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et Jones的“前世今生”
——代“BJ單身日記”三部曲序
事情還要從BBC評出的一張“70年來具影響力女性排行榜”(the most powerful woman of the last 70 years)說起。2016年12月14日,BBC廣播4套為了慶祝“女性時刻”節目開播70周年紀念,特別評選了一張70年來具影響力的女性榜單,入選榜單的7位女士中,大名鼎鼎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當仁不讓地占據榜首,其他幾位有的是工黨議員,有的是女權人士,還有歌星碧昂斯。令人震驚的是,榜單上居然還有一位虛構人物,令世人震驚不已——她就是BJ。
BJ何許人?竟能夠力壓英國女王及現任英國首相梅姨(特雷莎?梅),與撒切爾夫人等杰出女性并駕齊驅。評委會主席朱莉婭?霍布斯邦說:“25年前,她以女性的聲音宣告了自己既平庸也深刻。”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普通女性。
BJ的來歷
BJ本名布麗吉特?瓊斯(Bridget Jones),簡稱BJ,是英國女作家海倫?菲爾丁所著《BJ單身日記》系列小說中的女主人公。
在第一部《BJ單身日記》中,首次登場的BJ三十有二,姿色尚可,卻不幸屬于“微胖界”,貌似要把余生奉獻給酒精單位與卡路里;她經常與一眾不婚好友作出一些口是心非、偏激可笑的女權主義單身宣言。在這些豪言壯語中,她們把世上的男人劃分為如下幾類:酒鬼、工作狂、承諾恐慌癥患者、有主的名草、厭惡女性者、狂妄自大者、大男子主義者、戀愛白癡、愛占便宜者……她新年的第一篇日記,開宗明義就是要與這些異性劃清界限。于是世上的男人所剩無幾:親愛的老爸因為二貨老媽的“芳心未艾”,而成棄夫,愈顯窩囊;讓她頻頻犯賤、發癡的上司丹尼爾根本就是個花心大蘿卜。但讀者早已看出藏不住的馬腳:布麗吉特皮夠糙、嘴夠老,但恨嫁之心昭然若揭。
作者海倫?菲爾丁是英國當今受歡迎的都市女作家、編劇,代表作即《BJ單身日記》三部曲,2003年被《觀察家報》評為50位有趣的英國喜劇作家之一。海倫?菲爾丁出生于英國約克郡,畢業于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主修英語文學,后在倫敦生活,曾在BBC工作多年。
《BJ單身日記》初是在《獨立報》及《每日電訊報》的專欄連載,風靡英倫。1996年結集出版后,小說長期居于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并獲得英國國家圖書獎之“年度圖書獎”,被譽為“現代版《傲慢與偏見》”。由于第一部小說的大賣,1999年菲爾丁又出版了續集《BJ單身日記2:理性邊緣》,女主人公BJ在第一部結尾時終于找到了真命天子馬克?達西,然而這并非王子與公主式的幸福結局。到了第二部中,BJ與達西的感情漸漸出現危機,單身女的戀愛恐懼癥發作,花花公子丹尼爾又出現在了身邊,在冷酷沉默的達西與風流倜儻的丹尼爾之間,BJ不知如何抉擇。
英國著名記者、作家凱特琳?莫蘭在為《BJ單身日記》20周年紀念版寫的前言中提到,英國人喜歡讀《BJ單身日記》,每過幾年總要翻出來重讀一遍;每逢節假閑暇,BJ也總是“殺時間”的不二之選。讀者們永遠不會忘記小說中那些已經成為經典的橋段:“咖喱火雞自助餐會”、“藍繩湯”、“迷你假期的幻想”、“泰國之旅”等等,還有BJ式的“內心平靜”、“卡路里計算法”,這些都已經成為一代BJ粉絲們爛熟于心的情節。
“BJ”?“剩女”?
