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內涵,是中國智慧的集中代表。禮制的發生、發展與成熟、完善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獨特經歷,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國文明起源的基本脈絡。中國古代的禮制為什么如此發達?本書的研究表明,這種歷史現象是近萬年以來的家族組織所要求、聯盟體制所造就的必然結果。本書明確地提出,中國古代的禮制分為上中下游,并將周禮某些制度的發生推進到新石器時代,展示出考古學書寫中國早期歷史的特殊能力。
本書只是創新性探索,適用于一切關注中國歷史的人士。
本書可作為高校考古學、歷史學專業的基礎教育教材,有些認識可作為研究生深入思考的課題,為關心中國文明起源大課題的人士和追求創新與發展的學者提供了新角度、新視野、新思路、新理念。 禮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內涵,是中國智慧的集中代表。禮制的發生、發展與成熟、完善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獨特經歷,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國文明起源的基本脈絡。中國古代的禮制為什么如此發達?本書的研究表明,這種歷史現象是近萬年以來的家族組織所要求、聯盟體制所造就的必然結果。本書明確地提出,中國古代的禮制分為上中下游,并將周禮某些制度的發生推進到新石器時代,展示出考古學書寫中國早期歷史的特殊能力。本書只是創新性探索,適用于一切關注中國歷史的人士。
卜工,男,漢族,現任職于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68年插隊,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2年初留校任教。碩士學位,研究館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兼職教授。
發現與發明(代序)——為《歷史選擇中國模式》而作
自序
走進北京的歷代帝王廟(國廟引發出諸多聯想)
文明探源呼喚中國模式(資料基石線索與理念)
禮制源頭就在古禮時代(祭場禮器葬制有源頭)
家族組織孕育社會需求(兩個階段的幾個問題)
聯盟體制鑄就歷史潮流(史料與發現相得益彰)
考古研究揭示等級秩序(器物之配套藏有禮數)
神奇禮制演繹特色史詩(制度精神蘊涵軟實力)
附錄
附錄一 一個從“禮”探索中國文明起源的模式——讀《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附錄二 新思維與新天地——《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讀后
附錄三 盤活史前考古遺存的精華——《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之我見
附錄四 向世界展示中國模式——《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讀書札記
跋
走進北京的歷代帝王廟(國廟引發出諸多聯想)
大凡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數千年文明連綿不斷,經久不衰,在古代世界獨樹一幟,因之,以“禮儀之邦”而享譽全球。學術界公認西周以后中國的禮制進入到系統、規范的發展階段,并對此后的社會生活、社會進程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先秦典籍關于夏商周三代禮制的記載是歷史經驗的長期積累、觀念道德和行為準則不斷規范的結果,由于其正統的地位和廣泛的社會需求,在后來的歷史歲月中禮制及其思想反復地被加以考證,其微言大義得到了深入的發掘,其理想境界被奉為終極的、至尊的目標,成為勤勞、樸實、忠厚的中國人民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則、道德操守和推崇的信條,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成為多民族大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念,也成為中華文明長盛不衰的內在動力。
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何在?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禮制的發生與發展、完善與成熟。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獨特經歷,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國文明起源的基本脈絡,這就是《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之基本內容。中國古代的禮制是從古禮時代開始它漫長的歷程,其發生大約是在距今1萬年以來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年代之久遠為甲骨文所見的商代禮制和文獻經典的《周禮》望塵莫及。中國古代禮制不僅源遠流長,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博大的兼容性和頑強的生命力,是古代中國文化的基本內涵,是中國智慧和文化軟實力的集中代表,是唯一能夠全面開啟近萬年以來中國古史大門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