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戲劇全集:邯鄲記》取材于唐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敘窮途潦倒的盧生在邯鄲趙州橋北的一個小客店遇到來世間超度凡人的八仙之呂洞賓,盧生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呂洞賓則給他一個瓷枕入夢。盧生在夢中經歷了一連串宦海風波和五十年人情世故、人我是非。一夢醒來,店中的黃粱米飯尚未蒸熟。
穿越400年時空,再現奇幻“臨川四夢”!為紀念“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國內頂尖湯學專家對湯顯祖的全部戲曲進行精當的注釋和評析,一套兼顧學術性和普及型的湯顯祖戲曲讀本。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湯顯祖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于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圣”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一題 詞
四第一出 標 引
六第二出 行 田
一一第三出 度 世
二三第四出 入 夢
三四第五出 招 賢
三九第六出 贈 試
四四第七出 奪 元
五〇第八出 驕 宴
五六第九出 虜 動
六〇第十出 外 補
六五第十一出 鑿 陜
七二第十二出 邊 急
七六第十三出 望 幸
八三第十四出 東 巡 一題 詞
四第一出 標 引
六第二出 行 田
一一第三出 度 世
二三第四出 入 夢
三四第五出 招 賢
三九第六出 贈 試
四四第七出 奪 元
五〇第八出 驕 宴
五六第九出 虜 動
六〇第十出 外 補
六五第十一出 鑿 陜
七二第十二出 邊 急
七六第十三出 望 幸
八三第十四出 東 巡
九四第十五出 西 諜
一〇〇第十六出 大 捷
一〇五第十七出 勒 功
一一二第十八出 閨 喜
一一七第十九出 飛 語
一二二第二十出 死 竄
一三三第二十一出 讒 快
一三六第二十二出 備 苦
一四三第二十三出 織 恨
一五二第二十四出 功 白
一五九第二十五出 召 還
一六五第二十六出 雜 慶
一六九第二十七出 極 欲
一七八第二十八出 友 嘆
一八二第二十九出 生 寤
一九三第三十出 合 仙
附 錄
二〇四附錄一
枕中記
二〇七附錄二
《邯鄲記》主要版本
二〇八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二〇九后 記
第一出 標 引
【漁家傲】(末上[1])烏兔天邊才打照[2],仙翁海上驢兒叫[3]。一霎蟠桃花綻了,猶難道,仙花也要閑人掃。 一枕余甜昏又曉[4],憑誰撥轉通天竅[5]。白日歹坐西還是早[6],回頭笑,忙忙過了邯鄲道。
何仙姑獨游花下[7],呂洞賓三過岳陽[8]。
俏崔氏坐成花燭, 蠢盧生夢醒黃粱[9]。
注釋:
[1]末:戲曲角色名。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中,有“副末開場”之說。在傳奇劇本的第一出,由副末上場用一兩首詞向觀眾介紹創作意圖和劇情梗概。
[2]烏兔:古代神話傳說日中有三腳烏,月中有玉兔,故合稱“日月”為烏兔。后常用烏兔來比喻時間。晉左思《吳都賦》:“籠烏兔于日月,窮飛走之棲宿。”唐呂巖《七言》詩之五八:“但得煙霞供歲月,任他烏兔走乾坤!泵鞲邌ⅰ肚嗲鹱痈琛罚骸安粏桚埢⒖鄳鸲,不管烏兔忙奔傾。向水際獨坐,林中獨行。”打照:打照面,碰面。
[3]仙翁:這里是指八仙中的張果老。張果老在傳說中一般以騎驢的形象出現。唐鄭處晦《明皇雜錄》云:張果者,隱于恒州條山,常往來汾晉間,時人稱有長年秘術。耆老云,為兒童時見之,自言數百歲矣。唐太宗、高宗屢征不起。則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廟前。時方盛熱,須臾臭爛生蟲,聞則天,信其死矣。后有人恒州山中復見之。果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置于巾箱中,乘以水噀之,還成驢矣。
[4]余甜:酣甜的睡眠。
[5]撥轉:扭轉。通天竅:通向升天之路。
[6](cu)西:日往西偏,指太陽快下山。