在“剩女”這個詞還未出現時,20年前,海倫?菲爾丁創造的BJ——布麗吉特?瓊斯的首字母縮寫,便是其前身,一時成為都市大齡未嫁女的切口熱詞。現代生活的節奏、步伐,當代人的觀念、趣味,早已拋卻“待字閨中”這樣的溫情與含蓄,取而代之的,即為夾槍帶棒、粗暴簡單的“老姑娘”、“BJ”或者是“剩女”,抑或明天還有更帶勁的新詞出現。
與20年前相比,現代社會對單身大齡女性的態度不但沒有改觀,反而變本加厲。從“剩女”、“女漢子”這些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詞匯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體系,到充斥銀屏的各種“非誠勿擾”,還有那形形色色的征婚網站,這些無一不在壓迫單身女性的神經,仿佛整個社會都在控訴大齡單身女性——“你為什么還沒有男朋友?”“你怎么還不結婚?”女性對婚姻焦慮的趨勢呈現低齡化——原來過了三十歲的女性才開始焦慮,而現在,大學沒有畢業就開始上相親節目尋覓佳偶的比比皆是。
反觀BJ,在她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無數現代都市男女敏感而脆弱的縮影。小說中,在那個尚未出現推特、臉書、網絡征婚的時代,BJ與21世紀的男男女女一樣,面臨著父母親友的催婚,感情生活的空虛,工作事業的困局,凡此種種,BJ們怕的還是“孤獨終老,后被阿爾薩斯牧羊犬吃掉一半”。
盡管面臨相似的困境,BJ身上卻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特質,當然也有諸多缺陷——女性讀者每每讀到小說中某處熟悉的情節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那一刻BJ就是自己。酗酒、抽煙、暴飲暴食,整天嚷著減肥,遇到情感挫折就尋死覓活,從而再度陷入酗酒、抽煙、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但終總能調整自我,走出萎靡不振(也多虧一群志趣相投的男女閨蜜時常為她出謀劃策,雖然偶爾也會越幫越忙),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心儀的對象,在關鍵時刻亦能把握原則。
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下了BJ生活中的瑣事、情感上的坎坷,生動描摹了單身女性戀愛中的心態變化,文字嬉笑怒罵、風趣幽默,從中流露出的自我調侃與嘲諷,無疑是撫慰女性讀者,尤其是同為“BJ們”的一劑良藥。
達西還是那個達西
兩百多年前的英國某鄉村有位班納特太太,其畢生大志就是把五個女兒體面地嫁掉,故而總是把近旁有財產的單身漢看成女兒應得的一筆財產。好在閨女伊麗莎白與豪門子弟達西消弭了橫亙在他們間的財產與門第這個“梗”,終成眷屬。
是為奧斯丁的趣味,也是當時的婚戀觀。
兩百多年后,達西再度出場,依舊是全場的焦點,盡管他留著大鬢角,穿著媽媽買的丑毛衣,眼睛依舊長在頭頂上,但他是鼎鼎大名的人權律師,離異的鉆石王老五,“倫敦有價值的五十位單身漢”——作者海倫?菲爾丁無疑是參照《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先生標準來塑造《BJ單身日記》中的馬克?達西。在老媽和所有操大心的三姑六婆看來,這就是大齡剩女布麗吉特?瓊斯應得的一份財產。
只要班納特太太不消亡,達西先生仍舊騎著個高頭大馬,每個未嫁女性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女主。《BJ單身日記》持續20年的熱銷即為證明。在這部被戲稱為“現代版《傲慢與偏見》”的小說里,男女主之間的“梗”早已不是財產與門第,布麗吉特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女性,經濟獨立,對愛憧憬,卻不愿屈尊。海倫?菲爾丁在面對這個主題時,在繼承傳統的英式幽默的同時,將自嘲、挖苦、諧謔發揮到了極致,在極度夸張與嘲諷中,讀者見識到了一個二得不能再二的女主,如何借“二”作為屏障與盾牌,抵御著外部世界的侵襲。但聰慧如BJ者,如我們讀者,都心知,二貨強大的內心,也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推翻那道壁壘,消弭那道無形之梗的真正武器。
