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中心療法:100個關鍵點與技巧》在討論以人為中心療法的經典理論之前,首先對支撐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原理和哲學思想進行了思考。進而討論了如下領域的內容。?人的模型,包括心理和情感困擾的根源;?建設性改變的過程;?對以人為中心理論的發展和完善進行了評述;?兒童發展、自我加工和自我完型風格;?存在品質以及立足于關系深度的工作。對這一方法的批評觀點被強調也被反駁,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也被討論。新增加的*后一部分是關于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趨勢和發展,包括:?對抑郁的咨詢;?以人為中心療法的社會維度;?與經歷嚴重和持續困擾并處于困難邊緣的人有關的以人為中心實踐;?對相關研究進行評述。貫穿本書的是以人為中心療法相關的大量研究文獻,這些研究正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以人為中心療法:100個關鍵點與技巧》特別適合心理學專業學生、學者以及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從業者參考,對于想充分了解以人為中心療法(這一主要心理治療模型之一)的讀者也會大有幫助。
《以人為中心療法:100個關鍵點與技巧》是引進英國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學經典系列心理咨詢與治療100個關鍵點譯叢中的一個分冊,與APA那套心理咨詢系列偏重理論性不同,本書以要點式呈現以人為中心療法的關鍵點與技巧,特別推薦給受訓中的心理咨詢師與治療師以及執業心理咨詢師參考。
前言
本書第一版廣受歡迎,我很想對它作進一步的修訂,便產生了本書第二版。因為第二版中包括了新的內容,這就意味著要舍棄一些舊版本中的內容,這是一個挑戰。但是,以人為中心療法仍然保留了豐富的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Person-Centered and Experiential Therapies》雜志持續茁壯成長并跟蹤了這一領域新的發展、新的支持性證據以及更多其他內容;像其他出版公司一樣,專門出版心理健康類書籍的PCCS Books出版公司繼續增加他們以以人為中心為標題的產品和產量。和以前相比,有更多國家的和國際性的會議來收集有關以人為中心方法的各種信息。所有這些及其他資源都促成了與以人為中心療法和以人為中心方法的相關成果的不斷增長。我的任務是在保留第一版中所有有價值內容的同時,對這一領域不斷增長的成果及相關重要內容作出響應。所以,在本書中你會發現參考文獻(因為參考文獻曾被評價為一種重要資源,從中可以獲得更多信息)已經進行了更新,包括了自從本書第一版出版以來的新出版著作(主要應用于本書的第1~4部分),第6部分有關生活事件反應處理的內容被濃縮,這樣做是考慮到第7部分所包含的內容強調了較新的發展、進展和理解,理應擴充。這些較新的進展中,包括在英國新出現的第一種非認知行為療法(non-CBT),這種治療形式被作為改善心理治療途徑項目(IAPT)的一部分,該項目強調以人為中心療法社會性的一面,使以人為中心療法有效應用于那些經歷持久、嚴重心理疾病的人。同樣在本書中,你將會發現與以人為中心療法相關的最新參考文獻。
保羅·威爾金斯
(Paul Wilkins)
第一版前言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羅杰斯和他的同事們發展出一種當時被稱為來訪者中心療法(前期稱為非指導性治療)的方法。從那時起,圍繞最初的概念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相關的方法,主要包括焦點療法、經驗療法以及過程-體驗式療法。這些方法都將在本書中涉及,尤其在與理論有關的部分會著重討論。
在英國,本書聚焦的內容通常被稱為以人為中心療法,它是一種治療方法,該方法的理論和實踐核心是非指導性態度,該方法被廣泛教授和實踐。當該方法首次被介紹到英國時,除增加了一些新的思想和實踐外,實際上與(經典)來訪者中心療法緊密相關。這些新的思想和實踐包括:對以人為中心精神病理學理解的新進展、對建設性人格改變所需要的充分必要條件的再思考、與患有接觸缺陷(障礙)(contact-impaired)的人一起工作的相關研究的新發展,以及對治療師/來訪者關系改善有幫助的實質性改進方法。為了聚焦于本書的核心內容,我有意放棄了以人為中心療法家族中的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治療過程中將經驗(experiencing)作為核心的方法。具體包括源于簡德林(Gendlin, 1978&1996)工作成果的焦點取向方法(focusing-oriented
approaches),以及許多近來被關注的方法,如珀頓(Purton,2004)的過程-體驗式療法(process-experiential approaches),該方法的基礎是賴斯(Rice,1974)的研究以及賴斯近年來的支持者如格林伯格和埃利奧特(Greenberg
