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在“文革”囚禁期間,用白紙畫了鋼琴的琴鍵,無聲彈奏莫扎特與巴赫。陳丹青說,“他摯愛文學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與世隔絕”。著有《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即興判斷》、《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我紛紛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樹》、《魚麗之宴》、《巴瓏》、《偽所羅門書》、《詩經演》、《愛默生家的惡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書。
木心說:“貝(聿銘)先生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這不是反諷,而是實話,因為實話,尤甚于反諷——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學意識流寫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與人徹夜談論葉慈、艾略特、斯賓格勒、普魯斯特、阿赫瑪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單獨囚禁時,偷偷書寫文學手稿,令人驚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慮遠甚于流落異國的壯年人,可他講了五年文學課……這本書,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家珍的文學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木心說,“我講世界文學史,其實是我的文學的回憶”。
陳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最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暨木心《文學回憶錄》)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最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又說,“霍拉旭答應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為天才作證,甚至可以說,藝術家是通過朋友的手才把禮物贈給世界的”。繪畫之外,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等書。
【小引】
世界文學史講座(1989—1994)聽課筆記小引/陳丹青
【代序】
文學,局外人的回憶 / 梁文道
【上冊】
1989年 開課引言
第一講 希臘羅馬神話(一)
第二講 希臘羅馬神話(二)
第三講 希臘史詩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第五講 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第六講 新舊約再談
第七講 福音
第八講 新舊約續談
第九講 東方的圣經
【小引】
世界文學史講座(1989—1994)聽課筆記小引/陳丹青
【代序】
文學,局外人的回憶 / 梁文道
【上冊】
1989年 開課引言
第一講 希臘羅馬神話(一)
第二講 希臘羅馬神話(二)
第三講 希臘史詩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第五講 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第六講 新舊約再談
第七講 福音
第八講 新舊約續談
第九講 東方的圣經
第十講 印度的史詩、中國的詩經
第十一講 詩經續談
第十二講 楚辭與屈原
第十三講 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第十四講 先秦諸子:老子
第十五講 先秦諸子:孔子、墨子
第十六講 先秦諸子:孟子、莊子、荀子及其他
第十七講 魏晉文學
第十八講 談音樂(未記)
第十九講 陶淵明及其他
第二十講 中世紀歐洲文學
第二十一講 唐詩(一)
第二十二講 唐詩(二)
第二十三講 唐詩(三)
第二十四講 宋詞(一)
第二十五講 宋詞(二)
第二十六講 中世紀波斯文學
第二十七講 阿拉伯文學
第二十八講 中國古代戲曲(一)
第二十九講 中國古代小說(一)
第三十講 中世紀日本文學
第三十一講 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
第三十二講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法國文學
第三十三講 中國古代戲曲(二)
第三十四講 中國古代小說(二)
第三十五講 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第三十六講 十八世紀法國文學、德國文學
第三十七講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紀歐洲文學
第三十八講 十八世紀中國文學與曹雪芹
【下冊】
第三十九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一)
第四十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
第四十一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三)
第四十二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四)
第四十三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一)
第四十四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二)
第四十五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三)
第四十六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四)
第四十七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五)
第四十八講 十九世紀德國文學
第四十九講 十九世紀德國文學、俄國文學
第五十講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再談
第五十一講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續談
第五十二講 十九世紀波蘭文學、丹麥文學
第五十三講 十九世紀挪威文學、瑞典文學
第五十四講 十九世紀愛爾蘭文學
第五十五講 十九世紀美國文學
第五十六講 十九世紀中國文學
第五十七講 十九世紀日本文學
第五十八講 二十世紀初期世界文學
第五十九講 二十世紀現代派文學
第六十講 影響二十世紀文學的哲學家(一)
第六十一講 影響二十世紀文學的哲學家(二)
第六十二講 象征主義
第六十三講 意識流
第六十四講 未來主義
第六十五講 未來主義,表現主義及其他
第六十六講 卡夫卡及其他
第六十七講 表現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缺課)
第六十八講 意象主義(一)
第六十九講 意象主義(二)
第七十講 存在主義(一)
第七十一講 存在主義(二)
第七十二講 薩特再談
第七十三講 薩特續談
第七十四講 加繆及其他
第七十五講 新小說(一)
第七十六講 新小說(二)
第七十七講 新小說(三)
第七十八講 原樣派、荒誕劇、垮掉的一代
第七十九講 垮掉的一代再談
第八十講 垮掉的一代續談
第八十一講 黑色幽默
第八十二講 魔幻現實主義(一)
第八十三講 魔幻現實主義(二)
……
1994年 最后一課
【后記】
1989—1994:聽木心談文學 / 陳丹青
▲ 綜合上述,雷聲很大,能講嗎?我有我的能講。結結巴巴,總能講完,總能使諸君聽完后,在世界文學門內,不在門外。
▲ 我講文學史,是一種壓力的傳授。我們講了四年,正在承受壓力,許多人受不了,回家了。他們有鄉愿。
▲ 文學是腦的藝術,無聲無色,和感官沒有關系,卻感動你,魔術性最大就是文學,你感動了——就是幾個字呀!
▲ 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個人的來龍去脈是不一樣的,血統也不一樣。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輕時,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親屬。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統:有所依據,知道自己的來歷。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盡,“為有源頭活水來”。西方也把《圣經》叫做“活水”。
▲ 我們講課長達四年。為什么要學世界文學史?就是剛才說的,文化的第一要義,是廣義的整體性。加一個“廣義的”。如何在這個整體性中取得一個我們自己的制高點。
▲ 《地糧》中,紀德忽然說:“擔當人性中最大的可能,這是一個好公式,我來推薦給你。”五十年來,我的體會: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藝術。
▲ “文學是可愛的”——不要講文學是崇高偉大的。文學可愛。大家課后不要放棄文學。文學是人學。至少,每天要看書。
▲ 世上有許多大人物,文學、思想、藝術,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間,要找你們自己的親人,找精神上的血統。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個人的來龍去脈是不一樣的,血統也不一樣。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輕時,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親屬。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統:有所依據,知道自己的來歷。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盡,“為有源頭活水來”。西方也把《圣經》叫做“活水”。
▲ 我們要有耐心讀古人的東西,要體諒他們的好奇心,如鬼怪之類。現代人喜歡真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以為已寫得很真實了,到陀氏一出,啊!文學能那么真實!到普魯斯特,更真實。
▲ 西方就有這好處:有這樣健康的愛情教科書。中國要么道德教訓,要么淫書;要么帝王將相畫,要么春宮圖。
▲ 福克納領諾貝爾獎時說:說到底,藝術的力量是道德力量。大鼓掌。可他平時從來不說這些大道理。他書中不宣揚道德的。道德在土中,滋養花果——藝術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隱愈好。一點點透出來。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耐性多好!哪里宣揚什么道德。
▲ 現代文學,我以為好的作品將道德隱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評斷。
▲ 中國近百年沒有文學杰作。所謂繼承本國傳統,吸收外國經驗,都是空話。什么“典型環境典型人物”,還是不知“人性”為何物,只會向怪癖的人性角落鉆,饑餓呀,性壓抑呀,好像“人性”就只一只胃,一部生殖器。
▲ 自己不會寫通俗小說,但我非常尊重通俗小說。這是文學上的水、空氣,一定要有。最好在三十歲以前讀,而且一口氣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