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19世紀來華傳教士記錄的官話方言及其歷史演變研究,都是當時活生生的漢語口語,是近代漢語研究的重要語料。它們已經是現代意義上的出版物,保存完好,印刷精美清晰,即使現在讀者閱讀起來并無障礙。這些西方作者們多受過語言學訓練,他們用印歐語的眼光考量漢語,創建漢語的語法體系,設計記音符號系統,對早期北京話語音、詞匯、語法面貌的描寫要比本土文獻更為精準。由于編寫出版年代較早,編寫者多用自創記音符號標注當時北京話的發音,非常珍貴,但是不同作者自創的記音符號很難如實重新排版,為保存原貌,本書以影印加導讀的形式出版。
“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暨早期北京話文獻數字化工程)”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由“早期北京話珍稀文獻集成”“早期北京話數據庫”和“早期北京話研究書系”三部分組成。“集成”收錄從清中葉到民國末年反映早期北京話面貌的珍稀文獻并對內容加以整理,“數據庫”為研究者分析語料提供便利,“研究書系”是在上述文獻和數據庫基礎上對早期北京話的集中研究,反映了當前相關研究的新進展。
禧在明,英國外交官、漢學家。著有《語言自邇集》,與威妥瑪合著,1886年)《華英文義津逮》(又譯:怎樣學習中國語文, 1907年)、《袖珍英漢北京方言字典》(English-Chinese Pocket Dictionary of Peking Colloquial,1910年)《開平煤礦案節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