[7]何仙姑: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宋魏泰《東軒筆記》云,北宋永州有善福禍的何氏女,人稱何仙姑!独m道藏·呂祖志》又說何仙姑是零陵人,自幼采茶山中,后被呂洞賓度成仙人。
[8]呂洞賓: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名巖。相傳為唐京兆人;蜃骱又形荆ń裆轿饔罎h)人。咸通中及第,后隱居終南山修道,不知所終。自稱回道人。有關他的傳說很多,道家正陽派稱為純陽祖師,故稱呂祖。傳說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唐呂巖詩《絕句》云:“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痹R致遠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雜劇。
[9]黃粱:黃粱夢的故事。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道遇呂翁,邯鄲店中晝寢入夢,歷盡榮華富貴。夢醒,黃粱飯尚未熟,盧生大悟,遂入道。后世以“黃粱夢”比喻虛幻之事。
評析:
明清傳奇第一出為副末開場,又稱“標引”、“標目”、“家門”、“開宗”,即在正戲開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場報告演唱宗旨和劇情大意,后由五言或七言詩作結扣題。
此處標引簡單介紹了《邯鄲記》的大致劇情“何仙姑獨游花下,呂洞賓三過岳陽。俏崔氏坐成花燭,蠢盧生夢醒黃粱”!跋苫ㄒ惨e人掃”則是“邯鄲夢”的緣起!蔼q難道”、“憑誰”、“笑”、“俏”、“蠢”等字詞,則透露出了湯顯祖創作這部傳奇的宗旨和感情,與后相互呼應。
“邯鄲夢”故事源于唐沈既濟《枕中記》,宣揚了人生如夢的思想。這個故事多次被劇作家改編成神仙道化劇。如元代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谷子敬《邯鄲道盧生枕中記》、無名氏所作《呂翁三化邯鄲店》、蘇漢英《夢境記》等等。湯顯祖《邯鄲記》的基本結構來自于《枕中記》,吸收了元明戲曲的一些情節,如“八仙度盧”等,但更多的內容是他十幾年官場生活的總結和反省,因此其內涵極為豐富與細致,反映了明代社會和官場種種現象與風氣。正如黃文錫、吳鳳雛《湯顯祖傳》評價說:“……舉凡對當時社會之黑暗,官場之腐敗,權貴之驕橫,士林之媚諂,都作了尖銳深刻的揭露。其鋒芒所指,上至皇帝權臣,旁及科場、制誥、封蔭等各種典制,紛紜復雜,無所不及,正無異于一部明代中晚期的《官場現形記》,一部反映封建末世人情風物的百科全書……”
第二出 行 田
【破齊陣】(生[1]上)極目云霄有路,驚心歲月無涯。白屋三間[2],紅塵一榻[3],放頓愁腸不下。展秋窗腐草無螢火,盼古道垂楊有暮鴉[4],西風吹鬢華。
[菩薩蠻倒句][5]客驚秋色山東宅,宅東山色秋驚客。盧姓舊家儒,儒家舊姓盧。隱名何借問?問借何名隱?生小誤癡情,情癡誤小生。小生乃山東盧生是也。始祖籍貫范陽郡[6],土長根生;先父流移邯鄲縣,村居草食。自離母穴,生成背厚腰圓;未到師門,早已眉清目秀。眼到口到心到[7],于書無所不窺;時來運來命來,所事何件不曉?數什么道理繭絲牛毛,我筆尖頭一些些都箑的進[8],挑的出;怕那家文章龍牙鳳尾[9],我錦囊底一樣樣都放的去,收的來。呀,說則說了百千萬般,遇不遇兮二十六歲。今日才子,明日才子,李赤是李白之兄[10];這科狀元,那科狀元,梁九乃梁八之弟。之乎者也,今文豈在我之先;亦已焉哉,前世落在人之后。衣冠欠整,稂不稂,莠不莠[11],人看處面目可憎;世事都知,啞則啞,聾則聾,自覺得語言無味。真乃是人無氣勢精神減,家少衣糧應對微。所賴有數畝荒田,正直秋風禾黍。諒后進難攀先進,誰想這君子也,如用之?學老圃,混著老農,難道是小人哉,何須也?到九秋天氣[12],穿扮得衣無衣,褐無褐,不湊膝短裘敝貂,往三家店兒[13],乘坐著馬非馬,驢非驢,略搭腳青駒似狗。呀,雖則如此,無之奈何?不免鞲上蹇驢[14],散心一會。(鞞驢[15])(驢鳴介)我此驢也相伴多年了,再不能勾駟馬高車[16],年年邯鄲道上也。(行介)
【柳搖金】青驢緊跨,霜風漸加?讼サ亩挑茫17],揸不住沙塵刮[18]?仗镌胪眸f,牛背上夕陽西下,秋風古道,紅樹槎牙[19],槎牙,唱道是秋容如畫。
日已向晚,且西村暫住,明日再田上去。
牋牋?
返照入閭巷,憂來共誰語。
古道少人行,秋風動禾黍[20] 。
注釋:
[1]生:戲曲角色名,劇中的男主角。傳奇中的生,一般是指青年男子。
[2]白屋:茅屋,窮人居住的地方,沒有裝飾物,故名。《漢書廢敉罰骸爸芄喑賞酰攣罩瘢擄孜葜狻!?
