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第4版)(附盤)》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包括化學熱力學、電化學、化學動力學、表面物理化學、膠體化學、結構化學等共12章。根據學科的發展和21世紀教學改革的要求,適當強化了化學動力學、表面化學與膠體化學的內容,簡單介紹結構化學、光譜學的相關知識。全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教學基本要求的內容;第二層次是深入提高的內容,用星號標出,供教學選用;第三層次是拓寬知識面的內容,用小字印刷,供學生閱讀參考!段锢砘瘜W(第4版)(附盤)》每章后還附有英文小結及部分英文習題,供雙語教學使用。
《物理化學(第4版)(附盤)》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土壤及植物營養、環境資源、食品科學、生命科學、農藥、植物保護、生理生化、畜牧獸醫等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供生物、林業、醫學、輕工等專業的本科生或部分專業的研究生參考。
《物理化學(第4版)(附盤)》全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教學基本要求的內容;第二層次是深入提高的內容,用星號標出,供教學選用;第三層次是拓寬知識面的內容,用小字印刷,供學生閱讀參考!段锢砘瘜W(第4版)(附盤)》每章后還附有英文小結及部分英文習題,供雙語教學使用。 《物理化學(第4版)(附盤)》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土壤及植物營養、環境資源、食品科學、生命科學、農藥、植物保護、生理生化、畜牧獸醫等專業的本科生。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1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1.1 熱力學的能量守恒原理
1.2 可逆過程與最大功
1.3 熱與過程
1.4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
1.5 化學反應熱
【閱讀材料】微量量熱法測定生物活性
1.6自發過程的特點與熱力學第二定律
1.7 熵增加原理與化學反應方向
1.8 化學反應的熵變
1.9 熵的統計意義
【閱讀材料】非平衡態熱力學——耗散結構理論簡介
Summary
習題
第2章 自由能、化學勢和溶液
2.1 吉布斯自由能判據
2.2 吉布斯自曲能與溫度、壓力的關系
2.3 △G的計算
2.4 多組分體系熱力學——偏摩爾量
2.5 化學勢
2.6 氣體的化學勢與標準態
2.7 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2.8 稀溶液的依數性
【閱讀材料】土壤養分勢與水勢
Summary
習題
第3章 相平衡
3.1 相律
3.2 單組分體系
3.3 二組分雙液體系
3.4 二組分固一液體系
【閱讀材料】超臨界流體
Summary
習題
第4章 化學平衡
4.1 化學反應的限度
4.2 化學反應定溫式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4.3 平衡常數的測定和計算
4.4 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4.5 生化反應的標準態和平衡常數
Summary
習題
第5章 電解質溶液
5.1 離子的電遷移
5.2 電導及其應用
5.3 強電解質溶液的活度及活度系數
5.4 強電解質溶液理論
Summary
習題
第6章 電化學
6.1 可逆電池
6.2 電極電勢
6.3 可逆電池熱力學
6.4 電池電動勢的測定及其應用
6.5 電子活度及pH-電勢圖
6.6 生化標準電極電勢
6.7 不可逆電極過程
【閱讀材料】化學電源
Summary
習題
第7章 化學動力學
7.1 基本概念
7.2 簡單級數反應
7.3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7.4 復合反應及近似處理
7.5 化學反應速率理論
7.6 快反應和現代化學動力學研究技術
7.7 催化劑
7.8 酶催化反應
7.9 光化學
【閱讀材料】環境中的重要光化學反應
Summary
習題
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學
8.1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8.2 彎曲液面的特性
8.3 溶液的表面吸附
8.4 表面膜
8.5 表面活性物質
8.6 膠束
8.7 氣-固界面吸附
8.8 液-固界面吸附
8.9 潤濕作用
【閱讀材料1】液晶
【閱讀材料2】潤濕作用的應用
Summary
習題
第9章 膠體化學
9.1 分散體系
9.2 溶膠的制備與凈化
9.3 溶膠的光學性質
9.4 溶膠的動力學性質
9.5 溶膠的電學性質
9.6 溶膠的流變性質
9.7 溶膠的穩定性與聚沉
9.8 乳狀液與泡沫
9.9 凝膠
【閱讀材料1】納米材料
【閱讀材料2】凝膠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Summary
習題
第10章 高分子溶液
10.1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10.2 溶液中的高分子
10.3 高分子溶液的性質
10.4 高分子電解質溶液
10.5 唐南平衡
10.6 高分子對溶膠穩定性的影響
【閱讀材料】高分子物質的降解
Summary
習題
第11章 結構化學基礎
11.1 分子軌道理論
11.2 共軛分子的結構與HMO法
11.3 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11.4 次級鍵及分子自組裝
11.5 晶體的結構和性質
Summary
習題
第12章 光譜學簡介
12.1 光與光譜
12.2 原子光譜
12.3 分子光譜
12.4 拉曼光譜
12.5 核磁共振和順磁共振
Summary
習題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第1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熱力學(thermodynamics)研究各種能量相互轉換過程所遵循的規律。熱力學這個名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熱力學發展初期,為了提高熱機的效率,它只研究熱和機械功之間的轉換關系。隨著科學的發展,熱力學研究的范圍逐漸擴大,如將熱力學方法應用在工程學上稱為工程熱力學;應用在化學上稱為化學熱力學(chemi—cal thermodynamics),化學熱力學是物理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
化學熱力學的一切結論主要建立在熱力學兩個經驗定律的基礎上,它們分別稱為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這兩個定律是熱力學方法的基礎。熱力學第三定律是20世紀初發現的,它不像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那樣重要和應用廣泛,只在化學平衡的計算上有一定的應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是人們長期科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不能用任何定理為依據進行推導和證明的,是不容懷疑的客觀真理。由熱力學定律推導出的結論,沒有任何假設的成分,結論非?煽俊
熱力學方法有兩個特點:只研究由大量分子、原子構成的宏觀體系,只要知道體系的宏觀性質,確定體系的始態與終態,就可以根據熱力學數據對體系的能量變化進行計算,得出有用的結論,用于指導實踐。熱力學方法不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不研究體系的變化速率、過程、機理及個別質點的行為,這是熱力學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