就像看到有財產的單身漢就必須把女兒脫手一樣,暢銷書,而且是喜感爆棚的言情小說,必會被電影人惦記,這也成了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小說《BJ單身日記》第一部問世后5年,曾制作過《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等愛情輕喜劇的英國Working Title Films電影公司駕輕就熟地將它搬上了銀幕,當美國女星芮妮?齊薇格難能可貴地操著倫敦腔,更難能可貴的是齊薇格為了貼合人物而不惜自毀形象增肥,粗腿肥臀地出現在銀幕上,配以休?格蘭特的招牌式花嚓嚓眼神,直至觀眾驚訝地發現劇中大律師馬克?達西的扮演者正是BBC電視連續劇《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科林?菲爾斯,英式幽默再度爆棚。
第一部《BJ單身日記》于2001年上映,2600萬美元成本獲得了2.8億美元票房。芮妮?齊薇格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獎佳女主角提名。續集《BJ單身日記2:理性邊緣》接著于2004年上映,票房是2.6億美元。無疑,這兩部低成本的愛情輕喜劇能席卷全球票房成為現象級電影,離不開原著小說深入人心的經典性。
后BJ時代——從“剩女”到“單身媽媽”
伴著《BJ單身日記》度過青春歲月的讀者們也都漸漸步入中年,誰也沒想到BJ一直在與他們一路同行,與時俱進。2013年秋,海倫?菲爾丁推出了BJ系列的第三部——《BJ單身日記3:為君癡狂》。新作在英國首日的銷量超過46000冊,占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第一的位置長達26周。在《BJ單身日記3:為君癡狂》中,BJ與馬克?達西已育有一雙子女,達西意外去世后,BJ不得不直面單身母親的重任。生活還得繼續,愛情亦如此。在閨蜜們的勸說下,BJ注冊了推特,開始了精彩紛呈的互聯網社交——曖昧的夾克男、風流的小鮮肉,還有冷若冰霜的體育老師紛紛出現在身邊……
從“剩女”到辣媽,BJ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單身女性到單身媽媽,讀者見證了BJ的心路歷程,也見證了BJ的成熟轉變,生活中依然充滿了啼笑皆非的包袱,卻也是歡笑與淚水、尷尬與沮喪并存。在第三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既熟悉又不同的BJ。熟悉的,還是那個勇敢、自嘲、窘事不斷的BJ;不同的是,多了“為母則強”的堅韌、人到中年的豁達。
女性主義者向來譴責女性角色所遭遇的不幸。拿BJ來說,為什么BJ要這么在意臀圍、體重?為什么她總是遇人不淑?為什么她如此自戀?難道她就不能成為一個投身政治活動、參與有關嚴格性別規范修辭的文學討論,或是幫助貧窮人士的義工?如果BJ總是在她母親家的客房里一邊抽著煙,一邊計算卡路里的消耗,女性主義的意義在哪里呢?男女平等式微了?
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真正的平等,是女性與男性一樣,擁有變胖、愚蠢、滑稽、自私、平庸的權利。女性不需要活成一個完美的典型——何況,一個完美的典型一定不會有趣、真實。BJ系列小說之所以能暢銷全球1500萬冊,正是因為這1500萬讀者認為BJ真實、有趣,是有血有肉存在于她們/他們身邊的朋友,更多的時候BJ就是她們/他們本人。
