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七篇:紫萸香慢、采桑子慢、女冠子慢、綠鸞歸令、繞地游慢、烘春桃李、漁父家風。書中收集了本人十多年來的散文百余篇,內容涵蓋了生活感悟(紫萸香慢、采桑子慢、女冠子慢)、教學心得(烘春桃李、漁父家風)和游學紀行(綠鸞歸令、繞地游慢)等。在“烘春桃李”篇中收集了我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班主任工作中用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情去體驗學生的情,用愛彰顯教育個性的經驗、感悟及教育心得。展現了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是學生教會我善良與關愛,教我寬容與公正,教我敬業與正道;更是學生充實著我的人格魅力和內心靈魂的敞亮。字里行間是教師這個職業帶給我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學鑄就了我今天的自信,是學生賦予我今天的從容,更是教師這個職業成就我今天的人生!“綠鸞歸令”篇中收集了我在英國留學期間的學習手記和英倫見聞。其中的文化內涵為我后期的教育教學、乃至生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
Shirley是張晚艷的英文名,學英語的通常都起個英文名,有些為了外國人叫起來方便,有些純屬趕風。我想Shirley屬于前者。Shirley是國家留學基金委英國里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西部英語教師項目2012年度學員,課程期間我們稱她為Shirley,習慣了,反而有時忘記了她還有個中文名。我把Shirley稱為“Star Participant”(“明星學員”),原因有二,一是她學業成績優秀,二是她的勤奮和文采在歷屆眾多學員中獨樹一幟(很遺憾這里不能添加微信表情!)。
Shirley來自貴州六盤水一所中學,我是里丁大學西部項目負責人兼專業輔導老師。Shirley初到里丁大學時比較低調,在一個三十多人的班里并未引起我太多注意。大概過了一個來月,Shirley周一要到當地學校實習,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她決定周日到教室把教案再演練幾遍(天下認真的老師可能對這個都不陌生)。盡管Shirley已是國內資深優秀教師(否則也參加不了這個國家項目),但畢竟是第一次到英國的學校去講課,用外語去教英語為母語的英國孩子,忐忑之心可想而知。但英國大學周末教室通常不開門,Shirley因此提出周末能否為她單獨開一下教室的門。面對這么勤奮的學員,我欣然同意。我們當時剛從Bulmershe Court校區搬往倫敦路(London Road)校區不久,我對新校區管理也還不熟,因為校園機關重重,開門一事充滿了戲劇色彩!(這個在本書“我的這個星期天”一文中有詳細描述。)從此以后,Shirley進入了我的視野。
Shirley在里丁大學留學三個月,學成回國后跟我一直保持聯系,不時把她在留英留期間或回國后所寫的一些見聞和感受通過郵件發給我。讀Shirley的文章,我被她對周圍人和事細心獨到的觀察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她的粉絲之一!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回國后能把自己在英國所學努力付諸教學實踐,并用心總結,及時通過我與之后的學員分享經驗。譬如,她指導學生做的Flowersand Poems(“花與詩”)項目的教學過程和成果展示以及她的“未見康橋”一詩(都收錄本書)。我曾讓后期學員去猜詩作者是一位男學員還是女學員(結果如何讀者可以發揮想象)。
前言
自序
第一篇 紫萸香慢
我的這十年
四十歲的溫軟
一路尋去,探索生命的歸宿
爸爸
媽媽
倫敦的春天等你來
撥一卷青書——英倫訪書記
與莎士比亞的那場邂逅
第二篇 采桑子慢
遭遇孤獨
讓我做你的天使吧!
感謝活著
關于奶粉
阿樹
太陽的味道
柚子花
小丫頭與三笑的故事
關于這個故事,只能向你說
第三篇 女冠子慢
生命的驛站
沉醉
祝福
年味兒
閱讀青春
讀書的日子
知秋
一種旁人不懂的快樂
慢慢做女人
一米時光
讀董橋
溫一盆爐火,拿文字慢慢烤來聽
春天,為你淺吟一首櫻花詞
我依然固執,做我這樣的女子
今夜秋思落誰家?
清華,我來過
看一場話劇
Sunny Side Up——寫在教師節前夕
胭脂秋
淋一場雨的酣暢
心靈的端莊與優雅——寫給中秋的月
不在微信,我離你們有多
一生仰望
聽一池清澈的憂傷
那時舊物
你若遇見青年時的我,也許不會愛上我
我與“珍妮姑娘”的十個小時
四月綠(April Green)
2014我靜靜地做這樣一個女子
只因看了你一眼
那時候,談一場紙質的戀愛
歲月清香
守住寂寞城
第四篇 綠鸞歸令(英倫訪記)
遇見春天
Isabelle印象
沖擊與顛覆
我的這個星期天
一件小事
淚(女兒的詩)
走過來的感動
未見康橋
藍色大海的味道(女兒詩之二)
寫給Ayser
生活在雷丁
布萊頓的欣喜
走出“文化差異”
一雙運動鞋
我與英國的“卡片文化”
在英國的酒吧,飲一杯文化——我與英國的“酒吧文化”
那些最感人的照片
從凡·高到莫奈——記我的一段心靈成長歷程
Shirley與她的老師
旅英的那些囿事
世界杯外話足球——也說英國的足球文化
一點愛意
無題
碎景·寵愛
當你老了
再別康橋
老爸歷險記
蘇格蘭朋友
一次難忘的會面——與大國老師的會面
女兒的牛津之旅
英國地鐵工人罷工,場面堪比中國春運
老爸老棒了!