and Elliott)(Elliott et al.,2004b)、倫尼(Rennie,1998)和沃斯利(Worsley,2002)等人的研究成果。這些方法影響巨大,其使用遍及整個歐洲大陸,《Person-Centered and Experiential Psychotherapies》雜志是一個介紹他們原創工作的最好資源(實際上,該雜志論文覆蓋了以人為中心方法的全部范圍)。本書對焦點療法、過程-體驗式療法以及相關方法參考較少的原因極為簡單,就是它們已足夠豐富和多樣化,以至于值得用一本單獨的書來介紹它們。
所以,在這本書里詳盡呈現的100個關鍵點覆蓋了經典以人為中心理論,以人為中心理論的最新進展,對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批評(也包括對這些批評的反駁),以人為中心實踐的原則,有關以人為中心療法怎樣和為什么應用于具體來訪者(根據他們對生活事件的反應)的陳述性案例,此外還包括對以人為中心療法有效性研究證據的一個簡短評述。盡管對于絕大多數關鍵點應該呈現什么樣的內容我是清楚的,例如,它們應該包括一個對以人為中心理論的縝密探索,應該覆蓋這些方法的主要實踐成就,也至少應該包括節選的理論和實踐進展的主要趨勢,但僅僅精選出100個關鍵點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我希望我最終的選擇能夠讓讀者滿意。
當思考和實踐應用以人為中心療法時,本書提供了該方法的綜合性認識。本書不僅對受訓中的以人為中心治療師有用,對這一方法的實踐者(執業者)以及想要一本包含該方法主要內容的入門參考書的任何其他人也都是有用的。
保羅·威爾金斯
(Paul Wilkins)
保羅·威爾金斯(Paul Wilkins)是一位以人為中心方法的專業研究者、實踐者及管理者,徹斯特大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知名講師。
第一部分 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基本認識論、哲學觀及原理001
1以人為中心療法植根于以人為中心方法002
2以人為中心療法發端于對權威和傳統觀念的尖銳挑戰004
3以人為中心方法是一個由多種療法組成的家族006
4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哲學基礎009
5支撐以人為中心療法的非指導性原則012
6權力以及權力的使用是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核心016
7以人為中心框架中技術使用的適宜性問題020
第二部分 經典以人為中心理論023
8以人為中心的治療實踐都是以羅杰斯及其同道的經驗研究與觀察為基礎的024
9實現傾向是以人為中心療法方法核心中的關鍵概念026
10羅杰斯的19條建議以及與以人為中心的變革觀念(concepts
of change)相一致 的人格理論028
11自我概念在以人為中心理論中仍然很重要031
12價值條件的獲得與否是心理與情感困擾的根源034
13有關治療性改變的六個充分必要條件036
14對于六個充分必要條件,偏愛其中某個可能都是錯誤的038
15在以人為中心療法中,對(心理)接觸的需要常是被忽視的先決條件,建立接觸就是建立關系040
16來訪者本身的不一致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不一致的意識(敏感或者焦慮)對治療來說是一種必要條件 043
17治療過程7階段的劃分為治療師提供了指導,為治療性改變提供了模型045
18為了確保治療的效果,治療師必須在其與來訪者的關系中是一致的。這里強調的是是一致的人而非做一致的事048
19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以人為中心療法能否實現的關鍵挑戰051
20共情是對以人為中心療法治療師的基本要求053
21治療師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的有效性取決于他們被來訪者所感知的程度056
22在以人為中心的理論中,移情沒有作用或作用極小058
第三部分 回顧與反思:以人為中心理論的優勢061
23以人為中心療法是一種被積極研究和發展中的理論062
24以人為中心方法形成之初就根植于對兒童發展、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的理解上064
25存在是指這樣一個時刻,各種充分必要條件的整合引起了轉變性效果067
26有人認為,在經典的以人為中心理論中,將個體/自我看作獨立實體的觀點是不完整、被過分強調并受限于文化的070
27個體將構成多維度自我模型,而并非單一自我模型072
28共情被認為是多層面、復雜的,要切記共情理解是有效治療的關鍵074
29盡管并不被基礎假設所提倡,但來訪者針對治療師一致性的溝通和感知最近引起了注意076
30無條件積極關注已被重新思考和評估078
31以人為中心療法根植于一個哲學和臨床傳統:彼得·施密德的工作080
32在以人為中心療法實踐中,盡管診斷無一席之地,但評估卻是必不可少的倫理責任083
