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第2版)》主要介紹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探求人一機一環境相互協調的設計思想。主要包括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任務與原則,產品形態設計,產品造型的美學法則,產品色彩設計的基本理論,標志設計的基本原理,與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有關的人機工程學知識,產品造型設計的表現技法和主要程序,以及產品造型的質量評價。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第2版)》可作為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和管理類相關專業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同時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本書自2004年出版以來,承蒙許多高等學校教師、學生和其他讀者的厚愛,已多次印刷發行。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近年工業設計學科領域不斷拓展,研究的視野也在深入。作為教材應與時俱進,從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理念、內容、方法與技術等方面對其進行適時修訂,以及時反映有關的科技新成果,提高本書質量,使之日臻完善。
本次修訂仍力求論述嚴謹、文字精練、層次分明,重視基礎與應用,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拓寬,廣泛聯系實際,教學適用性強,注意與學科發展相適應。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
1)第一章增加插圖,使論述更加形象生動。增加產品造型設計新理念的介紹,增加電子數碼產品造型與功能關系的論述。
2)第三章部分圖例用新產品圖片替換,相應文字說明也作更新。
3)第四章增加產品色彩設計實例解析。
4)第五章增加商標在產品品牌戰略中的作用論述。部分標志圖例用新標志替換。相應文字說明也作更新。
5)第六章增加人機界面設計概念的論述。
6)第七章增加計算機繪圖內容的介紹。
為保持教材建設的連續性,本書第2版仍由原編寫人員承擔。本書由江蘇大學陳震邦教授任主編,負責全書修訂統稿,參加編寫的有江蘇大學沙強(第一章、第二章),揚州大學陳健(第三章、第五章),陳震邦(第四章),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楊冬梅(第六章),南京理工大學張錫(第七章、第八章)。全書由南京理工大學陳同綱教授主審。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時間又較倉促,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任務與發展
第三節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要素
第四節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原則
第二章 產品形態設計
第一節 形態要素及其表情特征
第二節 形態分類及審美
第三節 立體構成
第四節 形的視錯覺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五節 產品造型
第六節 造型設計的時代性
第三章 產品造型的美學法則
第一節 統一與變化
第二節 對比與調和
第三節 均衡與對稱
第四節 節 奏與韻律
第五節 穩定與輕巧
第六節 比例與尺度
第七節 產品的技術美要求
第八節 產品造型與審美
第四章 產品色彩設計
第一節 色彩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色彩的生理學基礎
第三節 色彩的心理學基礎
第四節 色彩體系
第五節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第六節 產品色彩設計
第五章 標志設計
第一節 標志的分類與特征
第二節 標志設計的基本原理與形式
第三節 標志設計的藝術表現手法
第四節 CI設計簡介
第六章 人機工程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人體參數特征
第三節 產品顯示裝置的造型設計
第四節 產品操縱器的造型設計
第五節 座椅設計
第七章 造型設計表現技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透視圖
第三節 效果圖
第四節 模型制作
第八章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程序
第一節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一般程序
第二節 造型設計中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節 工業產品造型質量評價
參考文獻
人機間的配合效率,取決于產品使用功能的設計。人與產品之間配合關系的協調程度越高,說明產品的使用功能越強。產品造型要保證產品具有最大程度的宜人性。因此,必須重視人的生理結構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產品中,凡是與人的操作(包括視覺觀察和四肢動作)發生關系的每一部分,都要在充分考慮人生理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設計。
上述的三個效率,除了產品自身的效率由工程技術設計予以保證外,其余兩個效率都與產品的造型設計密切相關。
由于產品的造型設計對于人機系統的總效率影響很大,因而產品造型所決定的產品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也就成了現代工業產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產品造型設計產生的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納入現代工業產品的質量概念,使我們從以前的“產品的質量取決于產品的物質功能”這一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產品質量的含義。其次,現代社會更注重能源與材料的經濟利用。工業造型設計這門新興學科,將給產品設計提供經濟地利用能源與材料的最佳造型方案。
由于生產與生活發展所引起的能源和材料的短缺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必然要尋求生產和生活中能源和材料充分利用的最科學的方法和產品。而拋棄了工業化建設時期工程技術和美術工藝形成的“雙重式”的產品設計方式,綜合功能、結構、材料、工藝、美學、人機工程學、經濟、市場等學科的知識,全面地考慮產品的物質功能、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現代產品的設計理論之一——產品的工業造型設計可以使人們大大地節約產品制造所需要的能源和材料。
手工業時期,產品依靠手工業藝匠們的雙手進行生產,技藝集于一人之身,從選材到制作都顯示藝匠雙手的運用和手工工具的改進。而當產業革命興起后,手工業藝匠產生了分解:一部分工人、藝匠對產品的結構、功能、材料應用、加工工藝等科學知識的占有,并在生產發展過程中,不斷補充新的技術,在逐漸形成的工程技術體系中成為工程師;而另一部分人則偏向于產品的外觀裝飾,成為后來的美術工藝師。這是工業化生產的必然結果。從此,美術工藝家以自己的藝術才能擔當了產品的裝飾工作,工程師則以自己的工程技術知識,擔當了產品內在功能、結構的設計。這就是工程技術與美術工藝所形成的對同一產品的“雙重式”設計。由于美術工藝家和工程師都從自身的角度考慮產品的設計,因而在資源、能源、生產力方面造成了重疊的浪費。我國的工業產品的設計,長時期以來,基本上是沿襲這一種設計方式。
科學、藝術的發展,導致產生了工業設計這一門嶄新的學科,才使得產品的設計進入現代設計階段。產品的小型化、多功能、簡化不必要的產品裝飾、用低檔輕盈的材料代替貴重的金屬材料、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等,不僅體現出現代工業設計珍惜資源的重要特點,而且也反映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最后,現代社會更注重產品使用者的利益和對產品的審美要求,以及產品對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