隨著《BJ單身日記3》小說的熱銷,讀者們也終于盼來了BJ系列的第三部電影登陸銀幕。曾執導首部《BJ單身日記》電影的導演沙朗?馬奎爾回歸執導,海倫?菲爾丁、丹?梅澤和埃瑪?湯普森共同撰寫劇本(湯普森本人也在電影中飾演一角)。芮妮?齊薇格和科林?費爾斯的經典組合也全線回歸,主演中更新增了人氣男神帕特里克?德姆西。德姆西在《實習醫生格蕾》中飾演德瑞克一角而提名金球獎電視類劇情類劇集佳男主角。
第三部電影在英國上映之后獲得不錯的口碑票房。電影爛番茄新鮮度77%,豆瓣評分7.8分。上映首周末英國收獲了3810萬美元,這是迄今為止浪漫喜劇在英國收獲的好成績,而在英國以外的地區,該片首周末收獲了3000萬美元的票房。后電影全球票房2.1億美元,相對3500萬的成本已經不亞于前兩部的成績。電影《BJ單身日記3》將以《單身日記:好孕來襲》的片名正式引進國內,定檔元旦,成為2017年引進國內的首部進口大片。
在接受BBC采訪時,海倫?菲爾丁說,BJ榮登具影響力女性排行榜“對BJ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榮譽,當然,對我本人來說也是。我同時也希望,這其中有些深刻的內涵,BJ的本性是非常英式的,她身上有那種體面、善良、堅韌不拔的特質,不苛責于人”。她還補充道:“我不希望這意味著大家都在深夜喝得酩酊大醉、狂吃巧克力。”
編者
2016.12.20
海倫·菲爾丁,英國當今受歡迎的都市女作家、編劇,代表作《BJ單身日記》三部曲。2003年被《觀察家報》評為50個有趣的英國喜劇作家之一。《BJ單身日記》初在《獨立報》及《每日電訊報》的專欄連載,獲得讀者的極大好評,風靡英倫。1996年結集出版后,小說長期居于英國各大排行榜top1名,并獲得英國國家圖書獎之“年度圖書獎”,被譽為“現代版《傲慢與偏見》”。《BJ單身日記》與其續集《BJ單身日記2:理性邊緣》全球銷售累計達1500萬冊,暢銷全球40個國家。2013年秋,BJ系列的第三部《BJ單身日記3:為君癡狂》出版。
7月14日,周一
59公斤,酒單位量4個,香煙12根(已經不是考慮的重點),卡路里3752大卡(節食前),計劃扔掉的勵志書47本。
早上8點。一片混亂。當然不應該是這樣的啊——本來想通過勵志書籍來改善人際關系,卻不曾想毀了這段感情?感覺整個人生就是一場失敗。但是從勵志書籍中我學到的一點便是要拋棄已經過去的,重新開始上路。
準備扔掉的:
《偷聽男人心》
《男人的思考模式及其感受》
《為什么男人覺得他們想要他們自認為想要的》
《規則》
《無視規則》
《不要現在嘛,親愛的,我在看球賽呢》
《如何尋求以及找到你的理想愛人》
《找到理想愛人的捷徑》
《如何找到送上門的理想愛人》
《做個快樂的單身貴族》
《如何擺脫單身》
《佛陀也談情》
《穆罕默德也談情》
《如果耶穌與愛神約會》
本?歐克里寫的《饑餓之路》(嚴格意義上并不算勵志書籍,可我知道,反正我再也不會讀這種該死的東西了)
好了。連同其余三十二本一起扔掉。可是,噢,天啊。舍不得扔掉《少有人走的路》和《生命的重建》。如果不看勵志書籍,現代人碰到問題應該去哪兒尋求精神指引呢?或許可以捐給樂施會?還是不要了。不能破壞他人的人際關系了,尤其是身處第三世界的人們。這會比那些煙草大亨的行徑更惡劣。
問題:
公寓墻上的大洞。
財政赤字,用墻上有洞的公寓申請了二次房貸。
男朋友跟別的女人在交往。
不跟即將要跟男友以及其交往的其他女人出去度假的共同密友說話。
由于墻上有洞的房子申請的二次房貸,不得不忍受糟糕透頂的工作。
急切需要度假,由于男友/朋友/墻上的大洞/職業和財政上的危機,可是沒人陪我去。湯姆要回舊金山了。瑪格達和杰瑞米要陪馬克和該死的麗貝卡前往托斯卡納,據我所知,朱迪和卑鄙理查德也會同去。莎倫一直在躲避,肯定是在等西蒙的答復,看他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出行,睡在兩個單人床上(距離大于五英尺),希望他會爬進她的被窩。
而且也沒錢去度假,因為墻上有洞的公寓導致的財政危機。
不。不能優柔寡斷。太容易被他人的想法干預而搖擺不定了。把他們全——都——扔——進——垃圾桶。我決定要——腳踩——實地——靠——自己。
早上8點半。公寓里的勵志書籍已經清空殆盡。頓時感到十分空虛,精神上不知所措。但有些觀念已經留在記憶里了吧?
