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保留上一版寫作風格的基礎上,結合陳老及其弟子近30年來的臨床經驗重新編輯而成。內容包括:小四五湯;三黃四逆散;二小湯;頭痛神效丹;四君子湯;二陳湯;溫膽湯;補陽還五湯等。
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進程中,振興中醫無疑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很幸運,我們能參與這一過程,向國內外學界發出中醫的聲音。誠然,中醫臨證運用的是理法方藥,中醫診治水平的提高也有賴于各個方面的提升,絕不會是單方面突出就可以解決的。但作為臨床醫生處理病情的關鍵環節——處方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古人講,“讀書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謂天下無方可用”,可見一個有效的方劑,對醫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縱觀古今,莫不皆然。方劑根據分類,可有經方、時方,以及民間單方、偏方,這些方劑用得好,就是醫生手中的一張王牌,一把利器;任何有效的方劑,都有其科學的道理,都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因此,從特定的研究視角,在浩如煙海的古今醫籍中發現好方劑,探求其內在規律,達到不斷提升中醫水平,是我們的愿望,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時方的臨床應用》1989年第1版,這本書集中了陳寶田教授的臨床精髓,而且經歷了近30年的臨證使用和沉淀,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經驗。多年來,陳教授培養的碩士、博士,不少也在本書的啟發下發表了大量高質量的文章,包括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國內學界形成良好的影響。30年來,本書一直未再版,許多陳教授的仰慕者一直盼望此書再版面世,所以我們從數年前就開始了修訂再版的計劃。
感謝科學出版社編輯的支持和鼓勵,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難以再版;同時也要感謝我同門的曾學文、葛鑫宇和張雪,以及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同事,郭廣宜、商建青、林澤龍、韓麗、廖斐等,大家都是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余,編輯和校對文稿,并查閱相關文獻,合理補充方劑的研究進展,以使此書更為充實。
當然,本書的編者在校對和內容編輯的過程中,仍有不足或錯漏之處,懇請各位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一、小四五湯
二、三黃四逆散
三、二小湯
四、頭痛神效丹
五、鎮眩湯
六、荊芥連翹湯
七、補中益氣湯
八、歸脾湯
九、四君子湯
十、四物湯
十一、十全大補湯
十二、二陳湯
十三、生脈散
十四、龍膽瀉肝湯
十五、溫膽湯
十六、血府逐瘀湯
十七、黃連解毒湯
十八、普濟消毒飲
十九、補陽還五湯
二十、六味地黃丸
二十一、犀角地黃湯
二十二、藿香正氣散
二十三、天王補心丹
二十四、八正散
二十五、柴胡清肝湯
二十六、防風通圣散
二十七、消風散
二十八、五味消毒飲
二十九、溫清飲
三十、銀翹散
三十一、一貫煎
三十二、十味敗毒湯
三十三、九味檳榔湯
附錄一 陳寶田教授臨床精華語錄
附錄二 陳寶田教授十大合方的應用
《陳寶田教授時方臨床應用》:
用于風濕性心臟病時,以二尖瓣狹窄、心動悸、無心力衰竭、舌質暗作為投藥指征,長期服藥(1~3個月),可改善病情。
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時,以失眠多夢、急躁善怒、舌質暗作為投藥指征。
用于高血壓病時,以頭痛、眩暈、失眠、舌質暗作為投藥指征;高血壓病主要引起血管病變,并發腦血管意外、冠狀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眼底動脈病變,筆者認為高血壓病的患者宜長期服用血府逐瘀湯,可減少和緩進這些血管病變。研究顯示,用血府逐瘀湯加藁本治療81例高血壓2,均有頭暈、眼瞼充血、脈洪大有力,服2~5劑,癥狀消除。
用于風濕熱時,以發熱、關節腫痛、環狀紅斑、舌質暗作為投藥指征;有發熱時,最好合用白虎湯或葛根白虎湯,待熱退后,可長期服用血府逐瘀湯,以防引起心瓣膜病,即風濕性心臟病。
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時,以關節疼痛、有發熱感、舌質暗作為投藥指征;類風濕的病變,具有廣泛的微小血管的炎性擴張,應長期服用血府逐瘀湯,或以此方加驅風藥,常有效。
用于慢性肝炎時,以肝、脾大作為投藥指征。肝硬化腹水的原因較多,除血漿蛋白低、淋巴循環障礙外,肝內循環障礙,循環阻力增加,是腹水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長期、間斷地服用血府逐瘀湯,是治其本的方法。
用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時,以皮膚、黏膜出血作為投藥指征。翁充輝3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并發左臀部血腫1例,先給予四環素、紅霉素和口服止血藥等治療,并局部處理,癥狀有增無減,乃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生地黃15g,牛膝12g,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獨活、炮穿山甲、乳香,沒藥各9g,全蝎6g,蜈蚣3條)治療,經服藥10劑后,左臀部血腫消退,能起床活動;患者在服中藥前,雖同樣服白消安8mg/d,但白細胞仍為269×10(9)/L,自服血府逐瘀湯加減(白消安仍繼續服用)后,白細胞明顯下降,服藥9天后白細胞數降至82×10(9)/L;將白消安逐漸減量,待白細胞數降至正常后停藥;體檢脾亦有縮小;患者出院休養,繼續隨訪;原文作者分析,血府逐瘀湯與白消安合用能加速慢性白血病血常規指標下降,終至恢復正常,脾縮小;說明本方不僅對慢性白血病并發的血腫有效,而且對慢性白血病細胞浸潤的脾大,亦有促使其軟化和縮小的作用。
用于過敏性紫癜時,以皮膚黏膜出血、舌質紫暗作為投藥指征。筆者曾用此方治愈4例過敏性紫癜,服藥10~19劑,療效顯著。彭繼昌等4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此方加板藍根、秦艽)治療過敏性紫癜33例,結果顯示:痊愈29例,顯效2例,無效2例;他們認為,凡出現疼痛、腫塊、瘀斑等,即提示有血瘀的存在;活血化瘀藥物的作用是通過改善微循環,掃清病損部位代謝障礙而取得療效;血府逐瘀湯除能改善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外,還有抗感染、調整代謝過程及減輕變態反應性炎癥等作用;另外,本方中的秦艽有抗風濕、抗過敏等作用,能使毛細血管通透性明顯降低,加速腫脹關節消腫,對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有解毒、抗感染、抗變態反應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秦艽及大劑量甘草能起到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