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英(1897-1942),湖北黃岡人,曾化名張浩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和著名工人運動領袖之一。與其堂弟林育南和林彪并稱為“林氏三兄弟”。毛澤東親自為其執紼抬棺,并為其題詞“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林育英》史料翔實,敘述跌宕起伏,真實再現了林育英工運起家轉戰南北、探索工人運動新特點、出使赤色職工國際、籌建中央職委的革命事跡,淋漓盡致譜寫工人運動的新篇章。其忠心為國的楷模風尚力透紙背。
《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林育英》是反映工運領袖林育英領導工人運動和工會活動歷史的傳記圖書,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宣傳。
《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林育英》主要寫林育英為中國的工運事業和在解放戰爭時期所進行的革命活動,參加共產國際會議,解放后任工人運動學校校長,關心女工和郵電工人,并為工運事業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第一章 五四覺醒,立志做世界的主人
苦難的青少年時代
五四風暴波及鄉間
積極參與共同生活的實驗
要做世界的主人
第二章 工運大潮中嶄露頭角
大冶革命火種的播種人
“打死工賊韓老三”
戰斗在長沙
經營安源工人消費合作社
安源“五一”運動
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血染上海青云路
動員親屬參加革命
第三章 求真務實,戰斗在土地革命風暴中
大革命失敗以后
“為了黨的緣故,死,我也得去!”
支持井岡山的斗爭
部署平江起義
慈云寺“出家”
化緣千里,尋找組織
第四章 轉戰南北,探索工人運動新特點
滬西反帝怒火
指導香港的工運
抵制工運中的“左”傾錯誤
指導滿洲的工運
臨危受命組建中共滿洲省委
抵制立三路線
獄中斗爭
積極組織救援國際職運領袖牛蘭夫婦
第五章 出使赤色職工國際,肩負回國重任
出使赤色職工國際
參加起草《八一宣言》
出席共產國際七大
肩負重任回國
傳達共產國際七大精神
恢復與莫斯科的電訊聯系
推動白區工運的轉變
促進三大主力紅軍會師西北
擔任援西軍政委,肅清張國燾錯誤路線影響
第六章 出師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
石橋誓師
挺進抗日前線
在敵后實施游擊戰的戰略轉變
組織工人抗日武裝
第七章 籌建中央職委,譜寫工人運動新篇
主持職工大隊,培訓工人干部
籌建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
出任工人學校校長
從事工運理論著述
根據戰時特點指導全國工人運動
關注工人抗日武裝斗爭的發展
培育勞動英雄
關心女工運動和郵工的生活
第八章 公運表率,戰士楷模
“工人不是金字招牌,而是實際行動的模范”
“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林育英工運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林育英》:
1925年8月,黃浦江上桅桿林立,輪船往來如梭。一條從蘇聯開來的貨船緩緩地靠近碼頭。蘇聯水手搭好跳板,開始卸貨。從船上走下來十幾個人,混在碼頭工人中間。他們有的西裝革履,有的衣著長靴夾克,有的穿一身工人服,很快都消失在喧鬧的碼頭上。其中一個長得又高又壯實如同一尊黑鐵塔的工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濕潤的混雜著油味的空氣,大步地上了岸。他就是剛從蘇聯東方大學學習結業后回國的林育英。
1925年轟轟烈烈的五卅運動揭開了中國大革命的序幕,全國出現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隨著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內急需干部,林育英等100多名在蘇聯學習的同志,于7、8月問陸續回國。
林育英同吳化之等人一起從莫斯科到海參崴,而后搭蘇聯貨船回國。從蘇聯回來的人都是帶了“紅帽子”的,船到日本,日本拒絕這些中國人上岸。林育英等很擔心到上海后,海關找麻煩。幸好當時北洋軍閥忙于內戰,海關檢查并不嚴格。
林育英回國后,留在上海,被分配到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兼區執行委員會,參與領導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區地下黨的工作。
1925年8月28日,林育英出席中共上海區委會議,討論“九七”運動。1925年9月7日,是俄、英、美、日、德、法、意、奧、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11個帝國主義國家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24周年。為了揭露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發動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軍閥的斗爭,決定在9月7日前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林育英揮筆起草了關于開展“九七”運動的決議。會議還討論了組織報告、工農報告、婦女組織改組以及訓練班的問題。會議決定由林育英負責訓練班的工作,訓練上海各級黨團組織和工會組織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