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歲時之屬第一冊。 禮俗者,禮儀之于風俗也,乃言指民間習慣形成的具備禮儀特點的習俗。從人類學角度考察,禮俗應當先于禮制而產生,可以自在自為地傳承與發展,并成為禮制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即所謂俗先與禮,禮本于俗,而“禮失求諸野”。因而,“禮制”之壤當在“風俗”,但二者之區別應在于是否得到官方認可并制度化;而“禮俗”的概念則應當是介于“禮制”與“風俗”之間,是以民間生活為基礎、以禮儀制度為主導的,在一定程度上兼具形式的自發性和內容的復雜性特點,有利于創造與維系井然有序、溫馨美好的世俗社會生活。故《荀子》云“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荀子?非十二子》),“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則修長幼之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導寬容之義。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如是則賢者貴之,不肖者親之”(《荀子?儒效》)。自漢代應邵《風俗通義》以來,歷代學人多有述其所聞、條其所遇之禮俗者,或筆記偶及,或著述專論,數量之伙,可汗馬牛也。今特設“禮俗卷”以集其精華。
《中華禮藏》是我國迄今為止一次對中華古代傳統禮學文獻進行全面調查、分類、整理、點校、研究、出版的大型文化研究與出版工程,是中華禮學文獻的集大成者。本項目收錄中國先秦至清末所有禮學典籍近3000種,以歷史上版本為底本,綜合其他版本及前人的校勘成果,通過錄入、點校,并加題解介紹文本背景、版本流傳以及作品大略,按照九類十卷:禮經卷、禮論卷、禮器卷、禮樂卷、禮術卷、禮制卷、禮俗卷、家禮卷、方外佛教卷、方外道教卷9卷52屬予以編纂,成書采用16開繁體橫排精裝,共出50冊《中華禮藏(精華編)》,約3000余萬字。根據整理進程,計劃分5輯出版,第1輯10冊,具體為:
《中華禮藏·禮經卷·儀禮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儀禮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樂卷·樂典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樂卷·樂典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術卷·堪輿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周禮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周禮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制卷·總制之屬·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