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以他名義在美國加州歐佳谷創辦了橡樹林學校。本書記錄了學校創辦之初,他與基金受托人、教師和家長之間非凡的談話。核心是,如何破除教育帶給孩子的各種制約,讓教育回歸它的本初意義,教育的使命就是發展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
學校的宗旨是,在這個地方可以學到一種健全的、理智的、神圣的生活方式。健全首先指的是健康,生理健康。不吸毒、不酗酒、不抽煙,保持絕佳的身體健康狀態。恰當的營養,優質的食物,以及所有相關的東西。理智意味著沒有被某些信仰扭曲思想,沒有被某些宣傳制約思想,意味著能夠清楚地、自由地思考,不受任何特定傳統的束縛。這種的教育和生活,就是符合人之本性的教育和生活,因此它必然就是神圣的。神圣也意味著:要把生命當做某種神圣的事物來對待。畢竟,人不僅僅是動物,不僅僅是技術實體。我們得要尊重自然,尊重其他人,不想變得暴力,不想變得殘忍、自私。所有這些都隱含在神圣這個詞里面。
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是菩薩無疑了。紀伯倫
◎他是我知道的*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和他相識是人生*光榮的事!亨利·米勒
◎他是我所見過的*美的人類。喬治·蕭伯納
東方哲人的非凡教育談話錄,帶給全世界眾多家庭深廣啟示。
靜心,從容,澄明,清朗。讓自己成為一個對話人,跟隨克里希那穆提討論,與他人討論,共同思考。品味每一字每一句。
教育施加給孩子的都有哪些制約?或者說,哪些機構或個人可能成為制約的施加者?
簡單地說,有四大類型制約權力:家庭,學校,政府,社會。
*個是教育體制。一個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機會的體制才是人性的教育。為此,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障礙需要攻破。不能被動等待,每個人,都能為制度的改變做出或大或小的努力。
第二個是學校教育。如果促動學校教育體制的改變和教師素質的提高,家長同樣有發揮能動性的空間。切記簡單地配合學校,更要避免與學校制造直接的對立。可行的辦法是必要的溝通和交流。
第三個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個學校,父母是*任教師。教育之基在父母,教育的主導也始終是父母和家庭。從如何規劃孩子的一生,到細致入微的關懷引導,只要根基正確,孩子的教育就不會偏離,即便有所偏離,也容易隨時校正,回到正確之路。
第四個是社會習俗。不盲從,不隨波逐流,不急功近利,不焦慮不攀比,保持足夠的定力,給生命充足的成長空間和時間。
本書有兩個鮮明的優點,*,是一起思考*基本的概念,比如愛、平等、自由、權威、游戲、尊重。理解了*基礎的概念,才能讓具體的方法得以有效利用。比如安全感,對孩子來說,面對一個焦慮的父母,孩子總擔心考試不好,父母責罵,這就是缺乏安全感。
第二,克氏全程沒有給出任何標準的清晰答案。他始終帶著我們一起思考,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才算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語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闡述東方哲學智慧的印度哲學家。對西方哲學和宗教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其思想近年來被中國大陸知識分子慢慢熟知,影響力也逐步慢慢擴大。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為中觀與禪的導師,而印度教教徒則承認他是徹悟的覺者。他一生走訪全球70多個國家,他的演講被輯錄成超過80本書,并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包括美國、印度,歐洲和澳洲等全球范圍內都設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及學校,致力于推廣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