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張莉琳多年的家庭教育培訓課程內容精華。張老師長期在課堂上就親子問題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給他們指點迷津;另外,6年多來,她還堅持每周三晚上給家長做公益沙龍(后從線下改為線上,即現在的周三空中沙龍),免費進行個案服務,服務面遍及全國各地。在這個過程中,她遇見了各種類型的家長和各式各樣的親子問題。為了讓更多家長受益,她挑選了其中經典的案例,并對其進行分類,結集出版。
書中的案例都是家長朋友們親身經歷過的,他們按張老師提供的指導方法,順利解決了令人頭疼的教育難題,比如,孩子不尊重長輩怎么辦?如何讓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叛逆的孩子怎么教?孩子總在學校闖禍怎么辦?該不該讓孩子遠離“負能量”的同學?……在問題答疑過程中,張老師會對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會提出看問題的不同角度,提供解決方案,并有具體的溝通技巧,對家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家長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處理親子關系,幫助孩子成長。
“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站著一個“問題”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源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做得對不對,孩子會用行為告訴你!
孩子愛撒謊←你曾經當著孩子的面撒謊或經常嚴厲指責孩子的錯誤
孩子很叛逆←你過于專制,用家長的威嚴管教孩子,方法簡單粗暴,與孩子缺乏溝通
孩子有考前焦慮癥←你太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給他(她)施加壓力
孩子丟三落四←你凡事親力親為,包辦代替,過度“操心”,導致孩子缺乏條理,不會自理
當家長學會自我反省、自我成長,那么,孩子的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教子是一種責任,愛子是一種天性。從孩子來到母腹的那一刻起,這種愛的歷程就開始了。然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經常磕磕絆絆,愛而無力,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而無法處理。我自己以前就是一個困惑的家長,因在親子關系上有很多困惑而走上學習、成長的道路,進而走上從事家庭教育之路,非常理解家長們的不易。我深深地體會到,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的“毛病”通常是家長一手“教”出來的,“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站著一個“問題”家長。
現代人孩子都不多,文化程度較高,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且現在資訊發達,各種不同層面的育兒資訊和方法技巧層出不窮,家長們了解了很多理論知識,但往往在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出現了很多“知道卻做不到”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教育誤差。
在從事家庭教育的歲月里,我遇見了各種類型的家長和各式各樣的問題。我發現大量的家長通過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提升和完善改善了家庭關系,幸福指數不斷上升。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遇到實際問題時,所學的理論用不上的情況。為了支持家長們更好地進行訓練,盡快成為高效能的父母,從6年前開始,我堅持每周三晚上都給家長學員做公益沙龍(網上交流,主要是語音形式),免費進行個案服務。3年前,我們的服務從線下轉為線上,服務面遍及全國。
很久以前就有很多家長學員跟我說,周三的空中沙龍對他們幫助很大,問是否能把語音轉換成文字,方便他們保存并經常翻看,或者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我到全國各地講課,也有很多人問我是否要出書,希望我能把我的教育理念以書的方式傳播出去。我是一個懶人,更喜歡與家長朋友面對面地交流,不喜歡碼字,但這些話聽多了,對我也有了一些影響,我開始思考朋友們的意見。于是我搜羅了一下近年我在空中沙龍里的個案服務和問題解答,發現已經近20萬字,實在是嚇了一跳。故此一本初稿誕生。
家長提的問題涵括了與父母的關系、與伴侶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往往會涉及家庭的其他關系,而與父母的關系不和諧,兩性關系不和諧,一定會影響到親子關系。這本書主要收集親子關系方面的案例,希望給有需求的家長一些啟發。其他關系的內容可能會另出專輯。
這本書是問答式的,一個好處是,讀者不需要從頭到尾按順序閱讀,可以跳躍式地隨意翻看,碰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就仔細查看,暫時與己無關的問題就先行略過,以后有類似的疑問再回頭查看。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的家長朋友在空中沙龍的提問,為了讓我更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經過,他們通常把過程都講得很清楚,方便我對他們處理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做些指導,所以篇幅較長。我在解答問題的時候,經常也會用我在課堂所講過的方法來進行解答或指導(編者按:作者在全國各地常年開設智慧父母系列課程),可能會出現一些術語。
