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機械創新設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國家級規劃教材。為加強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編者根據幾年來為本科生開設“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的教學經驗編寫了本書。除緒論外,《機械創新設計》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創新設計的理論基礎,包括創新基礎、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技法;第二部分是機械創新設計,包括機構創新設計和機械結構創新設計;第三部分是機械創新設計案例,列舉了6個案例,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反映了機械創新設計的應用與實踐。《機械創新設計》一般可按32學時講授。在使用時,讀者可結合具體情況對學習內容加以增減。
《機械創新設計》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非機械類專業學生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創新與設計
1.1.1 創新
1.1.2 設計
1.1.3 創新設計的特點
1.2 機械創新設計
1.2.1 本課程的性質和目的
1.2.2 本課程的內容
1.2.3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
習題
第2章 創新基礎
2.1 創造學基本知識
2.1.1 對于創造的偏見或誤解
2.1.2 創造學簡介
2.2 創造力
2.2.1 創造力的含義
2.2.2 正確認識創造力
2.3 影響創造力的主要因素
2.3.1 非智力因素
2.3.2 智力因素
2.3.3 創造性思維及創新方法
2.3.4 知識因素
2.3.5 創造環境
習題
第3章 創造性思維
3.1 思維及其形式
3.1.1 創造性思維
3.1.2 邏輯思維
3.2 創造性思維的形式
3.2.1 想象
3.2.2 聯想
3.2.3 直覺
3.2.4 靈感
3.2.5 逆向思維
3.2.6 側向思維
3.2.7 立體思維
3.2.8 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
3.3 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3.3.1 思維定式的破除
3.3.2 創造性思維習慣的培養
習題
第4章 創造技法
4.1 還原法
4.2 智力激勵法
4.3 檢核表法
4.4 列舉法
4.4.1 缺點列舉法
4.4.2 希望點列舉法
4.4.3 特性列舉法
4.4.4 綜合列舉法
4.5 組合法
4.5.1 同類組合法
4.5.2 異類組合法
4.6 移植法
4.7 形態分析法
4.8 小結
習題
第5章 機構創新設計
5.1 機構設計與創新概述
5.1.1 機構的選型
5.1.2 機構的構型
5.1.3 機構設計的原則
5.2 常用的機構
5.2.1 剛性機構
5.2.2 廣義機構
5.3 機構的組合設計
5.3.1 串聯式組合
5.3.2 并聯式組合
5.3.3 其他組合
5.4 機構的變異與創新
5.4.1 構件的變異
5.4.2 運動副的變異
5.4.3 機構的倒置
5.4.4 機構的移植
5.4.5 機構的擴展
5.5 機構再生設計
5.5.1 一般化運動鏈
5.5.2 桿型類配
5.5.3 運動鏈組合
5.5.4 機構再生設計實例
習題
第6章 機械結構創新設計
6.1 結構設計概述
6.2 結構的創新設計
6.2.1 結構的變異設計
6.2.2 結構的組合設計
6.2.3 其他結構設計
6.3 提高性能的結構設計
6.3.1 強度和剛度設計
6.3.2 工藝性設計
6.3.3 宜人化設計
習題
第7章 機械創新設計案例
案例1 爬桿(繩)機器人的設計
案例2 旱地缽苗栽植器的結構方案設計
案例3 氣動射種裝置的設計
案例4 自行車的演變與創新
案例5 汽車的演變與發展
案例6 乒乓球發球機的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