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至今已經有超過3400家銀行破產了。這些銀行破產案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時也難以預測。一段時間的風平浪靜之后往往就會有狂風暴雨。繁榮后面緊跟著衰退,祥和的滿足之感有時也會轉化為猛然的毀滅打擊。作為一位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有著長期工作經歷的銀行監管者,約翰·博文齊在其新作中為我們觀察這家非常重要同時又經常被誤解的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博文齊把生動具體的人物放到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中。他描述的故事讓我們能夠從被各方媒體忽略的角度來觀察這個機構。博文齊介紹了金融監管機構是如何應對復雜議題,并且在其中努力確保各方團體能夠得到公平對待。本書也記錄了很多個人出于個人利益而濫用金融體系的故事。
這本書著眼點并不是那些有關資本、流動性的神秘和鬼畫符似的細節,也不是銀行監管者工作的技能,而是把真實的面孔展現到金融危機的起因和影響中。這里描述的是一些真人真事,有些人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復雜議題展開爭論,有些人努力爭取使得自己和別人得到政府的公平對待,而有些人則濫用體系漏洞為個人謀利。
--摘自"引言"
銀行破產亂況和聯存險應對之策中的現實版真人故事
約翰·博文齊(John Bovenzi)作為銀行監管者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簡稱聯存險)中工作了將近30年。在這段職業生涯中,他總共和10位聯存險主席和眾多其他資深政府官員共事過。這本書讓人了解到這家被媒體忽略的重要機構,同時揭示了聯存險如何演變成為一個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重要且獨立的力量,以及10位完全不同的主席是如何塑造這個機構和整個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的。
當2008年的大事件逐步展開時,我們很少聽到那些在火線上幕后人士的聲音。他們的行動可能會讓風暴消亡,并且用公平的手法來處置內在不公平的狀況,但是他們也有可能讓問題復雜化。這些經常被外界責難的行政官員們可以展現勇氣、誠實和公平,但是也可以給世界帶來恐懼、憤怒和混亂。
這本書的著眼點并不是那些有關資本、流動性的神秘細節,也不是銀行監管者工作的技能,而是在與金融危機相關的事件中展現真實。這里描述的是一些真人真事,有些人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復雜議題展開爭論,有些人努力爭取使得自己和別人得到政府的公平對待,而有些人則濫用體系漏洞為個人謀利。
我作為銀行監管者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ion Insurance Company,FDIC,簡稱"聯存險")工作了28年。在這段職業生涯中,我和10位聯存險主席以及眾多的政府高級官員一起共事過。
在大蕭條時代后美國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中,我都是聯存險最高層級的官員。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銀行與儲貸(S&L)危機中,我協助創立了處置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RTC,簡稱"處置信托"),并且親自向喬治?布什總統報告說,聯存險的存款保險
基金正在慢慢喪失殆盡。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我幫助制定了聯存險的政策和運營動議,并且成為印地麥克(IndyMac)聯邦儲蓄銀行的首席執行官,這家銀行是過去20年間第一家破產后在政府控股的情況下重新營業的大型銀行。
因此,我在這本書中的看法不常見于電視媒體以及專欄中有關金融業的討論,而是為聯存險和其他銀行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觀察視角。讀者可以看到:
一家過去幾乎看不見的機構是如何變成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重要而又高度獨立的權力部門;
10位聯存險主席如何影響了聯存險以及美國金融監管體系;
聯存險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沖突在銀行倒閉和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中是如何產生和展開的。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就更長期的策略提供內容更豐富的討論,這些長期策略能幫助我們抑制重復性的繁榮-蕭條-紓困周期。我還期待其他人也能寫出自己的經歷,這樣長期政府職員的歷史視角也可以在其他監管領域內被納入政策討論中。
