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地山經典散文《落花生》因被收錄在語文教材中和新課標必讀而廣為人知,但稱先生的其他作品為民國散落的文化遺珠并不為過。本書收錄了許地山散文及小說的代表作,許地山的散文,空靈、玄奧、飄逸、閑適。他接受佛教的虛空觀,卻不遁世,而是在悲涼中顯出積極向上的姿態。他認為,人生就像是一朵慘敗的花,但它仍然怒放。從《落花生》《愿》中我們聆聽到這位學者的人生追求;從《蟬》《梨花》中我們感受到借自然寄寓個人的人生思考;在《七寶池上的鄉思》《愛流汐漲》中我們可窺見夫妻生活小景中濃郁的真情。從許地山的散文中,我們讀懂了許地山,他愛孩子、愛自然,是一個詼諧、富有想象力、喜歡講故事的人。
許地山的小說,因濃郁的宗教色彩與異域情調,在“五四”一代的作家中卓爾不群。從他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苦難的忍耐與悲憫。他關注男女情感,關懷女性命運,并將這些與宗教哲理相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小說氣質!睹B》中的敏明、《綴網勞蛛》中的尚潔、《商人婦》中的惜官、《春桃》中的春桃,她們身上都有著女性的善良、堅韌,在苦難中掙扎生存,卻不順從于苦難。她們有的來自于底層,有的在封建制度下艱難生存,但是他們對生活仍然充滿著希望。這也是作者對于苦難的獨特認知、對仁義之心的歌頌、對真善美的追求。許地山雖然創作時間不長,但是作品在文壇上的影響深遠,可謂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字是生命之魂,書籍是心靈之歌。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一個人的品格塑造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培養青少年的品格、視野、心靈從閱讀經典好書開始……
在書中相遇美好,與書籍為友,與大師對話,讓讀書成為青少年的生活習慣。
新課標同步閱讀。文字,是生命洪爐中的一縷裊裊炊煙;書籍,則是由心靈唱出的歌。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每個時代都會有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經典之作。那些偉大的作品能掙脫時光的束縛,時至今日仍新穎如故,熠熠生輝。閱讀經典,讓我們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一本極具許地山風格的經典讀本,收錄了作者的菁華作品。分別來自《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多部散文集。作者以空靈思辨之筆解讀生命,展示出文字的別樣魅力!
本套書在篇目選擇上聘請了國內著名師范大學的師生和重點中小學語文教研組進行審定,內文經出版社專業編輯嚴格編校。并在保證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比對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第7版以及圖書編輯校對基本規范對原版中的標點符號、常見別字、異形詞進行了規范。
內容完整收錄、無刪減、內容增量,文前設置了基本導讀,文中的疑難處進行注釋,讓孩子在掌握了一定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無障礙閱讀;文中不再進行主觀引導,讓閱讀回歸閱讀,把想象力還給孩子!
在裝幀設計上:內文紙張為保護視力色、印刷為環保油墨,開本為輕盈32K,版式舒朗雅致,封面采取主題式情景設計,讓閱讀經典真正成為一種享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薄堵浠ㄉ
“我愿做調味的精鹽,滲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的形骸融散,且恢復當時在海里的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嘗咸味,而不見鹽體!薄对浮
許地山(1893-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祖籍廣東揭陽,生于臺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并與沈雁冰、葉圣陶、鄭振鐸等人在北京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積極宣傳革命。1924年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
與人生經歷相關,許地山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臺、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將宗教與現實相融合,充滿人生哲理,但又不缺少浪漫主義情味。他常常站在弱者的角度審視社會,在同情弱者的同時,又試圖改變不平的《春桃》等。