研讀勵志書籍總結的精神原則(并非基于約會的):
1. 積極想法的重要:《情商》、《情緒自信》、《少有人走的路》、《如何在三十天內消除大腿贅肉》、《路加福音第十三章》。
2. 寬恕的重要。
3. 順其自然和直覺的重要,不要再試圖將所有的事情按照統一模式規劃而行。
4. 自信的重要。
5. 誠實的重要。
6. 享受當下的重要,不要幻想或留下任何遺憾。
7. 不要沉迷勵志書籍的重要。
解決方案:
1. 想想正在享受多美好的時光,要列出問題所在和精神上的解決方案,而非計劃未來和……
壞了!壞了!已經八點三刻了!晨會要遲到了,沒時間喝卡布奇諾了!
早上10點。工作中。感謝老天,雖然遲到了,但經歷了地獄般的購買噩夢后,還有卡布奇諾可以聊以自慰。真是奇怪,單單排隊買個卡布奇諾,就可以讓整個倫敦呈現出戰爭摧毀共享文明的混亂:排著長龍般隊伍的人們耐心地等上幾個鐘頭,如同在薩拉熱窩等待面包供給,而其他人在蒸汽中揮汗如雨地烘烤、研磨咖啡豆,哐哐哐地敲打著滿是黏糊糊東西的金屬器皿。奇妙的是,總體來說,人們表現出來的為某些同樣耗時的東西等待的意愿越來越低,唯獨對這一樣東西例外。仿佛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這是人們唯一可以信賴和堅持的了……呃啊!
早上10點半。洗手間,上班。理查德?芬奇正向我吼道:“快點,布莉琪。別假裝一副羞答答的樣子,”這個肥碩的家伙嘴里嚼著口香糖,全身痙攣似地抽搐,顯然是吸毒過量,在眾人面前發飆,“你什么時候去?”
“呃……”我說,希望可以問問帕秋莉,“去哪兒?”我又說。
“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么,對吧?簡直不可理喻。你什么時候去度假?如果現在你不填表,你就別想去了。”
“噢,嗯,好,”我輕率地說。
“不填表就別想去。”
“當然,當然,好,我只是去核對下日期,”我咬著牙說。會議一結束,我就沖進洗手間,抽根煙喘口氣。我才不管我是不是辦公室唯一一個不去度假的人。跟我一點兒關系也沒有。這并不代表我是社會的邊緣人士。絕對不是。我的世界一切都好。即使要再做那個關于代孕母親的選題。
下午6點。噩夢般的一天,各種努力去找女性來談論令人厭惡的孵卵置換話題。無法接受回家面對“建筑工地”的現實。這是個光彩奪目的、柔和的夕陽之夜。或許應該漢普特斯西斯公園散散步。
晚上9點。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事實表明,當你不再費心費力,而是以禪宗的積極態度順其自然,問題竟會迎刃而解。
沿著漢普特斯西斯公園的小路往上走,想著夏天的倫敦真是美妙,下班后人們松松領帶,伸伸懶腰,在陽光下悠然自得。忽然看見一對幸福的情侶:她把頭枕在他的肚子上躺著,他微笑著,一邊撫摸著她的頭發一邊談天。看上去有點熟悉。等我走近,才發現是朱迪和卑鄙理查德。
從來沒見過他們單獨在一起過——好吧,顯然如果我在那里他們肯定是不會出現的。朱迪突然被卑鄙理查德說的話逗得開懷大笑。她看上去真的很幸福。我猶豫著,心想到底是快步走過還是掉頭往回走,就在那時,卑鄙理查德叫道,“布莉琪?”
我愣住了,僵在那里,朱迪目瞪口呆地望著我。
卑鄙理查德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雜草。
“嘿,很高興見到你,布莉琪,”他咧嘴笑著說。意識到之前我對于他的了解僅限于朱迪組織的一些社交聚會,那時候我的觀點被莎倫和湯姆左右,因為總認為他是個暴躁的人。
“我正要去買點酒,你跟朱迪坐坐吧。噢,來吧,她又不會吃了你。她不會碰任何乳制品的。”
等他走遠了,朱迪難為情地笑笑,“我可不怎么高興見到你。”
“我見到你也不怎么開心,”我沒好氣地說。
“所以你到底是坐不坐?”
