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花,女,1953年9月生,浙江省余姚市人。1982年華東師大哲學專業畢業留校任教。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導;華東師范大學公民發展與現代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婦女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兼職:全國倫理學會理事,全國高校思政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美學學會理事。
獨立或主持的科研項目有:國家哲社基金重大課題、國家哲社基金重點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中長期課題、上海市政府重點課題;上海市哲社項目6項;教育部委托課題、上海市教委課題,及其他橫向課題20余項。獨著與合作著作5部,主編和參編著作10余部。在學術刊物和報刊發表論文百余篇。
科學發展觀、公共政策與現代危機科學發展觀、公共政策和現代危機,這是完全不同領域的三個概念。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公共政策是政府治國理政的主要工具,現代危機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現實風險。這三者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毫無疑問,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中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運用各種手段來應對和防范各種危機,實現國家社會持續穩定的發展。公共政策系統實踐科學發展觀,其根本就是要使公共政策體系具有科學發展觀的價值追求,在公共決策與整個公共政策的運行過程中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科學合理、順應民意、貼近民生,從而使政令順暢有效,具備防范危機的政策力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此,研究公共政策如何以其科學性、合理性的內質去防范危機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任務之一。
一、 科學發展觀及其實踐性
公共政策實踐科學發展觀首先需要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了解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現實意義,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精髓,從而能夠在公共政策領域中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公共政策去應對和防范各種現代危機的挑戰。
1. 科學發展觀:現代中國發展路向的指導
科學發展觀理論是我黨長期探索中國發展道路而形成的思想結晶,它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在中國傳承創新的結果。在理論上,科學發展觀的形成不僅得益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指引,也得益于世界發展理論的啟示;在現實性上,科學發展觀是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發展難題的經驗總結,是我黨在深刻把握當下中國的世情、國情、社情的基礎上提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是現代中國發展的理論,它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深刻長遠的意義。中共十八大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它“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頁。由此而論,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當今和未來發展路向的指導。
(1) 中國發展問題艱難探索的結晶
1949年中國革命成功,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同時也開啟了社會主義中國發展之路艱難探索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和理論家們基于中國國情、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出、糾正和豐富中國發展的思想。
早在1953年,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將現代化建設“趕超”戰略同中華民族命運聯系起來,強調發展是實現“趕超”戰略的基礎。甚至以極強烈的憂患意識,提出發展不快中國有被開除“球籍”之憂。但是不顧國情的主觀熱情的發展也有深刻的教訓。1956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方針發生偏差和失誤,主要表現在:一是“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大躍進脫離國情,超越階段,違背規律;二是政治掛帥,以階級斗爭為綱、以鋼為綱、以糧為綱的發展路徑出現偏差;三是“文化大革命”將階級斗爭放在第一位,經濟發展放在第二位,“抓革命、促生產”,經濟發展服從于革命斗爭的發展思路在實踐中發生重大失誤,不僅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而且不切實際地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和“一大二公三純”的社會主義,其結果是社會主義發展遭受重大挫折。針對新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暴露的諸多問題,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論十大關系》等著作中所闡發的關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觀點,是不同于蘇聯發展模式的中國發展觀,其中已經蘊含著科學發展觀的萌芽。
“文革”之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了一系列適應新時期發展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并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的核心是,要回答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如何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理論不僅回答了社會主義本質性的問題,并對社會主義發展的任務、發展的動力、發展的模式、發展的道路和發展的保障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論說明。鄧小平的發展思想包括:“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的關鍵是發展經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發展步驟分三步走,發展的重點是農業、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學,發展途徑是發展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發展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發展的保證是黨的正確領導。鄧小平這一系列關于發展的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江澤民重視發展問題,把發展提到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高度,提出發展的新思想:一是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與實施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相結合,二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三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四是推進社會進步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這些新思想已經包含了科學發展觀的一些基本觀點。
進入新世紀,我國完成了經濟體制的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中的矛盾日益凸顯,具體表現為:一是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二是收入分配的差距擴大,貧富分化嚴重;三是社會矛盾凸顯,沖突糾紛頻現;四是經濟增長中的高能耗、高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不僅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五是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同步,社會發展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六是腐敗問題與政治信任危機,影響了政治改革的進程,進而影響經濟改革的發展;七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發展開拓遭遇國際勢力的阻力等等。這一系列的發展難題提出了中國如何發展問題的新思考,需要新的思路來破題,需要新的發展觀理論的指導。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發展經驗,結合新的時代特點,提升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和理念,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即科學發展觀。中共十七大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以新的時代內容。中共十八大不僅肯定了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并且把科學發展觀提高到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高度。中央黨校教授龐元正認為“十八大不僅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進行了新定位,而且也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地位進行了新定位,對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進行了新定位。”龐元正:《黨的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新論述》,江蘇大講堂網2013年1月6日,http://jsdjt.jschina.com.cn。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就是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頁。
科學發展觀既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繼承概括的理論結晶,又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創新發展,凸顯了發展理論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是現代中國發展方向的指導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過程和目標、工具和目的的統一,用“科學”來修飾“發展”,折射了對“不科學”或者說“不理性”發展的拒斥,而且賦予“科學”(即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視角理解科學)和“發展”十分豐富的內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主體意識的增強,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2) 科學發展觀對現代中國發展路向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首要理論特質在于它的科學性。科學性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特征和本質屬性王瑞華:《科學發展觀的現代性分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科學發展觀科學地回答了當代中國何為發展、為何發展、誰來發展、如何發展等基本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
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立足中國基本國情,總結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就,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提出的嶄新命題。科學發展觀給我們帶來了哲學的新語境,啟示我們,以人為核心的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主題。胡錦濤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頁。科學發展觀內在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實踐特色,契合中國現代性的發展要求,成為新時期引領現代中國發展路向的指導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