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1894—1983),廣東省東莞縣人。容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學家和考古學家,在篆刻書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甚豐,曾出版專著30余種,發(fā)表論文70多篇,其中《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尤為海內(nèi)外學術界推崇,成為一代宗師。其子容肇祖(1897—1994)我國著名中國哲學史研究專家、民俗學家和民間文藝學家。著名學者、原北師大校長陳垣致函容肇祖,贊以“粵中后起之秀,以東莞為盛”,說的就是東莞的容家。
家族大視野
那時的莞城一派古鎮(zhèn)風光
不出仕的莞城望族
文字學家:容庚
從中學生到北大研究生
一“書”成名,執(zhí)教燕大
清官鑒偽,鑒出青銅史上集大成之作
中國人發(fā)掘,日本人研究?
“回嶺南后,沒寫過一個字”
大師在一起也時常會斗氣吵架
“再逼,我就跳珠江去”
聚是一把火,散為滿天星
他的家教開明又保守,放任又嚴格
他一直保有舊時文人禮儀,見面告辭都鞠躬
國學大師:容肇祖
一枚刻章激發(fā)的三種才華
“三進三出”中山大學
明朝的這些人這些事是他發(fā)掘的
為什么那么多名家都喜歡他?
他從不訓斥孩子
容家的女人們
鄧瓊宴:再現(xiàn)“孟母三遷”
容媛:在民國活出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風采
徐度偉:文雅溫良的“太太”
容琬:美若輕風的北大才女
尾聲
所謂世家,自立為第一要點
《五代書香傳 一門兩大家:容庚家族(嶺南文化世家傳記叢書.第一輯)》:
一直到民國時期,東莞的莞草編織業(yè)都非常發(fā)達。清末時,東莞的厚街涌口、雙崗等村更是擴大莞草的人工種植面積,并出現(xiàn)了較多的作坊。這時編織技術也得到改進,厚街成為東莞草織業(yè)的重心,此后草織業(yè)又延及道滘、莞城、太平等鎮(zhèn)。
那時的莞城,最重要的手工業(yè)是莞草編織。城外處處可見莞草,城內(nèi)家庭式作坊比比皆是。說采莞為生,真是一點不假。
據(jù)莞城人士考證后整理的材料顯示,1900年至1914年是東莞草織品產(chǎn)銷的高峰期,東莞草田面積增至2.6萬畝,年產(chǎn)量約為35萬擔,草席銷出18萬包。主要銷場由東南亞轉為英國、美國及西歐大陸諸國。
此后,因國際及國內(nèi)戰(zhàn)亂不斷,產(chǎn)量逐年減少,行業(yè)開始萎縮。至1938年廣州被日軍侵占時,整個行業(yè)破產(chǎn)。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莞城,莞草豐茂,一派田園風光。城內(nèi)的路是麻石路,房屋頗為密集。浩浩的東江,汩汩的癸水,從城內(nèi)外穿過。東湖、可湖、紅湖和眾多的魚塘,如珍珠般散落在這個城鎮(zhèn)里。
那時的莞城民風樸實敦厚,莞城人民勤勞、善良、勇敢。家國情懷是讀書人血液里的遺傳基因,與生俱來,也從來不缺榜樣,抗清的張家玉,抗元的熊飛,還有抗金的袁崇煥……在那個娛樂元素缺乏的時代里,他們的故事既作為一種談資流傳坊間,也無形地沉淀在人們心里,激勵著他們不斷前進。
那時的莞城,人文沉淀日深。巍巍的雁塔,雄偉的學宮,靜穆的鳳凰臺,莊嚴的上清觀,鐘聲悠揚的資福寺,古榕婆娑的大雄寶殿,冰雕玉琢的舍利塔,木棉參天的缽盂山,一石成柱的鎮(zhèn)象塔,有新無舊的金鰲洲塔,莊嚴肅穆的城隍廟,密密匝匝的榜眼坊,古雅清幽的探花第,宏偉的張氏大宗祠,古樸的何氏生祠,美輪美奐的可園……
山水人文滋養(yǎng)之下,文化成就也就水到渠成了。
據(jù)《東莞縣志》統(tǒng)計,南宋至清末東莞文人的著作有600多冊,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在宋代詩詞家中,以有作品集的來說,廣東僅4人,東莞就有陳紀和趙必豫2人,可謂占了“半壁江山”,其中趙必豫所著《覆瓿集》更被收入《四庫全書》中。到了明初,東莞涌現(xiàn)了260多名詩人,先后成立鳳臺、南園兩個詩社。后來莞人張其淦把清末以前的東莞優(yōu)秀詩作編成《東莞詩錄》65卷,收錄了歷代700余人的詩作,反映了東莞800余年詩歌發(fā)展的狀況。
書畫方面,宋代畫中多作“淺絳山水”,水墨寫意。明代時,國畫技法已臻成熟。明清以來,《廣東畫人錄》收錄了東莞明代畫家12人,清代畫家35人,占了書中所收錄畫家總數(shù)的近15%。居廉、居巢史稱“二居”,兩人創(chuàng)立的撞水、撞粉花鳥畫技法影響了嶺南畫壇近一個世紀。容祖椿是居廉的弟子,畫藝在嶺南享有盛名。東莞書法最早的要推南漢大寶五年(962)邵廷瑁所造的石經(jīng)幢的銘文石刻,筆法高古飄逸。宋末,李用等人書法流暢自如,極有氣勢。元代,書法多見于金石碑刻。明代,人才輩出,篆隸楷行草俱備。清代,書家亦多為畫家。
代代相傳,就有了世家與望族。那時候世家望族的標準,除了是否有錢,還有一個因素必不可少,就是有文化,而且是積淀兩代以上者。否則,只能稱之為暴發(fā)戶。
在莞城,有四個大家族赫赫有名,為當?shù)刂T望族。圓沙坊王家,因出過17個進士而聲名遠揚,更因始祖王希文為官清廉耿直而名垂青史;博廈張家眾星閃爍,近代有軍長張達、作家張十方、數(shù)學家張啟正、哲學家張華夏等一批達人,張家方圓十里,人杰地靈;北隅星耀坊容家有畫家容祖椿、,通才鄧爾雅、著名考古學家容庚、國學大師容肇祖等,聲震九州,名揚中華;城內(nèi)十畝園李家,英才輩出,文武雙全,民國元老李章達、李揚敬、李樹英宗室均出于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