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柯海萍主編的《病原生物與傳染性疾病病人護理(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一體化融合教學改革系列教材)》以崗位勝任為導向,整體護理為方向,護理程序為框架,依據護理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圍繞護士執業考試的大綱選擇內容,按照護理工作過程的邏輯順序(即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評價)組織教材的內容編寫,使理論與實踐統一,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各環節與臨床護理實際需求相對接。
本書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特點,每一章均有學習目標、情景導入、知識鏈接、練習與思考等欄目,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和遷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緊跟醫學科學的發展,吸收了護理學發展的研究成果,更新或增加實際工作中的新理論、新技術。
第一章 病原生物概述
第一節 細菌
一、概述
二、呼吸道感染細菌
三、消化道感染細菌
四、創傷感染細菌
第二節 真菌
一、概述
二、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三節 病毒
一、概述
二、呼吸道感染病毒
三、消化道感染病毒
四、其他病毒
第四節 人體寄生蟲
一、概述
二、醫學原蟲
三、醫學蠕蟲
第二章 抗微生物藥和抗寄生蟲藥
第一節 抗微生物藥
一、概述
二、抗生素
三、人工合成抗菌藥
四、抗結核藥和抗麻風病藥
五、抗真菌藥和抗病毒藥
六、消毒防腐藥
七、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第二節 抗寄生蟲藥
一、抗瘧藥
二、抗阿米巴病藥和抗滴蟲病藥
三、抗血吸蟲病藥
四、抗絲蟲病藥
五、抗利什曼原蟲病藥
六、抗腸蠕蟲藥
七、用藥護理
第三章 傳染性疾病患者的護理
第一節 總論
一、概述
二、感染與免疫
三、傳染病的發病機制
四、傳染病的特征
五、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六、傳染病的診斷及治療原則
七、傳染病的預防
八、傳染病患者的護理工作
第二節 傳染病的消毒與隔離
一、消毒
二、隔離
三、醫護人員防護措施
第三節 病毒性傳染病患者的護理
一、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護理
二、艾滋病患者的護理
三、狂犬病患者的護理
四、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的護理
五、流行性乙型腦炎患者的護理
六、麻疹患者的護理
七、水痘患者的護理
八、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護理
九、流行性感冒患者的護理
十、手足口病患者的護理
第四節 細菌性傳染病患者的護理
一、傷寒患者的護理
二、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
三、霍亂患者的護理
四、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的護理
五、猩紅熱患者的護理
六、細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護理
第五節 恙蟲病患者的護理
第六節 鉤端螺旋體病患者的護理
第七節 寄生蟲病患者的護理
一、阿米巴病患者的護理
二、瘧疾患者的護理
三、日本血吸蟲病患者的護理
第四章 實踐指導
實踐項目一 微生物的分布測定
實踐項目二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檢查
實踐項目三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代謝產物檢查
實踐項目四 外界因素對細菌生長繁殖的影響
附錄
附錄一 常見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檢疫期
附錄二 我國兒童計劃免疫程序
附錄三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