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麥肯錫方法》的姊妹篇,在《麥肯錫方法》的基礎上,作者以外部人的角色傳達了麥肯錫意識,針對界定問題、設計分析內容、數據收集、解釋結果、匯報、團隊管理、客戶管理、自我管理等不同的內容,借鑒《麥肯錫方法》此書給出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并有實戰練習的小貼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修正自我職業管理的案頭書。
麥肯錫并不神秘,方法論鑄就神奇。 麥肯錫對于管理學界的意義如同卡地亞之于珠寶界的意義,其具有傳奇色彩的戰略智囊團培養了一大批世界頂級的管理者和商界領袖。 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大前研一和卡岑巴赫。在這里形成了他們的清晰邏輯和敏銳洞察力:商界巨子——IBM的郭士納、美國運通的哈維·格魯布,把麥肯錫思想成功地運用于世界頂級公司 “麥肯錫學院叢書”首度揭開了麥肯錫嚴守的管理技巧的神秘面紗,讓每個人都能像麥肯錫顧問一樣思考,解決從生活到工作、從簡單到棘手的各種問題。 同名英文原版書火熱銷售中:The McKinsey Mind
1999年2月,管理咨詢巨頭麥肯錫公司前咨詢顧問艾森·拉塞爾所著的《麥肯錫方法》出版。此書不乏幽默地將麥肯錫校友的軼聞趣事與作者本人的回憶相結合,闡述了麥肯錫咨詢顧問用以幫助客戶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各種技術。《麥肯錫方法》一書,還生動描繪了在公眾面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麥肯錫公司不為人知的生活畫面。
《麥肯錫意識》是對《麥肯錫方法》的拾遺補缺。前一本書,主要是以一個典型的項目(麥肯錫稱為engagement)為背景,闡述麥肯錫的咨詢方法。它從獲得項目開始,一步步推進到麥肯錫解決方案的實施。該書還簡要討論了麥肯錫咨詢顧問處理棘手商業問題的思路。
自然而然,《麥肯錫方法》更多是在描述,而非指導。《麥肯錫意識》則反其道而行之。《麥肯錫方法》一書談及的是麥肯錫做什么,《麥肯錫意識》一書則介紹如何在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組織運作中運用麥肯錫的各種技術。為此,我們依靠《麥肯錫方法》中的知識,但角度有所不同,這在引言部分后將予以解釋。不過此刻,希望你放心,如果你沒有讀過《麥肯錫方法》一書,同樣能夠理解本書,從中受益。‘實際上,在本書每節的開頭,我們都總結了《麥肯錫方法》中的相關經驗,并在附錄B中逐條列出。
任何人均可運用《麥肯錫方法》(和《麥肯錫意識》)中闡述的解決問題技術和管理技術;你不一定非得是(或曾經是)該公司的員工。我們還承認,麥肯錫的確與眾不同。它的咨詢顧問所能調取的資源,在其他公司中甚至是高管也無法使用。它采用平行組織結構,允許初級顧問做出決策和表達意見,這種方式在等級森嚴的工作場所,簡直是不可能的。而在與客戶共事期間,該公司顧問獲取資源與行動的自由,連大多數公司的高管也望塵莫及。考慮這些,我們認識到,要繼《麥肯錫方法》之后寫出《麥肯錫意識》,我們必須對它有所調整,以適應并不享有麥肯錫獨特優勢的組織之需。
幸運的是,要得到這方面的啟發,我們不必舍近求遠。眾多麥肯錫校友在離開公司后,在新的工作中成功實施了麥肯錫的技術與策略。在為撰寫本書進行的考察期間,有超過75位麥肯錫校友接受了我們的訪談或回答了我們的調查問卷。離開麥肯錫以來,他們已成為世界各地商界和政界的CEO、企業家或高層決策者。如果說有人能告訴我們,在麥肯錫之外,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那就是他們,而且,他們的確也這樣做了。
因此,在本書中,我們介紹的解決問題流程和決策程序,以麥肯錫取得巨大成功的方法為基礎,同時又依照麥肯錫校友后來的職業生涯中的經驗,根據“現實世界”進行了調整,我們相信,這些流程和程序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你還會學到在自己的工作中實施這種流程所需的管理技術,以及能讓你在組織內交流觀點的匯報策略。
艾森·拉塞爾(Ethan M. Rasiel)曾任麥肯錫公司咨詢顧問,其客戶包括金融、電信、計算機和消費品領域的眾多知名公司。在加入麥肯錫之前,這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曾任倫敦水星資產管理公司股權基金經理,也曾是一位投資銀行家。
保羅·弗里嘉(Paul N. Friga)現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克南-弗拉格勒商學院副教授,主講管理咨詢與戰略,主要從事戰略決策、知識轉移、直覺、管理咨詢過程以及企業家精神的研究。曾任普華永道和麥肯錫的管理咨詢師,為許多組織做過咨詢項目,包括《財富》100強公司、中等規模企業、創業型企業以及大學等非營利性組織。
總序(楊斌博士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致謝
前言
第1章 界定問題
結構
假設
結論
第2章 設計分析內容
結論
第3章 數據收集
研究策略和工具
訪談
知識管理
結論
第4章 解釋結果
理解數據
形成最終產品
結論
第5章 匯報
結構
認可
結論
第6章 團隊管理
選擇
溝通
聯絡感情
個人發展
結論
第7章 客戶管理
贏得客戶
維護客戶
鞏固客戶
結論
第8章 自我管理
職業生活
個人生活
結論
附錄A 數據收集來源
附錄B 《麥肯錫方法》中的經驗
附錄C 實施經驗
如果你不熟悉麥肯錫公司,請允許我們稍做介紹。它創立于1923年,巳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戰略咨詢公司。截至本書完稿之際,在世界各地擁有84個辦公室(且在不斷增加中),旗下約7000名專業人士來自89個國家。它也許并非是世界最大的戰略咨詢公司,因為有些大型會計公司的業務比它更加龐大,但它肯定是最負盛名的公司。麥肯錫的咨詢客戶有1000多家,既包括全球最大150家公司中的100家,也有美國聯邦機構和多個州機構及外國政府。麥肯錫,堪稱國際商界的名牌。
麥肯錫數位資深合伙人已經成為國際知名人物。洛厄爾·布賴恩(Lowell Bryan)曾在美國信貸危機期間出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顧問,喬恩·卡曾巴赫(Jon Katzenbach)關于管理高效團隊的著述,出現在全球各地CEO的書架上。而更加引人注目的,則是一些麥肯錫校友在世界各地走上了高級職位,僅舉三例: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管理泰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the Excellence)一書作者之一;郭士納(Lou Gerstner)IBM公司CEO;杰夫·斯基林(Jeff skilling)安然公司CEO。
為了保持其卓越的地位(以及賺取高額的費用),公司每年物色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用高薪、在績效體系中迅速升職的前景以及與商界精英共事的機會吸引他們。作為回報,公司要求職員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服從繁重的工作安排,可能會數周甚至數月拋家舍子,同時,還要求職員的工作必須出類拔萃。符合麥肯錫要求的人可能會迅速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