讀許地山的作品,就像是燃印度香,喝玫瑰茶。仿佛身處在冉冉飄散的佛香中,體味著有關于人生與生命、女性與愛情、苦難與救贖等等的哲思。又像是手捧玫瑰茶,讓那股醇香與浪漫從舌尖緩緩流動到肺腑的過程,回味無窮,沁人心脾。
許地山的散文,空靈、玄奧、飄逸、閑適。他接受佛教的虛空觀,卻不遁世,而是在悲涼中顯出積極向上的姿態。他認為,人生就像是一朵慘敗的花,但它仍然怒放。從《落花生》《愿》中我們聆聽到這位學者的人生追求;從《蟬》《梨花》中我們感受到借自然寄寓哲理的人生思考;在《七寶池上的鄉思》《愛流汐漲》中我們可窺見夫妻生活小景中濃郁的真情。從許地山的散文中,我們讀懂了許地山,他愛孩子、愛自然,是一個詼諧、富有想象力、喜歡講故事的人。
許地山的小說,因濃郁的宗教色彩與異域情調,在“五四”一代作家中卓爾不群。從他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苦難的忍耐與悲憫。他關注男女情感,關懷女性命運,并將這些與宗教哲理相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小說氣質!睹B》中的敏明、《綴網勞蛛》中的尚潔、《商人婦》中的惜官、《春桃》中的春桃,她們身上都有著女性的善良、堅韌,在苦難中掙扎生存,卻不順從于苦難。她們有的來自于底層,有的在封建制度下艱難生存,但是她們對生活仍然充滿著希望。這也是作者對于苦難的獨特認知、對仁義之心的歌頌、對真善美的追求。
許地山雖然創作時間不長,但是作品在文壇上的影響深遠。本書收錄了許地山散文及小說的代表作,希望讀者能夠從中有所收獲。
許地山(1894—1941),原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現代著名作家、學者,“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出生于臺灣臺南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后隨家遷居大陸,成長于閩粵兩地。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1923—1926年,求學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貒笙群笤谘嗑┐髮W、香港大學任教。不但精于文史哲,還善琵琶、通梵文,對宗教研究頗深。主要著作有《空山靈雨》《印度文學》等。他的文章浸透著濃厚的宗教情懷和人生哲理,風格綺麗空靈,想象豐富,充滿浪漫氣息和異域情調。散文經典篇目《落花生》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深受幾代讀者喜愛。
第一輯 空山靈雨
《空山靈雨》弁言
蟬
蛇
山響
蜜蜂和農人
梨花
春的林野
生
面具
落花生
海
海世間
暾將出兮東方
鬼贊
第二輯 七寶池上的相思
笑
香
愿
你為什么不來
愛就是刑罰
花香霧氣中的夢
荼蘼
七寶池上的鄉思
銀翎的使命
我想
別話
愛流汐漲
第三輯 補破衣的老婦人
三遷
愚婦人
補破衣的老婦人
“小俄羅斯”的兵
愛的痛苦
信仰的哀傷
暗途
難解決的問題
債
萬物之母
光的死
再會
橋邊
頭發
疲倦的母親
處女的恐怖
鄉曲的狂言
公理戰勝
美的牢獄
第四輯 危巢墜簡
無法投遞之郵件
無法投遞之郵件(續)
我的童年
危巢墜簡
《解放者》弁言
《螢燈》小引
老鴉咀
讀《芝蘭與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上景山
先農壇
憶盧溝橋
牛津的書蟲
第五輯 綴網勞蛛
綴網勞蛛
商人婦
命命鳥
鐵魚的鰓
黃昏后
春桃
街頭巷尾之倫理
山響
群峰彼此談得呼呼地響。它們的話語,給我猜著了。
這一峰說:“我們的衣服舊了,該換一換啦。”
那一峰說:“且慢吧,你看,我這衣服好容易從灰白色變成青綠色,又從青綠色變成珊瑚色和黃金色——質雖是舊的,可是形色還不舊。我們多穿一會吧!
正在商量的時候,他們身上穿的,都出聲哀求說:“饒了我們,讓我們歇歇吧。我們的形態都變盡了,再不能為你們爭體面了!
“去吧,去吧,不穿你們也算不得什么。橫豎不久我們又有新的穿!比悍宥汲鲋鴼膺@樣說。說完之后,那紅的、黃的彩衣就陸續褪下來。
我們都是天衣,那不可思議的靈,不曉得甚時要把我們穿著得非常破爛,才把我們收入天櫥。愿他多用一點氣力,及時用我們,使我們得以早早休息。
蜜蜂和農人
雨剛晴,蝶兒沒有蓑衣,不敢造次出來,可是瓜棚的四圍,已滿唱了蜜蜂的工夫詩:
“彷彷,徨徨!徨徨,彷彷!
生就是這樣,徨徨,彷彷!
趁機會把蜜釀。
大家幫幫忙;
別誤了好時光。
彷彷,徨徨!徨徨,彷彷!”
蜂雖然這樣唱,那底下坐著三四個農夫卻各人擔著煙管在那里閑談。
人的壽命比蜜蜂長,不必像它們那么忙么?未必如此。不過農夫們不懂它們的歌就是了。但農夫們工作時,也會唱的。他們唱的是:
“村中雞一鳴,
陽光便上升,
太陽上升好插秧。
禾秧要水養,
各人還為踏車忙。
東家莫截西家水;
西家不借東家糧。
各人只為各人忙——
‘各人自掃門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梨花
她們還在園里玩,也不理會細雨絲絲穿入她們的羅衣。池邊梨花的顏色被雨洗得更白凈了,但朵朵都懶懶地垂著。
姊姊說:“你看,花兒都倦得要睡了!”