“好吧,”我說著,跪坐在毯子上,她突然猛拍了我肩膀一下,害得我差點摔倒。
“我想你,”她說。
“別說了,”我咬著牙說,覺得自己快哭了。
朱迪為沒有弄清楚麗貝卡的本性跟我道歉。她說她之前昏頭了,聽到誰贊同她跟卑鄙理查德結婚就開心的不得了。原來她跟卑鄙理查德不跟馬克和麗貝卡一起去托斯卡納度假,盡管他們在受邀之列。因為卑鄙理查德說他只想享受二人世界,而不是被一個精神錯亂的社交機器操縱。真是對卑鄙理查德充滿了好感。我為之前因為麗貝卡那樣的蠢事情鬧不愉快而表示抱歉。
“那不傻,你真的受到傷害了,”朱迪說。然后她說,現在事情變得太復雜了,她不得不推遲婚期,但她仍然希望我和莎倫可以做她的伴娘。“如果你愿意的話,”她害羞地說,“但我知道你不喜歡他。”
“你真的很愛他,對嗎?”
“對,”她幸福地說,接著變得十分焦慮,“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少有人走的路》里說,愛情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你決定要去做的事情。還有《如何得到你夢寐以求的愛情》也提到,如果你的交往對象還不能夠自食其力,還靠父母養,那么他們還沒有完全‘斷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我爸爸在小木屋里放的納京高的歌,突然飄進我的腦海:“偉大的事情在于……你要永遠學會……”
“除此之外,他還吸毒,是個癮君子,我認為癮君子是不能保持一段感情的,我的心理醫生說……”
“……怎么去愛人和被愛。”
“……我至少一年不能談戀愛,因為我在感情上會沉迷,”朱迪繼續說,“而且你和莎倫都覺得他是個感情上的性無能。布莉琪,你在聽我說嗎?”
“在聽,在聽,抱歉。如果你感覺不錯的話,我覺得你該跟著感覺走。”
“的確如此,”卑鄙理查德說,他像酒神巴克斯般矗立在我們面前,手里拿著一瓶霞多麗紅葡萄酒和兩包絲刻煙。
跟朱迪和卑鄙理查德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而后一起打車回來。我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莎倫告訴她這個消息。
“噢,”她聽我講完這個禪宗的順其自然發生的奇跡后說,“呃,布莉琪?”
“怎么了?”
“你想去度假嗎?”
“我以為你不想跟我去呢。”
“呃,我原來打算我準備等到……”
“等到什么?”
“噢,沒什么。但總之……”
“莎倫?”我催促她說。
“西蒙要去馬德里去見一個網上認識的姑娘。”
此刻感情特別復雜,一方面為莎倫感到難過,一方面又為有伴一起度假感到異常的興奮,也因為不能跟設想中的身高六尺、性感強壯的建筑師同行有些遺憾。
“呸呸,那只不過是‘帕什米納主義’而已。那姑娘搞不好是個男人,”我這么說,指望能讓莎倫開心點。
“但不管怎么樣,”電話那頭傳來極為痛苦的嘆息聲,莎倫輕快地說,“我搞到了超便宜的去泰國的機票,才兩百四十九英鎊,我們可以去蘇梅島做嬉皮士,而且基本不用花什么錢!”
“萬歲!”我說,“泰國!我們可以研究佛教,在精神上得到頓悟。”
“對!”莎倫說,“而且我們不會跟該死的臭男人們再有什么牽扯!”
所以,你看……噢,電話響了。有可能是馬克?達西!
午夜。是丹尼爾打來的電話,聽起來跟平時不太一樣,但依然是喝醉的。他說,工作上一點兒都不順,心情糟糕透了,對之前德國的事情感到抱歉。他認為其實我的地理知識相當好,問我周五能否跟他共進晚餐。就是聊聊。所以我答應了。我感覺很好。在丹尼爾需要的時候,我何不做個傾聽的朋友呢?人不能老是活在仇恨里,這樣就會永遠停滯不前,要學會原諒。
就跟朱迪和卑鄙理查德那事兒一樣——人都會變的,而且我現在對他印象非常好。
而且此刻的我非常孤單。
而且就只是吃個晚飯。
但是,我絕對不會跟他上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