倫敦地鐵工人罷工了
女兒逛倫敦
雷丁大學,我回來了!
英國,我們注定要離開了
第五篇 繞地游慢
麗江日記(一)
麗江日記(二)
麗江日記(三)
麗江日記(四)
從江日記之序
從江日記之母校篇
從江日記之五道小溪
從江日記之岜沙
從江日記之歡宴
從江日記之后記
行走鳳凰
開花的星星
行在泰國記
是真的可以說走就走嗎
第六篇 烘春桃李(班主任工作手記)
寫給學生W
失信的諾言
與一個男孩的對話
我哭了
撕書
沒有寄出的信
Bao Li日記(一)
Bao Li日記(二)
這樣的感動
Bao Li日記(二)
牽著你的憂郁,走出我的低靡
假如我再高考
2010屆高三畢業寄語
寫給高三(6)班的孩子們
一封郵件
她們的愛情
每個學生背后都有一個不為我知的故事
一百個深蹲
寫在
第三十個教師節——致2013級高一(1)班的全體同學
中英文化交流項目紀實——記實驗二中與英國Chiltern Edge School中英文化交流項目
教師節寫給2016屆高三(1)班全體同學的一封信
Bao Li日記(十年后)
第七篇 漁父家風
清晨的那一記耳光
當悲傷來臨的時候
這一個“忙”字.很貴
忐忑
祝福父母感恩朋友
在《倫敦的春天等你來》里,父親如是說
一份禮物讓這個生日特別快樂
陪伴一段春
我的讀書歷程
窗外書掩一天秋
“母親節”瑣事——呵護成長之遭遇青春期
生日雜敘
鞋子特大號——幽默是挫折中優雅的禮貌
《潛心篤教 時聞花香:一個教師的教育札記》:
清晨,7點不到起來,洗頭沖涼,明爽的一天從這里開始,我四字頭的歲月整裝出發。
四十個生日中。在外過的時候不多,這一次在師大的賓館里寫著畢業論文過。
內心是充滿的,在學習中過一個生日,這樣的經歷,在今后的人生中該是不多的吧。
就青年時候而言,四十對于年齡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是遙遠的,遠到僅屬于父母的年代。當它一步步走近,我才知道,四十歲,不僅僅意味著白發的可能生長,不僅僅是喝“靜心口服液”,其實,四十歲是很女人的。
四十歲,可以用溫軟來說明女人吧。
第一個“溫”字來自父母。盡管,父母老了,但是他們的愛與關懷,我一直溫暖地沐浴著,像血液,暖暖地流淌,回旋,無論在外面怎樣地談笑風生,或者淚流滿面,在情緒的最高點或最低處,我的心投靠的最是他們。無論何時想起,心很溫暖。
第二個“溫”字來自丈夫。他一直是父母之外,最疼愛我的那一個。他的愛始終溫厚,從二十歲到四十歲,溫度恒定。只是,太年輕時不懂,捉迷藏一樣地從他身邊繞開,想邂逅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只是溫而不火地笑,仿佛,他有勝的把握,任我北海、武漢周旋。最后,當我驀然回首時,他恰是燈火闌珊處等候我的那個人。因此,這一生,我最大的慶幸就是沒有錯過他,沒有錯過我的幸福。而且,他始終保持溫度。我們的日子溫熱著過。
四十歲的女人心最軟。
四十歲的女人,因為走過婚姻里的浮躁、初做母親時的惘然、創業時的艱辛,經歷了做女人的全過程。從孩子那里,學會點點滴滴地付出,學會照顧成長,學會頂戴父母的恩,知道用孩子的目光,用母親的視角看世界,看見一切可以美好、可以珍惜的東西,可以看見未來。此刻的女人,從工作中體會收獲,從收獲中明白價值。這些,都是女人用歲月換來的,換來最軟的女人心。
這個時候的女人,還軟在那幾個最貼心的閨中密友處。她們是隨了青春一起走來的,在丈夫以外的最貼心處,出現在隨意時和最需要時。有時一條短信,有時逛逛街,有時吃頓飯,有時是電話狂聊,或者是一個約會,四十歲女人的約會是屬于女友的,在某個周末的某個咖啡吧閑坐,沒有二十歲的狂熱,三十歲的奔放,保持著一種理性的嘻哈,從那些關于女人的話題中,找到女人的定義,找到女人的美好,找到女人的笑與樂。這時候的女人,慢慢坐著,慢慢說,說著老公孩子不懂的話題,說著對父母同事不能說的牢騷,說著女人最弱的角落,也說女人最軟的那份情結。
在女人的一生,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圈子是必需的,是不可或缺的,是曼麗的,也是最女人的。
我的三個死黨,和我的姐姐妹妹啊!因為你們的陪伴,我的女人生涯多姿如此!
四十歲的女人,如果以讀書養心,心,則可以沉得下去,也凝得起來,心更軟在讀書處。
四十歲的女人,摒棄了那份驕橫,那份脆弱,少了一些奔波、一些抱怨,多了一點柔曼、一點堅韌、一點擔當、一點平實;有淺淺的幽,淺淺的雅,淺淺的留香弱弱襲來。
女人四十最溫軟。
致所有關心和愛護我的人們,你們的祝福我都收到,快樂也收到,這個生日因你們而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