從決定出書到出版社催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整理案例到修改潤色,又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時間所限,更因涉及家庭教育,心中惴惴。最后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家長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處理親子關系,幫助孩子成長。我只是拋磚引玉,我的解答并不是標準答案,家長無須照搬或盲從。
查看全部↓
張莉琳,中國首屆國際認證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世界華人優勢心理分析協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行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特聘《家庭教育輔導師》導師,廣電集團天威視訊“娃出沒”欄目特邀嘉賓。曾為北大、中大、央視、中石油、中國人壽等多所大學和大型企業以及各行業眾多機構進行培訓和授課指導,在父母效能訓練、優勢心理分析、家庭教育輔導、心靈成長等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堅持致力于身心靈成長和生命品質的提升,每年在世界各地游學、研修,把西方心理學和東方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研發出一套對家庭和諧幸福、孩子健康成長實際有效的父母成長課程體系,用自己的大愛和智慧,讓無數家庭擺脫了困境、找到了幸福、改變了人生,是中國實戰能力超強、超接地氣的家庭教育導師。
第一章 父母做對了,孩子就不會錯
孩子不尊重長輩怎么辦 /2
為什么孩子有“長大后要打父母”的念頭 /
怎樣才能重新成為女兒的QQ好友 /12
如何給孩子制定一個自由的度 /17
在自由與規則之間如何把控 /21
孩子屢教不改怎么辦 /25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0
我們該拿這個叛逆的孩子怎么辦 /33
如何融化我和孩子之間的堅冰 /37
哪些話不能對孩子說 /41
第二章 品行優良與品行不良,差的是聆聽與引導
如何讓孩子正視身體的成長變化 /46
如何改變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 /48
怎么改掉孩子亂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51
如何說服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54
孩子太順從了好不好 /58
如何讓孩子學會守時、守信 /62
是否應該對孩子不守約的行為進行懲罰 /64
臨考退縮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67
怎樣制止孩子的暴力行為 /71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74
怎樣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77
孩子做事缺乏主見和計劃性怎么辦 /81
孩子愛搞惡作劇怎么辦 /84
第三章 二孩時代,父母應有的智慧
二寶“戰爭”頻繁怎么辦 /88
怎樣才能“搞定”兩個煩人的家伙 /92
如何平復孩子間的爭端 /96
如何營造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圍 /98
第四章 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學習可以更優秀
應該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學校 /104
孩子畫畫總不如同齡孩子怎么辦 /107
拖拉、愛玩的孩子怎么教 /110
孩子怕老師怎么辦 /114
孩子對老師的批評感到很傷心怎么辦 /117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120
在學習上,該給孩子怎樣的自由 /124
要不要給孩子規定周末做作業的時間 /127
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怎么辦 /131
如何讓孩子積極主動學習 /134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該如何開解 /138
怎樣幫孩子樹立信心、提高成績 /140
玩耍與復習,孩子難得的周末該如何安排 /144
升學焦慮,問題出在孩子還是家長 /148
孩子不服從老師的指令怎么辦 /151
如何消除老師對孩子的偏見 /154
孩子總在學校闖禍怎么辦 /157
怎樣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161
家長怎樣與老師有效溝通 /164
第五章 社交第一課:正確處理與同伴的關系
孩子不會交朋友怎么辦 /168
怎樣避免孩子受到同伴的不良影響 /171
孩子被同學欺負怎么辦 /175
孩子與同學鬧矛盾,父母該回避還是參與 /178
孩子“舍命陪君子”,父母該怎么辦 /181
該不該讓孩子遠離“負能量”的同學 /185
如何幫孩子把好交友關 /189
怎樣恰當地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 /192
孩子不太受同學歡迎怎么辦 /198
如何讓孩子懂得謙讓 /202
查看全部↓
如何改變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
孩子丟三落四是一個家長時常反映的問題。有的家長在上班時不得不向單位請假,只為了給孩子送必須要交的作業或者上課要用的課本。為了改變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家長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最后不是被逼妥協每天為孩子準備好他要帶的一切,就是變成了孩子最討厭的“嘮叨”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呢?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位家長的提問:
兒子七歲,在上一年級,他經常忘記把作業登記在作業登記本上,有時還忘記交作業。每天要我督促整理書包,有時上美術課忘記帶畫畫本,有時上數學課又沒帶學具盒。下面是我們的日常對話:
“兒子,你的畫畫本呢?”