33以人為中心理論涵蓋了理解精神病理的方式,這使其區別于處于支配地位的醫學模型085
34先期治療與心理接觸是以人為中心治療方式的核心087
35來訪者的不一致可以以各種方式理解,是心理與情感困擾的一個誘因090
36來訪者的加工風格導致心理與情感困擾092
37心理與情感困擾源于環境、社會,與權力、無權力感有關094
38在一定程度上,以人為中心實踐的延伸緊緊圍繞關系深度這一概念096
第四部分 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批判與反駁099
39建立在誤解之上的以人為中心療法曾飽受詬病100
40以人為中心療法在治療時并未暗示人的發展存在理想完美狀態102
41以人為中心理論中的先進模型不能夠解釋精神病理學,并引發了一種非專業的忽視評估的傾向,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04
42以人為中心理論不認為人性本善,也不會在治療中因過度樂觀而不預見來訪者的破壞性驅力并回避挑戰107
43羅杰斯提出的充分必要條件曾飽受質疑109
44以人為中心療法產生于特定的文化環境,這一點限制了它的相關性和適用性111
45沒有移情的以人為中心療法是蒼白空洞的113
46非指導性的態度是虛假的,且是對治療權力的無理 否定115
47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治療師在治療關系中展現出了對權力的關心是錯誤的理解和誤導 117
48對于焦慮但健康的人來說,以人為中心療法是一種緩和的治療方法,但對于許多真正患病的人來說,它又缺乏深度和嚴謹性119
49以人為中心實踐只是純粹的反射,這種技術收效甚微 121
50因為執迷于非指導性,以人為中心療法實踐的界 限日益模糊124
第五部分 以人為中心實踐127
51盡責的以人為中心實踐需要強大的理論基礎、特定態度和個人特質128
52在以人為中心的實踐中,咨詢和心理治療兩個詞在很多情境中都會出現,兩者可以互換129
53以人為中心實踐的第一步是對以人為中心理論的全面認識131
54以人為中心的從業者是與來訪者而非病人一同工作133
55以人為中心實踐的目標是提供一種有治愈性的關系135
56以人為中心療法依賴于治療師是什么而非治療師懂什么137
57在以人為中心療法中,與新來訪者開啟會面是一個卷入和被卷入的過程139
58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協議和結構141
59以人為中心實踐的評估143
60建立信任146
61實踐中的非指導性148
62來訪者是自己的專家,是自我成長和治愈的積極力量151
63以人為中心治療師的工作是跟隨來訪者,撇開理論認識和其他專家知識153
64成功的治療需要所有充分必要條件155
65實踐中的接觸157
66治療師的接觸有效性159
67來訪者的接觸有效性161
68接觸難以接觸的來訪者163
69處理來訪者的不一致性165
70作為治療師在關系中保持一致和整合167
71發展和增強治療師的一致性169
72做一致性回應171
73治療師在多方面的一致性173
74治療師在以人為中心療法中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披露176
75發展你的無條件積極自我關注178
76發展無條件積極關注180
77實踐中的無條件積極關注:關注來訪者的全部182
78實踐中的無條件積極關注:避免正面強化和偏愛184
79實踐中的無條件積極關注:避免拯救無助感186
80接納來訪者的全部:無條件積極關注和自我完型188
81發展你的共情190
82交流你的共情理解192
83促進來訪者對治療師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的感知194
84治療師提供的條件是一個整體:準備、促進存在和(或)關系深度196
第六部分 有關生活事件反應的以人為中心理論與實踐199
85以人為中心療法和通用的方法200
86以人為中心方法與來訪者生活事件引起的問題202
87以人為中心療法與對生活事件的情緒化反應205
88解決生活事件行為反應的以人為中心策略207
第七部分 新發展、優勢和理解:為21世紀擴展以人為中心理論211
89在抑郁癥咨詢中,以人為中心療法有被實證證實的作用212
90以人為中心方法是一種積極心理學214
91以人為中心療法認為精神或者情感困擾來源于所處的社會和(或)環境217
92以人為中心療法有社會維度219
93以人為中心療法很適合遭受嚴重和持久心理困擾的人221
94以人為中心實踐和嚴重持久的心理困擾223
95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廣泛應用225
96以人為中心療法和其他治療方法的結合227
97研究證實以人為中心療法是有效的229
98以人為中心療法至少與其他療法同樣有效232
99以人為中心療法是一個有活力的、不斷發展以滿足21世紀人們需要的療法:經驗和超越234
100以人為中心療法還有待繼續發展237
參考文獻239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表258
譯后記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