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女作家尼陽尼雅·那丹珠(白玉芳),歷經10多年的時間,深入東北鄉村和邊地實地考察和學習薩滿文化,將滿族浩如煙海的原始傳統文獻資料整合和歸類,敘寫了“中國海洋薩滿女神系列叢書”——《薩滿·薩滿》《生命·生命》《八旗·八旗》,使之成為構架滿族文化與各兄弟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民族文化之一頁,描繪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為彰顯中國的多元文化,為續地天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錄(上冊)
序 八旗 · 八旗 ……………………………………………辛 旗 001
叢書引言 中國海洋薩滿女神壯哉、美哉! ……………………001
第一章 八旗統帥
一、 八旗軍簡史 ………………………………………………001
二、 清太祖努爾哈赤:八旗締造者、清王朝奠基人 …………003
三、 清太宗皇太極:八旗統帥、清王朝開國皇帝 ……………006
四、 順治:八旗統帥、清王朝入關第一帝 ……………………007
五、 多爾袞:八旗統帥、清王朝第一攝政王 …………………009
六、 康熙:八旗統帥、創清王朝盛世之帝 ……………………010
七、 雍正:八旗統帥、創清王朝盛世之帝 ……………………012
八、 乾隆:八旗統帥、創清王朝盛世之帝 ……………………014
第二章 八旗閱兵
一、 閱兵簡史 …………………………………………………017
二、 八旗軍旗 …………………………………………………019
三、 閱兵式與大閱禮服 ………………………………………021
四、 水師營軍旗及閱兵 ………………………………………031
五、 清國旗與海軍軍旗 ………………………………………032
第三章 八旗建制
一、 軍事管理體系沿革 ………………………………………033
二、 國家武裝力量序列 ………………………………………035
三、 八旗軍職稱謂沿革 ………………………………………037
四、 八旗部隊都統 ……………………………………………038
五、 軍機大臣年表 ……………………………………………040
六、 民族事務管理沿革 ………………………………………043
七、 滿洲八旗部隊沿革 ………………………………………050
八、 蒙古八旗部隊沿革 ………………………………………053
九、 漢軍八旗部隊沿革 ………………………………………057
十、 八旗水師營創立沿革 ……………………………………058
十一、 八旗軍各兵種沿革 ……………………………………059
十二、 八旗通信歷史沿革 ……………………………………062
十三、 炮臺守備部隊沿革 ……………………………………067
十四、 旅順軍港歷史影像 ……………………………………068
十五、 海軍部隊創立沿革 ……………………………………069
十六、 陸軍新制創立沿革 ……………………………………072
第四章 八旗駐防
一、 八旗駐防簡述 ……………………………………………076
二、 全國省直八旗駐防 ………………………………………077
三、 省直駐防八旗兵員 ………………………………………080
四、 衛戍部隊駐防部署 ………………………………………081
五、 炮兵部隊:火器營 ………………………………………082
六、 特種兵部隊:健銳營 ……………………………………083
七、 密云駐防 …………………………………………………085
第五章 東北八旗駐防
一、 盛京駐防 …………………………………………………088
二、 遼寧八旗后裔 ……………………………………………092
三、 寧古塔駐防 ………………………………………………094
四、 寧古塔八旗源流 …………………………………………096
五、 吉林駐防 …………………………………………………098
六、 打牲烏拉與八旗后裔 ……………………………………100
七、 黑龍江駐防 ………………………………………………103
八、 黑龍江將軍與中俄邊界 …………………………………105
第六章 西北八旗駐防
一、 蒙古駐防 …………………………………………………108
二、 呼和浩特八旗后裔 ………………………………………110
三、 右衛八旗駐防 ……………………………………………111
四、 陜甘寧駐防 ………………………………………………113
五、 蘭州八旗后裔 ……………………………………………116
六、 青海辦事大臣 ……………………………………………119
七、 西寧辦事大臣 ……………………………………………120
八、 新疆駐防 …………………………………………………121
九、 新疆駐軍八旗部隊歷史影像 ……………………………125
第七章 西南八旗駐防
一、 云南八旗與滿族后裔 ……………………………………126
二、 成都駐防 …………………………………………………128