“哦哦,在這。”
“明天數學課的學具盒呢?”
“哦哦,馬上拿。”
“你可以把自己的書包整理好嗎?干什么都要我提醒嗎?”
而我一發脾氣他就馬上道歉,但是很快就回到老樣子。希望張老師能夠教我怎樣改變兒子這個習慣。
從家長的描述看,她每天都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反復叮嚀,生怕他又漏了什么東西,又遭老師批評或影響了他的學習。但無論怎么督促,孩子還是老樣子,該忘什么還是忘什么。說他吧,他就“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真把人氣個半死。
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讀書,家長比孩子還著急,真恨不得替孩子去上學,最后因為有家長操心,孩子就不需要操心了。作業沒抄,家長會想辦法;學具沒帶,家長會催促,甚至替他檢查。正是因為家長比孩子還要擔憂這些問題,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不關心自己的事情。
如果家長真想改變現狀,就要把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還給他。家長找個時間和孩子好好談談這件事,可以這樣開頭:“孩子,每天上學我們都為你的書包吵,媽媽真不想這樣下去。媽媽看到你的東西沒帶齊會很著急,會催促你,甚至會生氣。媽媽生氣你也難受。媽媽很想改變這種狀況,很想每天都和你開開心心在一起。你看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到?”看看孩子怎樣回答,根據他的回答繼續理解他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沒有情緒,或不知道如何做更好,家長也可以提出建議,建議孩子:
1.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就收拾書包。
2.根據課表做出一份文具清單的表格,上面根據課程列出當天要帶的文具,并根據那個表格來收拾書包,收拾一件打一個勾。讓孩子養成有計劃、有步驟、有條理做事的習慣,并為自己負責。當家長協助他做好表格等準備工作之后(不是替他做),就告訴他從此不再催促他,也不會幫他檢查,相信他可以做好。而家長也真的要忍住不催促他,不檢查他,只是開始做的時候看他是否需要自己的支持。只要他做了,家長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登記作業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商量,看怎樣才不會忘了抄或漏抄,讓孩子去想辦法。只要是孩子想的辦法,家長都讓他去嘗試,即使又出現忘抄的事也不要著急,還是讓他自己想辦法。只要家長相信他可以做到,他就一定可以做到。當然,如果他需要家長的支持,家長也要給予支持,只是引導他下次怎樣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家長的習慣改變了,孩子的習慣也就跟著改變了。
怎么改掉孩子亂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作為家長,你會不會偶然發現自己以為粗心弄丟的東西被藏在女兒或兒子的房間?你會不會忽然發現孩子的口袋里多了幾十塊錢的零用錢?你會不會發現孩子帶回家的文具盒里有不屬于他的橡皮和筆?家長非常擔心孩子這種亂拿東西的習慣,怕他因此沾上惡習,給孩子講道理、責罵,甚至體罰,希望能糾正孩子的行為,但類似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這樣的問題要如何處理呢?我們來看看一位家長的問題:
我大兒子十三歲多了,上初二。今早我在他書包里發現了他爸爸的備用車鑰匙,前段時間在他那發現一張我們的銀行卡。仔細回顧一下,我發現他的這種行為從小就開始了,如:拿我們的錢、不經同意隨意拿我們的東西,趁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經常亂翻家里東西。我認為這種不良行為我不能接受,每次發生,我都盡力跟他說,小的時候我還因此體罰、打他或者罰站,等等。我要怎樣做才能糾正孩子亂拿東西的行為呢?
