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超級IP的挖掘、培育、打造、引爆, 并高價值應用、開發寶典, 從兩條線進行專業講解: 一條是IP打造線, 如何從零開始, 從無到有, 從尋找、挖掘, 培養IP, 到一夜成名, 舉國皆知, 并進行高價值的應用和開發, 高效商業變現和產業鏈的打造。一條是IP案例線, 對近幾年比較火爆的IP, 如《瑯琊榜》、《小時代》、《盜墓筆記》、《papi醬》、《小岳岳》, 還有最近的熱劇《余罪》等, 進行深入剖析, 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
精彩經典的案例分析,破解國內20個*熱門IP的DNA特質!
100多個技法深入剖析!一本書搞定超級IP的痛點難點!
300多張圖解全程解析!一本書讀懂超級IP的運用技巧!
寫作驅動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縮寫,最開始對它概念的定義是“知識產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概念不斷更新換代,在當前的環境中人們談論“IP”時顯然并不局限于知識產權方面,一句話、一首歌、一本書、一個故事、一部電影等都可以被稱為IP。
那么到底該如何定義IP?從默默無聞到廣泛流傳,IP是如何形成一股互聯網熱潮的?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該如何從無到有打造一款超級爆款IP?想要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全面深刻地認識IP發展、了解IP案例、分析IP發展趨勢,本書正是基于讓大家熟悉了解IP的目的而編著。本書主體內容框架如下。
通過本書的介紹你會發現,IP已經成為互聯網運營的戰略性資源,很多企業的投資和未來發展都是圍繞IP展開的,比如騰訊關于IP的“泛娛樂”戰略,小米、樂視構建的IP生態圈。企業能借助IP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IP品牌形成相關的生態產業鏈。所以有人說“無IP,無發展”,未來的發展必將是IP的天下。
本書特色
(1) 內容豐富,有10大專題講解:本書體系完整,從介紹IP概念著手、配合案例分析、解析IP運營模式;以IP為核心,以IP打造為目標進行了10章專題的內容詳解,幫助讀者正確認識“IP”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 解析生動,350多張圖片全程圖解:本書從各個環節全面解析IP內容,通過由淺入深地逐步分析以及350多張圖片進行介紹,直觀、清晰、詳細地指導讀者了解和熟悉打造IP的技巧。
(3) 內容全面、專業性強、50多個典型案例:本書配合許多真實的IP案例,讓讀者深刻認識IP在生活中的意義;通過各大互聯網巨頭在IP領域的戰略布局,解析IP產業的發展潛力和未來趨勢。
圖解提示
本書是一本側重認識和打造IP的寶典,主要采取全圖解的方式進行介紹。圖解能方便讀者形成直觀認識,讓讀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本書的重點內容。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圖解的內容和結構,根據圖解的關鍵詞充分理解圖解表達的重點,從而節省閱讀時間、獲得閱讀快感。
作者信息
本書由柏承能編著,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鄧鵬、劉勝璋、劉向東、劉松異、劉偉、盧博、周旭陽、袁淑敏、譚中陽、楊端陽、李四華、王力建、柏承能、劉桂花、柏松、譚賢、譚俊杰、徐茜、劉嬪、蘇高、柏慧等人,在此表示感謝。由于作者知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更多溝通和交流。
編 者
柏承能,IP深度研究者、實戰者,資深IP營銷專家,長期致力于IP、網紅、自媒體、直播平臺、主播等營銷和運營,對于人物IP的挖掘、培育、打造、高價值開發,以及商業變現和產業鏈的布局,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第1章 IP熱潮:互聯網時代的IP 1
1.1 IP的衍變 2
1.1.1 從“IP”到“泛IP” 2
1.1.2 網紅經濟 6
1.1.3 表情包“阿貍” 8
1.2 IP興起的平臺支持 11
1.2.1 微信公眾號 11
1.2.2 新浪微博平臺 13
1.2.3 網絡直播平臺 15
1.2.4 新聞媒體平臺 18
第2章 IP內涵:熱潮背后的秘密 25
2.1 什么才是好IP呢? 26
2.1.1 內容優質度 26
2.1.2 產品延伸性 29
2.2 超級IP的形成條件 35
2.2.1 具有核心價值觀 35
2.2.2 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36
2.2.3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39
2.3 爆款IP的盈利模式 41
2.3.1 社交引流 41
2.3.2 孵化捧紅 43
2.3.3 運營變現 45
2.3.4 papi醬自媒體廣告 46
第3章 IP價值:發現挖掘IP價值 49
3.1 個性化角度看IP 50
3.1.1 用個性吸引關注 50
3.1.2 《萬萬沒想到》
就這樣紅了 53
3.2 共鳴性角度看IP 54
3.2.1 用共鳴傳遞情感 54
3.2.2 《水滸傳》的俠義共鳴 58
3.3 趣味化角度看IP 60
3.3.1 趣味才是硬道理 60
3.3.2 《憤怒的小鳥》的簡單
趣味 62
3.4 生命力角度看IP 64
3.4.1 生命力決定未來 64
3.4.2 “古城鐘樓”的
無聲落幕 66
3.5 從文化角度看IP 67
3.5.1 文化形成產業 67
3.5.2 《舌尖上的中國》的
美食背后 69
第4章 IP打造:從無到有打造IP 71
4.1 從內容優質出發 72
4.1.1 內容為王的時代 72
4.1.2 網劇《余罪》的爆紅 75
4.2 從渠道推廣著手 78
4.2.1 多渠道推廣 78
4.2.2 王寶強做客斗魚直播 84
4.2.3 吳曉波“跟我賣酒吧”的
運營 86
4.3 打造IP產出鏈 88
4.3.1 IP內容的系列化產出 88
4.3.2 漫威公司的超級英雄 91
4.3.3 筷子兄弟《老男孩》
《小蘋果》 92
4.3.4 同道大叔的星座文化IP
系列產品 95
第5章 IP開發:IP的商業化開發 97
5.1 IP的商業化 98
5.1.1 上游創作領域 99