作者
約翰·博文齊(John Bovenzi),奧緯咨詢(Oliver Wyman)公司的合伙人。他在聯存險的資深主管位置上服務了28年,最后10年出任了這家機構的副主席兼首席運營官。
譯者
王聞,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金融工程博士,曾經在浙江大學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任職。主要研究方向是債券市場、利率和信用風險。
目 錄
Inside the FDIC
推薦序/宋逢明
譯者序
致 謝
序 言
第1章
印地麥克 / 1
回頭來看,印地麥克破產案就像是一場地震。它把人們帶離出安全區域,并且帶來創傷。突然我們會發現事情并不會很平順地發展。一段長時期的平靜之后,往往會出現未預期和突然的反轉。
第2章
20世紀80年代:繁榮、蕭條和紓困 / 24
如果某次紓困是值得的,那么是否意味著它是公平的?并非如此。有時候,操作上或者其他的約束會讓所有可行的選項變得不受歡迎和不公平,比如當我們要面對一個被認為是大而不倒的破產機構。
第3章
清盤 / 54
到了20世紀90年代早期,聯存險和處置信托需要應對的訴訟案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組織都多,也因此它們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律部門,總計雇用了超過1000名的律師和助理人員。
第4章
信貸緊縮 / 71
銀行監管者被困在兩頭當中。他們的職責是保證銀行維持適當的貸款標準。他們知道如果這些標準過于寬容,那么就會有更多的貸款,這也意味著最終將讓借款人和貸款人都置于財務困難的境況中。同時他們也知道如果這些標準過于嚴厲,以至于貸款太少,這將延緩就業崗位的創造以及整體經濟的復蘇。
第5章
制止法拍 / 88
這個特別的故事很極端。國會干涉,再加上強烈的媒體審查以及由此導致的公眾壓力,都戲劇性地改變了確定一筆貸款調整案是否恰當所通常經歷的過程,由此很可能會導致一個不公平的結果。盡管如此,這個故事也極具象征性地表明了在確定是否法拍財產的時候所遇到的挑戰。
第6章
這個笨蛋關閉了美馳? / 105
商譽訴訟引發了聯存險兩方面的擔心。首先,如果破產銀行股東直接起訴政府并且獲勝,那么償還款將直接到他們手里,而不是其他擁有更優先求償權的債權人手中。其次,如果這些股東發起訴訟從而繞過法定的求償權優先順序,那么未來將如何阻止其他破產銀行的債權人和股東在其他情況下不會做相同的事情呢?
第7章
過渡時期和聯邦政府的權力 / 124
沒有一項調查的速度或者進行方式是事前已知的。有些雇員向我抱怨說,他們成為毫無根據的調查對象,盡管他們投身公共服務已經多年了。我或者任何其他人都無法對此做任何事情,因為有些時候這樣的調查的確會揭露出某些真正的錯誤。
第8章
次貸 / 136
麥康奈爾起初可能沒有欺詐的想法。正如大多數的銀行欺詐案例一樣,一旦漏洞出現,詐騙就開始了。銀行的管理不是很完善,這樣就無法對自己承擔的風險進行保護,同時它也負擔不起麥康奈爾為自己和高層們提供的巨額薪資。
第9章
領導力很重要 / 152
對有關房價上升未來房市可能崩盤的警告,讓聯存險成為荒野中孤獨的發聲者。其他政府機構沒有發出類似的警告,時任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甚至斷然否定了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的想法。
第10章
省錢才能生活更好 / 164
沃爾瑪撤回申請不久后,就在墨西哥開辦了一家銀行。這里沒有公眾反對。墨西哥的消費者經常抱怨當地銀行收取的高額費用,因此超過75%的家庭沒有銀行賬戶。他們歡迎沃爾瑪努力更好地為當地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服務。
第11章
大而不倒 / 182
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美國國際集團的股價下跌了61%。鑒于美國國際集團業務涉及領域極其廣泛,而且雷曼破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害,財政部和美聯儲認為除了救助美國國際集團別無選擇。第二天,美聯儲紐約分行借給美國國際集團850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都超過了處置信托公司所有營救努力所耗費的納稅人成本。
第12章
我們需要同舟共濟 / 201
雖然監管機構間關系有些緊張,但整體來講合作還是很密切的。在一次監管機構間的會議上,眾人對是否需要舉辦不同的新聞發布會還是一次公告來宣布過程以及結果產生了爭議。貝爾揚言要求聯存險退出。伯南克看著她平靜地說:“我認為我們現在在一條船上。”最終,我們的確是在一起的。
第13章
向前看 / 215
我們應該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以下3個方面:①確保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獨立于政治過程;②在監管體系中維持有效的制衡;③重視歷史知識和專業人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