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新時代,每個行業、機構、組織都在設法回避自己的內部風險,同時也防范來自外部的風險。出現突發事件后,也盡著自己的力量去應對和解決,這依然屬于傳統應急的范疇;但是,相對于這些,確實也不斷出現各類復雜突發事件,每每需要機構間的協調與合作,以求取得應對成本的減少和救援效率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之前的安全管理和傳統應急就要升級換代,相應的知識體系也就需要進行重新梳理和系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集合了多家機構的二十幾位科研人員、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查找了數百篇各類文獻,并對美日歐澳等國家和地區的應急事件和理論體系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后完成了這部《應急管理知識體系指南》。
應急管理知識多角度、系統化梳理分析,研究者必備叢書
陳安,男,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客座教授/研究員。葡萄牙波爾圖理工學院、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兼任國際危機與應急管理學會聯合主席,國內多個學會理事、委員。出版有《項目管理通俗演義》(南方日報出版社),編選《大師小文:李小文院士博文精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以及學術論著“現代應急管理”系列三冊(科學出版社)等。在《人民日報》《中國科學報》等報刊發表數十篇文章,發表論文100余篇,個人科學網博客訪問量超過1500萬,寫作文字量超過500萬字。
序
編 應急管理基礎與知識體系框架及概述
應急管理知識體系指南框架結構
章 緒論
1.1 指南的目的
1.2 突發事件的定義、分類、特征
1.3 應急管理的定義與相關概念
1.4 應急管理的功能
1.5 應急管理的現狀
1.6 應急管理知識體系
第二章 應急管理的基本內容
2.1 突發事件機理分析
2.2 應急體制設計
2.3 應急機制設計
2.4 應急資源管理
2.5 應急預案管理
2.6 風險與應急評價
2.7 應急心理與行為
2.8 應急關鍵基礎設施、設備與技術
2.9 現代應急系統與平臺
2.10 安全應急文化
2.11 應急體系建設
第三章 應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3.1 應急管理的時間
3.2 應急管理的階段
3.3 不同時間尺度下的應急管理
第二編 應急管理的內容與功能
第四章 應急管理體系
4.1 應急預案
4.2 應急體制
4.3 應急機制
4.4 應急法制
4.5 應急平臺
第五章 應急資源與物流管理
5.1 應急資源管理
5.2 應急物資管理
第六章 應急財政
6.1 應急管理中的財政
6.2 應急管理中的金融
6.3 應急管理中的保險
6.4 應急管理中的捐贈
第七章 應急體制構建
7.1 應急體制的結構
7.2 應急體制的功能
第八章 應急志愿者管理
8.1 應急志愿者管理相關概念及理論
8.2 國外應急志愿者管理發展歷程及經驗
8.3 我國應急志愿者管理現狀及問題
8.4 應急志愿者管理的作用
8.5 應急志愿者管理的方式與內容
8.6 應急志愿者管理的機制構建
第九章 應急預案與演練
9.1 應急預案
9.2 應急演練
9.3 應急預案與演練的挑戰
第十章 應急避難場所管理
10.1 災民安置的方式
10.2 集中應急避難場所的選址
10.3 集中應急避難場所救災帳篷的搭建
10.4 集中應急避難場所標識管理
10.5 集中應急避難場所的人員管理
10.6 應急避難場所的物資發放
10.7 應急避難場所的供水供電管理
10.8 安置人員的食品和營養
10.9 應急避難場所的治安與醫療
10.10 次生災害的避險
第十一章 應急處置、指揮與救援
11.1 相關概念術語界定
11.2 共性特征因素分析
11.3 差異特征因素分析
第十二章 網絡輿情與應急管理
12.1 網絡輿情的內涵及其特點
12.2 網絡輿情的影響
12.3 網絡輿情的應急管理
第十三章 應急疏散與密集人群管理
13.1 人群聚集導致的突發事件類型
13.2 應急疏散與密集人群的管理機制
13.3 應急疏散背景下民眾恐慌機理
第十四章 應急管理技術與系統
14.1 應急管理技術的內涵
14.2 應急管理技術的分類
14.3 現代應急技術的內容
14.4 現代應急系統
第十五章 風險與預警管理
15.1 風險管理
15.2 預警管理
第十六章 危機溝通與媒介管理
16.1 危機溝通概述
16.2 危機溝通實務
16.3 媒介管理
第十七章 安全與應急文化
17.1 安全與應急文化理論
17.2 安全與應急文化建設實踐
第三編 應急管理的工具與方法
第十八章 突發事件的機理分析方法
18.1 多層次多階段機理分析方法
18.2 事故致因理論
第十九章 面向應急的管理機制設計理論與方法
19.1 管理機制設計理論簡介
19.2 監控與啟動機制
19.3 指揮、處置與協調機制
19.4 運行與評價機制
19.5 監督與獎懲機制
19.6 終止與補償機制
第二十章 應急管理全過程評價
20.1 現代應急管理中的事前風險評價
20.2 應急事中評價
20.3 現代應急管理中的事后評價
20.4 其他風險與應急分析評價方法
第二十一章 面向應急管理應用的技術與工具
21.1 監測與檢測技術
21.2 應急通信技術
21.3 定位與遙感技術
21.4 物流運輸技術
21.5 事故調查分析技術
21.6 數據處理分析技術
21.7 決策支持技術
21.8 心理干預及行為矯正技術
第四編 行業、領域、區域應急管理
第二十二章 交通安全事故應急管理
22.1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分類
22.2 道路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三章 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23.1 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概念和級別劃分
23.2 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四章 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24.1 校園突發事件的概念及分類
24.2 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五章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25.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涵與分級
25.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六章 農村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
26.1 農村地區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
26.2 農村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七章 旅游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27.1 旅游區突發事件的定義及主要類型
27.2 旅游區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八章 化工事故應急管理
28.1 化工事故的特點
28.2 化工事故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九章 電力供應系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29.1 電力供應系統突發事件的特點與分級
29.2 電力供應系統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三十章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
30.1 突發環境事件相關的特點與分類
30.2 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三十一章 煤礦安全事故應急管理
31.1 煤礦安全事故的分類與特點
31.2 煤礦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五編 應急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第三十二章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案例
32.1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案例分析的意義
32.2 案例研究的概念
32.3 案例研究的過程
32.4 案例描述
32.5 原因分析
32.6 案例分析的內容
第三十三章 人為事件案例
第三十四章 系統災難事件案例
第三十五章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案例
35.1 “卡特里娜”颶風
35.2 2008 年中國南方雪災
第六編 國際應急管理
第三十六章 美國的FEMA 與應急管理
36.1 美國應急管理建設的歷史發展
36.2 美國的應急管理體制
36.3 美國的應急管理機制
36.4 美國應急管理的法制
36.5 美國應急隊伍與培訓
36.6 美國應急平臺體系
第三十七章 日本的災害應對
37.1 日本的應急管理體制
37.2 日本應急管理的法制
37.3 日本應急管理的機制
37.4 日本的應急物資、隊伍
37.5 宣教培訓
第三十八章 歐洲的應急管理
38.1 英國的應急管理
38.2 德國的應急管理
38.3 法國的應急管理
38.4 意大利的應急管理
38.5 西班牙的應急管理
第三十九章 其他國家的應急管理
39.1 澳大利亞的應急管理
39.2 加拿大的應急管理
39.3 韓國的應急管理
39.4 印度的應急管理
39.5 俄羅斯的應急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