[3]紅塵:原指繁華之地,后指現實人世間。王子一《誤入桃源》:“我本為厭紅塵跳出樊籠,只待要撥開云霧登丘隴,身世外無擒縱!
[4]“展秋窗”二句:化用李商隱《隋宮》詩:“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古代有“腐草化為螢”的說法。隋煬帝開通運河,河渠旁遍植柳樹,人稱隋堤。隋亡后,“垂楊暮鴉”成為亡國的象征。這里兩句寫盧生所處的困境。
[5][菩薩蠻倒句]:[菩薩蠻],曲牌的名字。倒句,倒句回文,即下句是上句的倒讀,渾然自成,別有情趣。一般是游戲之筆,戲曲傳奇中常見這種情況。
[6]范陽郡:古郡名。唐代范陽盧氏和清河崔氏皆為望族。
[7]眼到口到心到:南宋朱熹《訓學齊規》:“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8]箑(sh啵歡羓i椋荷齲怨囟街,自關而西謂之扇。(揚雄《方言》)
[9]龍牙鳳尾:龍牙草、鳳尾竹。這里指好的文章。
[10]李赤:唐柳宗元《李赤傳》:“李赤,江湖浪人也。嘗曰:‘吾善為歌詩,詞類李白,故自號曰李赤。’”
[11]稂(l醤g)不稂、莠(yu)不莠:語出《詩經·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稂、莠為害苗之草。這里指不成器、不成材。
[12]九秋天氣:深秋時節。九秋,秋季九十天!段倪x·七啟》:“九秋之夕,為歡未央。《初學記》三:“秋……亦曰三秋、九秋!
[13]三家店:元代的客棧。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二折:“我這店喚作三家店,又喚作黑石頭店。這兩頭的兩個店,都是小本錢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利的都在我店里安下!
[14]鞲(gu):臂套。用革制成,用以束衣袖,射箭或操作時用。《說文》:“鞲,射臂決也!
[15]鞞(bng): 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維玉及瑤,鞞琫容刀。”這里用作動詞。
[16]勾:通“夠”,取也。駟馬高車:古代顯貴人乘的車。辛棄疾《鵲橋仙·席上和趙晉宦敷文》詞:“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
[17]克膝:剛過膝。
[18]揸(zh):用手指抓東西,這里指用手擋住。《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李逵見了,也不謙讓,大把價揸來只顧吃,撚指間把這二斤羊肉都吃了。”
[19]槎(ch幔┭潰閡嘧鰲安嫜饋、“槎桠”m杂、参差颤S氳難櫻揮種鋼Σ妗?
[20]“返照入閭巷”四句:唐耿湋《秋日》句:“返照人閭巷,憂來與誰語?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閭巷,鄉間小巷。
評析:
從“往三家店兒,乘坐著馬非馬,驢非驢,略搭腳青駒似狗”,及“日已向晚,且西村暫住,明日再田上去”等句可知“行田”之意,即在田間陌上行走,此折為盧生的出場。
李曉先生在《〈邯鄲記〉本事考及主要版本》中指出:“本事中提到盧生為時宰所忌,以飛語中之。時宰為誰?湯氏從《唐書》中找出個宇文融來,這是個很重要的補筆。”趙山林先生《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影響》一文中,進一步以《明皇雜錄》和《新唐書》中的史料,說明唐代盧從愿乃是盧生的原型。湯顯祖從明代社會現實出發,賦予這個歷史形象以深刻的內涵。
盧生一上場,便覺一股窮酸氣撲鼻而來,【破齊陣】曲子,寥寥數語,形象地反映出了盧生落魄與潦倒,“白屋三間,紅塵一榻,放頓愁腸不下”、“西風吹鬢華”。和封建時期所有窮困潦倒的書生一樣,他也雖是“于書無所不窺”、“所事何件不曉”,但卻是“遇不遇兮二十六”,“到九秋天氣,穿扮得衣無衣,褐無褐”,這是封建時期不得志文人的典型寫照。《行田》一折對盧生的描寫,與后來盧生的功成名就、富貴逼人形成鮮明對比,也進一步加深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文中[菩薩蠻倒句]一方面顯示了湯顯祖的才華,另一方面也點明了湯顯祖“情”的思想。湯顯祖的《紫釵記》是寫“一點情癡”,《牡丹亭》寫“生生死死為情多”,《南柯記》寫“一往之情為之攝”,《邯鄲記》則是“一生耽擱了個情字”,也正所謂曲中所言“生小誤情癡”、“情癡誤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