情為先導,以積極關注為方向,用愛來融化學生冰封的心,在聆聽中把握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分類型的案例展示,以及案例后的理論解讀,把高深的理論用典型的案例進行解析,通俗易懂,操作性強,這是本章的精彩之處。
第三章由廣東番禺的李進成老師撰寫,本章是他通過多年的研究,把肢體語言的細節用于教育管理的精彩論述。肢體語言往往更能體現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想法。文字可以修飾加工,并且缺乏語氣、表情的配合,所以僅靠文字很難把握對方真實的想法。相對于文字,語言傳遞的信息更豐富,語調、語氣等會讓文字信息產生不同的意思。但語調、語氣同樣可以加工掩飾,所以,很多時候謊言說得比真話更可信。而人的肢體語言就比較復雜,臉部表情、五官動作、軀干姿態、手部位置、雙腿如何擺放等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內心真實想法。如果一個人內外一致,往往會在文字內容、語氣語調、肢體語言等各個方面保持統一;如果一個人有所掩飾,往往不可能顧及到各個方面,總會在某個環節出現矛盾,所以,肢體語言是最難以掩飾的。讀完此章,你會發現,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很重要,也很簡單。
第四章是宜賓市教科所優秀研究員徐衛老師基于三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形成的最新成果展示。徐老師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把“問題視角”變為“優勢視角”,從學生或團隊的行為痕跡中找出突圍之道。“問題視角”會反復暴光學生的負面“痕跡”,會強化學生的缺點,并造成學生心理負擔和抵觸情緒;“優勢視角”是強調“痕跡”收集要多關注能引發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內容,使德育工作重心不再放在糾正和壓制錯誤言行上,而是放在引導和培育良好品德上,變過去更多地對學生個性的壓抑為更多地對學生良好表現的贊賞,強化其自信心。該章既有理論上的指引,又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操作過程。老師們讀完本章內容,可在結合自己的班級情況,借鑒運用之。
第五章是由昌樂二中的徐振升老師撰寫的“責任教育——最好的理想教育”。理想,在當今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顯得越來越蒼白,但徐老師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告訴大家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跳舞。徐老師從對理想的解讀和當今理想缺失的現狀分析入手,重提理想教育的意義和社會價值,并用自己的具體操作模式和生動的案例告訴老師們:理想不是一句空談,而是能夠結合社會現實得以實現的一種富有時代責任的教育模式。
第六章是湖北名師肖盛懷老師撰寫的“文化建設,我的治班之道”。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人煩死人。只有用文化的引領,才能真正從精神層面上獲得教育突圍。目前用文化引領教育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如何操作,對大部分班主任老師來說,還是一個新的課題。肖老師先從理論層面上分析了班級文化的特征以及制度、物質、精神文化的建設意義,接著綜述了當今名師的具體做法,然后結合自己的實踐操作進行了具體說明,啟發一線老師們在班級管理中建設好自己的“班級文化”。
總之,該書緊緊圍繞探尋“班級有效管理”的密碼為核心內容,參與編寫的作者都是從教學一線走過來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經驗,他們貢獻的不僅是班級有效管理的方法,更是多年汗水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我們希望,奮戰在一線的班主任老師們讀完此書,不但愿意擔任班主任,而且能深刻體驗到擔任班主任的價值和樂趣。
當然,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所寫的部分內容難免有錯漏,希望讀者能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具體情況,靈活學習,大膽創新,更歡迎廣大讀者提出寶貴的建議。
李進成寫于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