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言的“靜默與孤獨”首先指向圖像時代作為文藝理論研究、文藝評判寫作主體的邊緣性精神存在,第一輯集中就文藝理論中的反諷、鏡像、解釋學循環等學理問題進行闡發與解釋。其次,“靜默與孤獨”作為文學藝術品的一種人文生活內核,在新疆的文學表述中極為突出,第二輯重點選擇長居新疆的作家及其作品,圍繞“靜默與孤獨”這個主題,指出新疆由于其遼闊偏遠的地域經驗,差異文化的主體間交往及多元背景下的認同問題,在賦予作家獨特的審美情懷與人文之思外,也為讀者呈現出中國當代文學生活中有關“靜默與孤獨”的文學生存方式與作者主體感受。最后,“靜默與孤獨”也體現為一種文化理論話語的邊緣視角,由此所引發的問題意識分別體現在第三輯、第四輯里關于族際敘事、少數民族文學的人類學批評、享虐與權力等“邊緣現象”的文化批評之中。
《靜默與孤獨》:長居新疆的青年批評家,發掘提煉獨特的文學經驗。
王敏,筆名伽藍,1980年生于成都,長于烏魯木齊。文學博士,新疆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出版有《巴扎志》《龜茲物語》《與101位女作家的私人約會》《新疆新生代漢語文學創作研究:焦點與闡釋》等7部著作,累計發表文字超過160萬字。
目 錄
叢書總序吳義勤 3
自序:孤旅之始5
輯一理論、知識與批評視野1
反諷的解讀
——從新批評到解構主義3
東方鏡像、文化身份與話語行動15
敘述的聲音、眼光和視角27
日常生活審美呈現的現象學反思38
解釋學循環的解釋
——伽達默爾《文本與闡釋》的啟示53
真與美之辯64
審美主義精神的超越價值
——馬爾庫塞新感性論的當代啟示76
試論移情86
輯二區域、作家與書寫策略97
記憶術:代際隱喻、意識幻象與記憶場
——讀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99
西部以西:新疆當代文學的地域經驗與書寫策略112
周濤:詩歌與新歷史主義130
董立勃:題材與敘事重復141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羊的永生與跨文化理解154
韓子勇:荒野筑居者167
沈葦:兩個“我”與靈魂地理191
帕蒂古麗:認同的幻影205
輯三族性、敘述與主體間性221
少數民族文學人類學批評生成的外部誘因與內在基礎223
少數民族文學人類學批評的特點和意義238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審美中國形象生產的敘事建構252
輯四文化、闡釋與觀念之維261
薩義德與薩義德的文化觀263
胡姬形象與西域文化的傳播320
享虐與權力
——當代文藝作品暴力現象的文化批評328
靜默之說(代后記)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