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全新的視角,講述了中國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離新中國最近的歷史,那是個社會結構、思想經濟全面動蕩轉型的時代,新中國就是從那里走來,而我們就生活在新中國里,我們之所以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與那個時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們了解自己這個時代。
本書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為發端,以東北淪喪為起點,再現十四年抗戰歷史背景下的風云人物、精彩往事。本書猶如一部恢宏的畫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壯的筆調,帶你走近張作霖,走近蔣介石,走近汪精衛,領略他們曾經有過的鐵甲與鮮花,情義與權謀,眼淚與歡笑,欣慰與悲愴。
本冊為第4冊,主要講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歷史。
★ 歷時三年,《一寸河山一寸血》完整無刪節版本首度面市。開放解說,完整史料。★ 全景式展現中國正面抗日全史。戰爭,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戰爭很熱血,全史更精彩。
關河五十州,原名趙勁,江蘇常州人,精研中國近代史,多年來致力于正面抗日戰場的研究,尋訪抗戰老兵,記錄整理400多萬余字筆記,因熟知中國抗戰歷史,語出驚人,癡心求證,被譽為“抗戰歷史狂人”。為還原真實可靠的抗日戰史,毅然重走正面抗日戰場,在田間地頭探查戰時印跡,被稱為“田野歷史學家”。
目錄
第一章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超常規戰術
目錄
第一章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超常規戰術
鉆出去
英雄本色
民國岳飛
抽血傷身
想做主角的配角
第二章誰能給我一把劍
泥潭
啟封劍
三攻羅王
不能沒有運氣
破罐子破摔
十萬火急
火攻還是水淹
地獄之門
第三章 勇敢的心
重排棋局
大意失江州
依山為戰
補過之難
一句話
狂人師團
性情中人
武秀才
飛得更高
第四章龍戰于野
秘密武器
一點點長處
山地戰專家
二年級學生
以猛對猛
第五章十面埋伏
反八字陣
北守西攻
整容手術
索命地圖
一個不能少
第六章滄海一聲笑
沙場獵豹
什么叫驚悚
地獄之谷
豪情晚照
第七章像風一樣自由
空中游戲
引蛇出洞
墓志銘
外籍軍團
神鷹部隊
風行異域
第八章理想與現實
棋逢對手
一個更比一個強
漢謀無謀
外交新星
走麥城
老江湖
塞翁失馬
“黨內圣人”
同一個你
第九章哪一站
重要的是先撐著
后下手遭殃
重甲包裝
最新式戰術
到站了
第十章我的路
無名英雄
唯一應該走的路
做英雄還是做狗熊
武將愛武將
第十一章得句猶如將成功
恩怨分明
賽馬故事
十二金牌
魔高一丈
巨猛楊六郎
第十二章鐵甲奔流
諸葛的另一面
沒有什么不可能
又一個老實人
瘋子是怎樣誕生的
關門打狗
昆侖雄獅
成功的表演
反轉一百八
第十三章這個冬天不太冷
冬季攻勢
重于泰山
活關公
討債的和躲債的
套馬桿
化整為零
摳出來
士兵突擊
二虎撲食
第十四章時光倒流
繼續賭
死結
那個人
夢回華北
吞聲
決心
解脫
望風
繼續飄
第十五章從頭再來
能不去嗎
大家都在撤
從“四干”到“三昌”
兩個難題
就差一步
鉆出去
英雄本色
民國岳飛
抽血傷身
想做主角的配角
第二章誰能給我一把劍
泥潭
啟封劍
三攻羅王
不能沒有運氣
破罐子破摔
十萬火急
火攻還是水淹
地獄之門
第三章 勇敢的心
重排棋局
大意失江州
依山為戰
補過之難
一句話
狂人師團
性情中人
武秀才
飛得更高
第四章龍戰于野
秘密武器
一點點長處
山地戰專家
二年級學生
以猛對猛
第五章十面埋伏
反八字陣
北守西攻
整容手術
索命地圖
一個不能少
第六章滄海一聲笑
沙場獵豹
什么叫驚悚
地獄之谷
豪情晚照
第七章像風一樣自由
空中游戲