“待我來搖醒他們!
姊姊不及發言,妹妹的手早已抓住樹枝搖了幾下;ò旰退榧娂姷芈湎聛,鋪得銀片滿地,煞是好玩。
妹妹說:“好玩啊,花瓣一離開樹枝,就活動起來了!”
“活動什么?你看,花兒的淚都滴在我身上哪。”姊姊說這話時,帶著幾分怒氣,推了妹妹一下。她接著說:“我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在這里吧。”
妹妹見姊姊走了,直站在樹下出神。停了半晌,老媽子走來,牽著她,一面走著,說:“你看,你的衣服都濕透了;在陰雨天,每日要換幾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陽給你曬去呢?”
落下來的花瓣,有些被她們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帶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魚兒銜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殘瓣和軟泥一同銜在口中,到梁間去,構成他們的香巢。
春的林野
春光在萬山環抱里,更是泄漏得遲。那里的桃花還是開著;漫游的薄云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的是擋住太陽,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蔭下避避光焰的威嚇。
巖下的蔭處和山溪的旁邊滿長了薇蕨和其他鳳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鶯,都鼓起它們的舌簧。輕風把它們的聲音擠成一片,分送給山中各樣有耳無耳的生物。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的節拍一會倒,一會起,沒有鎮定的時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撿桃花的落瓣哪。他們撿著,清兒忽嚷起來,道:“嘎,邕邕來了!”眾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盡頭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清兒道:“我們今天可要試試阿桐的本領了。若是他能辦得到,我們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瓔珞圍在他身上,封他為大哥如何?”
眾人都答應了。
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們正等著你來呢!
阿桐的左手盤在邕邕的脖上,一面走一面說:“今天他們要替你辦嫁妝,教你做我的妻子。你能做我的妻子么?”
邕邕狠視了阿桐一下,回頭用手推開他,不許他的手再搭在自己脖上。孩子們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眾孩子嚷道:“我們見過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贏了!”
邕邕從來不會拒絕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說那話,就能使她動手呢?是春光的蕩漾,把他這種心思泛出來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這樣呢?
你且看:漫游的薄云還是從這峰飛過那峰。
你且聽:云雀和金鶯的歌聲還布滿了空中和林中。在這萬山環抱的桃林中,除那班愛鬧的孩子以外,萬物把春光領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生
我的生活好像一棵龍舌蘭,一葉一葉,慢慢地長起來。某一片葉在一個時期曾被那美麗的昆蟲做過巢穴;某一片葉曾被小鳥們歇在上頭歌唱過,F在那些葉子都落掉了!只有瘢楞的痕跡留在干上,人也忘了某葉某葉曾經顯過的樣子;那些葉子曾經歷過的事跡唯有龍舌蘭自己可以記憶得來,可是他不能說給別人知道。
我的生活好像我手里這管笛子。他在竹林里長著的時候,許多好鳥歌唱給他聽;許多猛獸長嘯給他聽;甚至天中的風雨雷電都不時教給他發音的方法。
他長大了,一切教師所教的都納入他的記憶里。然而他身中仍是空空洞洞,沒有什么。
做樂器者把他截下來,開幾個氣孔,擱在唇邊一吹,他從前學的都吐露出來了。
面具
人面原不如那紙制的面具喲!你看那紅的、黑的、白的、青的、喜笑的、悲哀的,目眥怒得欲裂的面容,無論你怎樣褒獎,怎樣棄嫌,他們一點也不改變。紅的還是紅,白的還是白,目眥欲裂的還是目眥欲裂。
人面呢?顏色比那紙制的小玩意兒好而且活動,帶著生氣?墒悄惆勊臅r候,他雖是很高興,臉上卻裝出很不愿意的樣子;你指摘他的時候,他雖是懊惱,臉上偏要顯出勇于納言的顏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們要學面具,但不要戴它,因為面具后頭應當讓它空著才好。
落花生
我們屋后有半畝隙地。母親說:“讓它荒蕪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辟來做花生園吧!蔽覀儙祖⒌芎蛶讉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媽媽說:“今晚我們可以做一個收獲節,也請你們爹爹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如何?”我們都答應了。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的食品,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里的茅亭舉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來,實在很難得!爹爹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都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姊姊說:“花生的氣味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制油。”
我說:“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它來吃;都喜歡吃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爹爹說:“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
我們都說:“是的。”母親也點點頭。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蔽艺f:“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钡f:“這是我對于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闌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的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