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相關因素臨床干預方略》:
1.乳腺癌的臨床表現
1)乳腺腫塊
乳腺內發現腫塊是門診患者最常見的主訴,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腫塊首診。臨床上的乳腺腫塊,是指在體外通過觸診可感知的,具有與周圍正常乳腺組織不同物理形狀的團樣、塊樣或者增厚樣的異常結構。為確定腫塊的性質,應對腫塊的位置、形狀、大小、質地、活動度、單發或多發、生長速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是否同時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等情況作全面的評估。其他與腫塊產生過程相關的因素也是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依據,包括有無相應部位外傷史、腫塊大小、質地、有無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有無壓痛,有無近期服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服藥史和服保健品史等。
以腫塊為表現的常見乳腺疾病有乳腺癌、分葉狀腫瘤、導管內乳頭狀瘤、纖維腺瘤、乳腺漿細胞性乳腺炎、脂肪壞死等,不同疾病所產生的腫塊癥狀在其性質、直接或間接征象、產生過程、伴隨癥狀等會有所不同,可以借此鑒別。相關的影像學檢查,如X線攝像、B超、磁共振可幫助做出正確的診斷。良性病變可有明確邊界(如纖維腺瘤、導管內乳頭狀瘤、脂肪瘤等),低度惡性的乳腺分葉狀瘤、一些分化良好的乳腺癌和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如髓樣癌)也可表現為邊界清楚、表面光滑的腫塊。乳頭內腺瘤表現為乳頭內的小圓形結節,質地韌,邊界清。導管內乳頭狀瘤可以表現為乳暈下小圓形、質地軟的小結節,有時導管內乳頭狀瘤在大導管內沿導管縱向生長,呈乳暈下條索樣腫塊,質地軟或稍韌,邊界清。分葉狀腫瘤可呈類圓形,伴分葉,部分區域在體表可感知有囊性感,一般不伴有表面的皮膚粘連,對于稍大的腫瘤可表現為局部乳腺皮膚的隆起。大多數乳腺癌為無痛性,單發,質硬,邊緣不規則,表面欠光滑腫塊。對于浸潤性癌多伴有表面皮膚的粘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早期乳腺癌在臨床上無任何腫塊的表現,僅在影像學上表現出可疑病灶,如惡性鈣化灶、結構扭曲等改變,這類乳腺癌稱為臨床觸診陰性乳腺癌(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因此腫塊并不是乳腺癌的必要條件。
2)乳頭溢液
非妊娠期從乳頭流出血液、漿液、乳汁、膿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稱為乳頭溢液。以乳頭溢液為主訴者占乳腺外科門診患者的10%左右,是乳腺疾病重要的癥狀。非妊娠哺乳期的乳頭溢液發生率為3%~8%,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具有一定的臨床和病理學價值。乳腺導管尤其是大導管上皮增生、炎癥、出血、壞死及腫瘤等病變都可能發生乳頭溢液。常見的疾病有導管內乳頭狀瘤(周圍型和中央型)、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癥(漿細胞性乳腺炎)和乳腺癌。乳頭溢液的部位、量、性狀和顏色對診斷有指導意義。顏色上常見的有透明清水樣、黃色(淡黃色到深黃褐色不等)、紅色(粉紅色到深紅色不等)、咖啡色(從淺褐色到深褐色不等)甚至黑色。溢液可出現在單側或雙側乳頭,溢液導管數目可分為單導管或多導管。雙側乳頭的多導管溢液多呈透明水樣或乳汁樣,如無觸及乳腺腫塊、無乳頭乳暈小結節或條索樣感,多為全身性或者藥物所致。須追問有無服藥史,查泌乳素水平,對高泌乳素者可行垂體MRI檢查排除神經內分泌疾病。單側乳房多孔溢液多為乳白色、透明漿液性、淡黃色等,如無陽性體征,多為導管擴張所致,對于這樣的患者可隨訪。單乳單孔溢液者,可以是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癌、導管擴張等引起,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黃色和紅色溢液。對于主訴為血性溢液者需引起重視,即使是一過性出血。對于黃色或水樣溢液者也應追問有無血性溢液史。
乳腺癌原發于大導管或為導管內癌者合并乳頭溢液較多,部分因溢液污染內衣而為患者發現。乳腺癌以乳頭溢液為唯一癥狀者少見,多伴有乳腺腫塊。因此,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或者伴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應注意近乳腺中央區有無邊界不清的腫塊,或者由乳頭向周圍伸展呈扇形分布的局部增厚樣腫塊存在,伴或不伴表面皮膚粘連,輕壓近乳頭側的病灶可見乳頭溢液,存在上述表現者應考慮早期乳腺癌可能。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妊娠中晚期婦女在高水平的性激素作用下,乳腺導管上皮過度增生,少數患者可出現血性乳頭溢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