三、 成都八旗后裔 ……………………………………………132
四、 駐藏辦事大臣 ……………………………………………134
第八章 中南八旗駐防
一、 廣州駐防 …………………………………………………141
二、 廣州水師旗營 ……………………………………………142
三、 廣州八旗后裔 ……………………………………………145
四、 廣西八旗與滿族 …………………………………………147
五、 荊州駐防 …………………………………………………151
六、 荊州八旗后裔 ……………………………………………154
七、 河南開封駐防 ……………………………………………157
第九章 華東八旗駐防
一、 江寧(南京)駐防 …………………………………………160
二、 鎮江駐防 …………………………………………………162
三、 杭州駐防 …………………………………………………166
四、 杭州駐防軍民魚水情 ……………………………………170
五、 乍浦滿洲水師營 …………………………………………172
六、 乍浦軍營:慈禧皇太后出生地之說 ……………………176
七、 上海駐軍防務部署 ………………………………………189
八、 上海八旗后裔 ……………………………………………192
九、 山東青州駐防 ……………………………………………194
十、 山東青州八旗后裔 ………………………………………196
第十章 閩臺八旗駐防
一、 閩臺防務 …………………………………………………199
二、 福州駐防 …………………………………………………201
三、 南安“迎郡主媽” …………………………………………204
四、 琴江水師旗營駐防 ………………………………………205
五、 八旗軍民魚水情 …………………………………………208
六、 琴江水師旗營后裔 ………………………………………209
七、 臺灣駐軍與開發臺灣 ……………………………………210
八、 臺灣八旗后裔 ……………………………………………216
第十一章 屯墾屯牧戍邊八旗
一、 布特哈八旗蒙古屯牧戍邊簡史 …………………………219
二、 滿洲八旗黑龍江屯墾戍邊簡史 …………………………222
三、 滿洲、蒙古、索倫、錫伯八旗新疆屯墾戍邊簡史 …………233
第十六章抵御外侵
三、臺灣保衛戰
鴉片戰爭爆發后,英國殖民者看到中國臺灣孤懸東海,便把進攻的矛頭直指臺灣,欲圖搶占臺灣作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臺灣兵總兵達洪阿與臺灣兵備道姚瑩,對此早有洞察和預防,并加緊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槍炮彈藥,“枕戈籌餉,練勇設防”。
達洪阿,富察氏,字厚庵,滿洲鑲黃旗人。歷任侍衛、都司、副將,道光十五年(1835年)調任臺灣鎮總兵。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他調臺五載,訓練操防有功,被賞加提督銜。以鴉片戰爭時期,守衛臺灣有功,英勇抗英,特授予其八旗軍人榮譽賜號“阿克達春巴圖魯”,加太子太保銜。姚瑩,清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為桐城派古文主要創始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授臺灣兵備道。達、姚兩人與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精誠團結,協同作戰,形成臺灣陸海部隊迎擊英軍的堅強態勢,帶領臺灣軍民共取得了“五戰五勝”的輝煌戰績: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英國一艘雙桅船入侵臺灣鹿耳門外海面,被姚瑩派兵擊退。這是首戰英軍的勝利,士氣為之大振;
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英軍三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擊退;九月三十日,英國侵略軍侵入臺灣雞籠港口,英國一艘雙桅炮艦向雞籠(基隆)轟擊。我臺灣軍民奮起反擊,被參軍邱鎮功開炮擊傷,觸礁沉沒,斃英軍32人。當侵略軍上岸逃命時,為臺灣“屯丁鄉勇”分頭追擊捕獲,生俘130人,俘虜200余名,繳獲武器彈藥及地圖,擊退英軍的進犯。這是臺灣軍民抵抗英國侵略臺灣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起,英艦三桅船一艘帶著4只舢板船進犯臺灣淡水、漳化之大安港。達洪阿與兵備道姚瑩設計,募漁船投向敵艦,擔任向導,誘使敵船從土地公港駛入并擱淺,埋伏的清軍乘機出擊,又獲大勝,殺死英軍及雇傭軍數十人,活捉俘虜49人,還有5名廣東漢奸。
英艦先后5次進犯臺灣,均以失敗而告終。其在侵臺過程中遭到的沉重打擊,使其以后再也不敢入犯臺灣。達洪阿領導臺灣軍民取得抗英斗爭輝煌勝利,并向朝廷內閣稟報上奏,道光帝欣喜非常,于四月諭內閣:
“本日達洪阿、姚瑩、由五百里馳奏、逆夷復犯臺港。破舟殲逆一摺。據稱淡水同知曹謹。署鹿港同知魏瀛。澎湖通判范學恒。彰化縣知縣黃開基。護副將關桂。稟報正月三十日。有三桅夷船及三板船。在淡水彰化交界之大安港外洋。欲行入口。見兵勇眾多。攻撲不進。復退出外洋。經貓霧揀巡檢高春如及大甲巡檢謝得琛、所募之漁船粵人周梓等,與夷船上廣東漢奸作土音招呼。誘從土地公港駛進。果為暗礁所擱。其船敧側入水。該處埋伏兵勇齊起。關桂及署北路右營游擊安定邦、督令署守備何必捷、千總何建忠、李青云、把總翁標桂、林飛鵬等,施放大炮。奮力攻擊。其船遂破。逆夷紛紛落水。死者不計其數。復有數十人手持短械。跳上漁船。該廳縣將備、同大甲巡檢謝得琛、竹塹巡檢汪昱、外委蕭振輝、李吳魁等及義首總理兵勇奮力圍擊。殺斃白夷一人,紅黑夷數十人。生擒白夷十八人、紅夷一人、黑夷三十人,廣東漢奸五名。奪獲夷炮十門。又獲鐵炮鳥槍腰刀圖書各件等語。覽奏欣悅。大快人心該逆上年窺伺臺灣。業被懲創。復敢前來滋擾。達洪阿、姚瑩,以計誘令夷船淺擱。破舟斬馘。大揚國威。實屬智勇兼施。不負委任。允宜特沛殊恩。以嘉懋績。達洪阿著加恩賞加太子太保銜。
并賞中阿克達春巴圖魯。姚瑩著賞二品頂帶。達洪阿、姚瑩,均仍交部從優議敘。所有在事出力文武員弁。及義首義勇人等。均著開單保奏。候朕施恩。”
1981年,是臺灣保衛戰勝利140周年,基隆市重修當年抗英陣地“海門天
險”,基隆市長陳正雄撰文(李純甫書)回顧道:
“基隆雄峙臺灣北疆,為兵爭要地,歷經兵燹,文物散失,古跡毀損,1973年,本府民政局文物課成立后,為發揚中華文化,配合發展觀光事業,對全市古跡名勝做有計劃之調查與整護。
1975年夏,發現大沙灣山上禁區內有古堡一處,上題‘海門天險’四字,大氣磅礴,饒有古意,且城堡建筑雄偉,雖飽受風雨侵蝕,長埋荒煙蔓草之中,頗有破損,仍不減其豪邁氣概,及查志書,始知此乃道光年間所制之御敵炮臺也,中經光緒九年、十三年兩次改筑,迄今將百五十年矣。考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鴉片戰爭爆發,臺灣道姚瑩以基隆港,口寬水深,英人西來窺伺,乃相度情勢,在境內正對口門之二沙灣,筑炮墩八座,設二千斤炮二位,一千五百勇炮二位,一千勇炮四位,五百勇炮二位,筑城設營,派兵守之。
翌年八月,英艦紐布達號(NEWBUDDA)來犯,總兵達洪阿率官兵鄉勇開炮還擊,命中英艦,折其桅索,英艦倉皇逃出,觸礁艦碎,人皆落水,獲俘百余人。九月英艦再犯,為守將丘鎮功奮勇擊退,二十二年英艦又來,守軍又挫之。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發生,法將李士卑(LESPES)于同年六月一日率艦維拉爾號(VILLARS)攻基隆,我軍迎頭痛擊,十四日法國水師提督孤拔(COURBET)乘旗艦奧爾札號,率艦五艘,載陸軍三千,登陸基隆,雙方激戰于此,法軍于付出慘重代價后,九月十五日遂占基隆,炮臺全毀,然海門天險抗敵御侮之壯烈事跡,以足永垂青史,示范后世矣。
市政府為崇敬先民保鄉衛國之精神,對此歷史遺跡,決本原形原質,細加整修,為慎重計,商得私立淡江文理學院建筑系教授王紀鯤暨歷史系教授周宗賢慨諾以建教合作方式,負責規劃設計,包括:城門城墻之整修扶正,登山步道階梯之整修,廣場鋪石塊,階梯護城整修及營房區整修,暨古炮之仿造等。1979年設計完成,1980年六月工程竣工,1981年八月古炮仿制完成并安裝原有炮位,總工程費壹仟零貳拾陸萬余元。”
四、鎮海保衛戰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道光帝命蒙古鑲黃旗人裕謙為欽差大臣赴浙江鎮海督辦軍務。六月,裕謙率江寧八旗勁旅并徐州綠營兵由嘉興副鎮海裕謙采取“以守為戰,以御為剿”戰略,下令在鎮海口南北兩岸建筑石壘,安設炮位,于金雞山加筑土墻,并督促鎮海炮局,研鑄火炮。
九月二十六日,英侵略軍進攻定海。葛云飛、鄭國鴻、王錫朋三總兵率軍奮戰六晝夜,終于彈盡援絕,壯烈犧牲。
十月一日,定海再次陷落。三天后,定海義士徐保兄弟把葛云飛、鄭國鴻兩位總兵的遺體背到鎮海軍營,裕謙為兩總兵舉行隆重的公祭大禮,并在關帝廟前盟神誓師。在公祭儀式上,裕謙率眾向西而跪,對天宣誓道:“裕謙身受國恩,衛疆守土,責無旁貸……文武將佐,膽敢受敵人招降或臨陣逃離鎮海一步者,國法不容,神人共誅!”
十月十日清晨,鎮海攻防戰打響.英軍在強大的海上火力掩護下,分三路向甬江南北兩岸進攻。其中一支英軍以約1700名兵力進攻江南金雞山守軍,總兵謝朝恩率守軍1500人與侵略者奮勇決戰。戰斗中,謝朝恩不幸中彈,落海殉職,守軍也大多壯烈犧牲,金雞山終被英軍占領。
英軍艦炮猛烈轟擊招寶山威遠城和東城守軍,因浙江提督余步云臨陣脫逃,英軍未經重大戰斗,便占領了招寶山威遠城,并從山巔炮轟縣城,裕謙在城東“親援桴鼓”指揮戰斗。但在英軍猛烈的排炮轟擊下,守軍終于潰敗。裕謙與七八個隨從且戰且退,來到學宮泮池旁,從懷里取出一方黃布包著的印綬和一封信,交給身旁的副將,從容地整理衣帽,在大成門前朝西北方向跪拜后,縱身跳入泮池,實現了他與縣城共存亡,決不離開鎮海一步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