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伯林的實踐哲學的專題研究。在對伯林的實踐哲學予以整體闡釋的基礎上,本書對伯林實踐哲學中的價值多元論、非歷史決定論和“兩種自由”的實踐基礎和學理基礎予以評析。民族主義是理解伯林實踐哲學的關鍵面向,他認為民族是人的文化歸屬,但民族主義運動對自由甚至生命的毀傷又讓他陷入困惑。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是伯林展開實踐哲學思考的宏觀歷史背景,本書介紹了伯林對馬克思的歷史觀、自由觀和猶太觀的看法,并對伯林之偏頗見解的理論及心理根源加以剖析。
呂春穎,1975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2009年于中山大學取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2011年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同年到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供職,研究領域為實踐哲學和政治哲學。目前主持省部級課題兩項,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天津社會科學》、《求是學刊》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和譯文若干篇。
導言
第一章 伯林實踐哲學的學理基礎及現實背景
引言
第一節 “愛奧尼亞謬誤”與實踐智慧
第二節 概念、范疇與現實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伯林實踐哲學的三個主要方面
引言
第一節 現實的價值多元論與理想的價值一元論
第二節 決定論的歷史觀與非決定論的歷史觀
第三節 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伯林的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內在張力
引言
第一節 民族:文化認同與個人歸屬
第二節 民族:現實的政治力量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狐貍對刺猬的挑戰一一伯林視野中的馬克思哲學及馬克思主義
引言
第一節 伯林視野內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第二節 伯林視野內的馬克思主義自由觀
第三節 伯林眼中的猶太人馬克思
本章小結
結語:現實中的實踐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