引蛇出洞
墓志銘
外籍軍團
神鷹部隊
風行異域
第八章理想與現實
棋逢對手
一個更比一個強
漢謀無謀
外交新星
走麥城
老江湖
塞翁失馬
“黨內圣人”
同一個你
第九章哪一站
重要的是先撐著
后下手遭殃
重甲包裝
最新式戰術
到站了
第十章我的路
無名英雄
唯一應該走的路
做英雄還是做狗熊
武將愛武將
第十一章得句猶如將成功
恩怨分明
賽馬故事
十二金牌
魔高一丈
巨猛楊六郎
第十二章鐵甲奔流
諸葛的另一面
沒有什么不可能
又一個老實人
瘋子是怎樣誕生的
關門打狗
昆侖雄獅
成功的表演
反轉一百八
第十三章這個冬天不太冷
冬季攻勢
重于泰山
活關公
討債的和躲債的
套馬桿
化整為零
摳出來
決心
1940年5月1日,第十一軍對第五戰區發動進攻,棗宜會戰(棗陽―宜昌)開始,這是自武漢失守后中日之間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第三十三集團軍據守的襄東防線成為日軍攻擊的首要目標。
張自忠知道這將是一場大惡戰,特地曉諭五十九軍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已毫無其他辦法。
張自忠有死戰決心,但他沒有想到,戰斗之殘酷程度遠遠超出原先的預計。
從出擊日期、路線到包抄迂回的戰術,棗宜會戰和隨棗會戰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得到“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的支持,日軍像南昌會戰時那樣,進行了高度的特種配備。
包括第十三師團在內,進攻第五戰區的每個師團都配有一個山炮兵大隊,此外,園部還將第十一軍直屬的重炮兵旅團、戰車聯隊以及騎兵聯隊全都派上場。
對防守工事而言,重炮和戰車都是最大的威脅。
在臺兒莊大捷中,中國軍隊曾用戰防炮對付坦克戰車,然而此一時彼一時,日本人的武器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一炮便能干掉的89式、92式、94式戰車已成過去時,剛剛出來的95式、97式在裝甲厚度和火力上今非昔比,尤其是97式戰車,被稱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最成功的一種坦克,要想把它轟個對穿頗不容易。
5月2日,第十三師團便突破了襄河東岸的右翼防線,這一速度比隨棗會戰還要快得多。
張自忠迅速調整部署,派第三十八師等部隊東渡襄河,對北進之敵實行側擊。
過河的部隊很多,但數第三十八師打得最兇,因此也最為引人注目。第十三師團不得不回過頭來,對第三十八師進行合圍,后者處境十分險惡。
5月6日,張自忠召開集團軍會議,提出要渡河督戰,以挽危局。
在場將官都認為主帥不宜親征,應該讓身為集團軍副總司令的馮治安去。
宋哲元病逝后,張自忠曾致書馮治安。
他說,佟麟閣和趙登禹都死在南苑,現在宋哲元又死在四川,老二十九軍的將領只剩下你、我,還有劉汝明等幾個人了。
我們不知什么時候也將永別,所以應立即下定決心,趁沒死的時候,為國家和民族盡最大努力,不死不休,那樣,即使在九泉之下相遇,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可是這番肺腑之言,顯然對馮治安的觸動并不大。電話打過去,對方說他抽不開身,而且還勸張自忠也不要去。
張自忠不再猶豫,當晚他給馮治安留下了最后一封信――
我因責任所系,必須過河與敵一拼,假如事情不順,將奔著最終的目標而去。總而言之,不管做好做壞,一切求良心得到安慰。
5月7日,張自忠東渡襄河,這實際上已是他第四次親自渡河作戰。
僅僅三個月前,第十一軍就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春季攻勢,那一次的情況也險惡異常,同樣是張自忠在渡過襄河之后,以側擊的方式發動猛擊,才最終扭轉了局勢。
可是那句話永遠是對的,戰場之上,幸運之神不會始終眷顧某一個人,如果說前面三次都庇護了你,那么到第四次,你就不一定會那么走運了。
平時張自忠的衣著與普通士兵無異,但這次他似乎已有預感,一反常態地穿上了將軍制服,并戴上了中將領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