5.1.2 中間開發環節 104
5.1.3 下游消費市場 106
5.2 IP的改編之路 107
5.2.1 IP影視改編 107
5.2.2 IP游戲開發 113
5.3 IP開發案例《盜墓筆記》 118
5.3.1 《盜墓筆記》的
改編之路 118
5.3.2 《盜墓筆記》網劇 119
5.3.3 《盜墓筆記》電影 119
5.3.4 《盜墓筆記》手游 120
第6章 IP運營:成就價值最大化 121
6.1 運營IP擴大影響 122
6.1.1 運營擴大價值 122
6.1.2 薛之謙的廣告 124
6.1.3 凡客鬧鐘的提醒 126
6.1.4 網絡主播的興起 128
6.2 獨創IP的專屬故事 130
6.2.1 通過故事吸引粉絲 130
6.2.2 “星巴克”產品故事 132
6.2.3 “谷阿莫”電影系列
故事 133
6.2.4 “偉大的安妮”的
真實故事 134
6.3 打造IP的品牌價值 136
6.3.1 IP向品牌的延伸 137
6.3.2 幸美股份與網紅合作 141
6.3.3 名人店一鍵式購物——
繁星優選 143
第1章 IP熱潮:互聯網時代的IP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IP這一概念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并且“越炒越熱”逐漸廣為人知。
本章將從我們所接觸到的IP說起,介紹從IP到泛IP的變化,以及背后支撐IP熱潮的各種平臺。
1.1 IP的衍變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興概念層出不窮,對于接觸互聯網較多的人們來說,IP這一概念,從開始產生到廣為人知,似乎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地不知不覺,卻又奇快無比。
1.1.1 從“IP”到“泛IP”
IP在狹義上,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的英文簡寫,意指“權利人對其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各種發明創造、藝術創作,乃至在商業中使用的名稱、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權利人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早在1976年世界知識產權局成立后,國外便已經廣泛使用IP這一概念了,IP概念卻是在2013年以后才漸漸進入我國的視野。國內IP的發展如圖1-1所示,是以網絡文學為起點的,其后衍生到影視、漫畫、游戲、音樂等各個行業,如今衍生到“人”身上了。
圖1-1 國內IP的發展
下面將從“文學IP”說起。“文學IP”起源于網絡小說的興盛,其中盜墓類小說可以說是一個代表。例如,盜墓小說的鼻祖《鬼吹燈》是在網絡文學上最早具有IP屬性的網絡小說之一。讀者們對《鬼吹燈》的喜愛,造就了它的流行和火熱,那時候小說還是以紙質為主,而且在大街小巷各個書店里,《鬼吹燈》系列的紙質圖書,不管是購買量還是借閱量都是最火熱的。
《鬼吹燈》系列分為上下兩部,兩部共計有八本分冊,如圖1-2所示分別是:《精絕古城》《龍嶺迷窟》《云南蟲谷》《昆侖神宮》《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
圖1-2 《鬼吹燈》系列圖書
一個“文學IP”火了以后,對它進行漫畫、游戲、影視等各種形式的改編,似乎也變得水到渠成了。《鬼吹燈》極高的知名度,使它被稱為優質“文學IP”。下面將從“鬼吹燈IP”的各種改編為例進行分析,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IP”這一概念的變化。
(1) “鬼吹燈IP”漫畫改編:如圖1-3所示,是由著名漫畫家林瑩操刀的《鬼吹燈》漫畫版。
圖1-3 《鬼吹燈》漫畫版
(2) “鬼吹燈IP”游戲版改編:如圖1-4所示,是由九游開發、影星姚晨代言的《鬼吹燈》游戲版網頁畫面。
圖1-4 《鬼吹燈》游戲版
(3) “鬼吹燈IP”的影視化改編,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原著IP影視化改編后,電影取得了很高的票房。
如圖1-5所示,是改編自《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由趙又廷、姚晨、唐嫣、李晨主演,陸川執導的電影《九層妖塔》。
圖1-5 電影《九層妖塔》
如圖1-6所示,是改編自《鬼吹燈》后四部,由陳坤、黃渤、舒淇、楊穎、夏雨領銜主演,烏爾善導演的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
圖1-6 電影《尋龍訣》
通過《鬼吹燈》從“文學IP”到“漫畫IP”“游戲IP”“影視IP”等領域的發展,我們對IP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在火爆的IP熱潮下,“人物IP”不知不覺產生了,并潛移默化地被人們所接受。那么這里就有幾個問題了,“人”怎么和“知識產權”掛上鉤了呢?移動互聯時代IP不斷地發展,如今的IP還是簡單的“知識產權”嗎?
這兩個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名人大咖們對IP的不同詮釋和解說,來全面系統地理解IP,從而在心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下面,讓我們來聽聽大咖們是怎么解說IP的。
“IP其實是凝結了作者創作作品的價值。這個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是一個好現象。”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法律部主任孫浩
“通常意義上,IP是結果,已隱含連接屬性。從小眾到大眾,是連接的一種結果。因此,超級IP其實已在定義這個時代的流量法則。”
——《場景革命》吳聲 北大演講
“中國互聯網發展18年,從之前完全無序的不重視知識產權,到現在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雖然現在問題還沒得到完全解決,但是已經很明顯在改善。只有這樣,整個互聯網商業模式才能成型,才能從影視、文學、游戲、動漫、音樂等領域延伸構成一個交織的、分層次的新生態。”
——騰訊CEO馬化騰 烏鎮世界互聯網峰會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