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發展總是跌宕起伏。本書運用大量史實和案例,對大學的歷程進行了考察和總結,呈現和提示了大學興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歷史規律,并從內外部力量以及變革等視角深度解析了大學興衰的影響因素。本書可為探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推動中國大學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參照和借鑒。
本書揭示了大學興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歷史規律,可為探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推動中國大學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參照和供鑒。
代序
創新時代的大學使命
邱勇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創新時代。科技創新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個創新無所不在的時代。十多年前,人們認為創新主要來自發達國家,而且是少數發達國家。現在,知識傳播、信息傳遞、人才交流更加頻繁,創新成本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創新的行列。面對層出不窮的創新需求,創新與學習越發變得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創新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新知識、新理論、新文化提供有力支撐。
這是一個創新區域和集群效應凸顯的時代。區域創新與集群創新的作用越發明顯,而區域性創新中心往往又跟周邊的大學緊密相連。比如,美國128號公路地區有MIT、硅谷旁邊有斯坦福大學,日本筑波科學城內有筑波大學,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基地旁邊有班加羅爾大學,中國臺灣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周邊有新竹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
這是一個交叉領域涌現創新的時代。學科交叉激發創新靈感,學科交叉往往能催生新的重大創新。大學是學科交叉、跨領域合作的匯聚點。如果說交叉是創新的種子,那大學就是育種的豐腴土壤。
這是一個創新與創業緊密結合的時代。創新的市場導向、需求導向越加明顯。大學與企業、區域的合作貫穿創新全過程,甚至改變了大學的科研組織形式。所有大學都意識到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培養讓學生終身受益。
創新時代的大學使命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
——真理。人類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是精神,是文化。大學是人類的精神家園,自誕生以來一直保持著對至真、至善、至美的執著追求。大學是守護人類文明進步的希望燈塔。不管什么時代,對愚昧和無知的恐懼、對真理和光明的渴求,永遠支持著大學不斷前行。
——夢想。創新需要對未來的美好想象,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才能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大學首先要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然后才能引導學生大膽設想未來,不斷提升描繪夢想、追尋夢想的能力和素質,以理性之光照亮未來之路。
——改革。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大學就要不斷變革教育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養成科學特質、開拓創新思路。大學要反思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也要思考如何傳承優秀文化傳統。
——引領。大學要提出新思想、倡導新理念、開發新技術,進而推動社會發展。過去幾十年,中國大學的質量和規模都取得了全世界最快的發展速度。隨著中國崛起,清華大學和其他中國的大學都肩負著同一個責任,即為社會轉型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思想,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發出聲音。
(本文摘自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2015年12月14日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演講)
葉賦桂,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學博士。
代序/Ⅰ
創新時代的大學使命邱勇
第一章起廢興衰:大學之道/
大學之母今何在?/
大學興衰之理/
大學的作為與無奈/
隨機應變,決勝未來/
第二章大時代與大戰略/
在歷史的洪流中/
時代變遷與大學興衰/
不同策略,不同結果/
大變革時代的超前思考與行動/
新時代,“舊”大學/
長盛不衰之謎/
第三章國家的力量:大學與政府/
國家命運與大學的沉浮/
政府作用與大學理想/
新型關系和大學的未來/
第四章大學的價值:金錢的計算/
大學起源的解讀/
當大學成為國家的財富/
美國大學的社會“眾籌”模式/
向前發展,還是向錢發展?/
大學:為錢而忙/
中國的戰略選擇/
第五章走出象牙塔:變與不變的選擇/
內因與外因:誰更重要/
改革:智慧與勇氣的交匯/
“第二現象”與后發優勢/
百舸爭流,遠謀者勝/
第六章誰主沉浮:校長的角色/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管理之道,何為重?/
“功成不必在我”/
校長的挑戰/
第七章轉型之難之痛/
理想與現實:兩只手的較量/
是硬是軟:制度同形與文化傳統/
火把還是流星:跨越紅墻的政治權謀/
改革與陣痛:轉型中的組織沖突/
中國特色的大學治理體系:反思與突破?/
第八章混沌中的未來/
戰略決定成敗/
大學發展動力學/
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迎接大學的叢林時代/
誰來超越美國/
未來,也許沒有未來/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