媽媽看見孩子拿了他爸爸的備用車鑰匙,前段時間又發現他拿了父母的銀行卡,再聯想到他從小就隨意翻家里的東西,不經同意就拿父母的錢或東西,因此很擔心孩子的品德有問題。又因這么多年都無法改變他,不知道他將來會怎樣,所以很焦慮。
家長有沒有和孩子好好溝通過?孩子拿車鑰匙干什么?有無偷偷開車?還是說他只是想拿著車鑰匙在朋友面前炫耀炫耀,或者滿足一下自己的幻想?銀行卡的事也是差不多,他是否有拿銀行卡去取錢?還是他只是覺得有張銀行卡更有大人范?
家長要先了解情況,不要一發現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就發火,就責備、教導。當父母不能嘗試去理解他的感受,大家都處在情緒狀態時,父母說得再正確也沒用。這點在生活上無不一再證明。事情發生后,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孩子,媽媽發現爸爸的備用車鑰匙在你這里真的好意外,也好擔心啊。萬一爸爸要用它又找不到那不是耽誤事了嗎?”“你現在還不到開車的法律年齡,不到開車的法律年齡就開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爸爸媽媽是你的監護人,也一樣要負法律責任。更重要的是,媽媽擔心你的安全。萬一真的有什么事你叫爸爸媽媽怎么辦?”如果孩子說他不是真的拿去開車,只是想像爸爸那樣威風一下,家長可以說:“你看到爸爸拿著車鑰匙的樣子很有范,你也想像爸爸那樣,覺得那樣像個大人。”“你覺得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也想有象征男子漢的東西。其實爸爸除了拿著車鑰匙、開車像個男子漢,媽媽覺得爸爸還有很多地方很有范的。比如說……”然后舉一些例子。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逐漸明白,男子漢不是只看外在的,男子漢的象征還體現在有擔當、有責任感等方面。這樣既引導了孩子,讓孩子有了模仿的方向,又夸獎了孩子的爸爸,和諧了關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總之,既理解孩子的想法,又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感受:車是家里的重要財產,家里人很在意,萬一出了什么事,那是家里重大的財產損失,相信他也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更重要的是,他是父母的寶貝兒子,父母很在意他,父母不希望他因為車鑰匙的事情發生任何的意外。如果他真的想通了,不再拿了,父母要馬上給予肯定,并對他的理解和敢于擔當表示感謝和欣賞。
孩子翻家長東西,不經同意就拿錢拿物,確實是不好的習慣。那么,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是否比較苛求?當孩子開口要錢或要求買東西的時候,是否經常拒絕或盤問?如果是,孩子就只好自己動手了。另外,家長是否也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或其他物品?
家長有沒有給孩子零用錢,或對孩子用錢有沒有一個額度或標準?如果有,孩子的需求在哪里?家長有沒有和孩子有深入的交流?建議家長首先放好自己的錢和重要物品,不要給孩子“翻”的機會,他即使翻也翻不出什么,也就不翻了。同時,找個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好好聊聊。先表達自己對東西被翻動感到不被尊重,很生氣,同時,自己要重新花時間去整理也增加了負擔。自己很想聽聽他的想法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然后再跟孩子深入溝通,明確每個月的零用錢和一些行為規范。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和信任,不用懷疑和責問的語氣。要正視著孩子的眼睛和他說話,不要斜著眼睛和他說話,那會給他不屑、不信任、不尊重的感覺。只要家長的態度改變了,處事的模式改變了,孩子也就慢慢改變了。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