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的“政治美學”不是本來意義上作為aesthetics的美學,而是關于存在何以可能和哲學何以可能的一種先驗形而上學。本書把本來意義上的美學稱為“文藝美學”,它有著極其深厚的理論傳統(tǒng),令人崇敬,正如偉大藝術作品深深感動著每個人。本書對藝術的批判和對文藝美學的批判完全是一種先驗的政治的理論思維的結果。同理,本書以中世紀藝術為范本所揭示的藝術的象征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是運用理論思維對藝術本質所做的一種“先驗演繹”,與對中世紀藝術的歷史性研究不在同一個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馬克思學說的根本精神解讀為一種美學,在本書所揭示的政治美學的意義上,馬克思學說本質上必然是一種關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驗政治美學。
本書從哲學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角度,總體考察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語境、問題內涵、歷史演進和內在矛盾,建構馬克思政治哲學和政治美學的的研究綱領,以此為基礎闡釋馬克思對資本現(xiàn)代性的批判和對審美現(xiàn)代性的超越。在馬克思政治哲學框架內重新考察資本現(xiàn)代性的歷史與邏輯,在馬克思政治美學視域下重新考察審美現(xiàn)代性的歷史與邏輯,探討馬克思主義視域下資本現(xiàn)代性與審美現(xiàn)代性問題的當代意義和中國語境。
張盾,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要從事存在論、美學和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著有《分析的限度:分析哲學的批判》、《道法自然:存在論的構成原理》、《馬克思的六個經典問題》、《黑格爾與馬克思政治哲學六論》等,發(fā)表論文近百篇。
第一章 概說文藝美學 2
一、引 論 2
二、審美經驗 4
三、藝術的自主性 9
四、藝術的衰落與審美資本主義 17
第二章 基于政治美學重新解說藝術的本質 25
一、藝術與藝術品 251
、藝術的創(chuàng)作問題與接受問題 252
、藝術的先驗性與審美經驗論 273
、藝術的社會性與自主性 304
、藝術對藝術品的優(yōu)先性 36
二、藝術的存在論基礎 381
、二元論作為美學問題的存在論前提 382
、“美是存在的完美性”釋義 41
三、藝術是對完美存在的象征 461
、象征的概念 462
、中世紀作為范本 52
四、藝術是對存在創(chuàng)造過程的重演 571
、創(chuàng)造的概念 572
、康德的天才論美學批判 633
、中世紀作為范本(續(xù)):匿名性和實用性 684、
對創(chuàng)造的反思性理解 74
第三章 回到政治美學 76
一、美學的立足點從藝術轉移到政治 76
二、政制之美 821
、柏拉圖論政制之美 822
、馬克思論政制之美 94
三、人性之美 1041.
柏拉圖論人性之美 1042
、馬克思論人性之美 112
四、哲學之美 1211
、作為美學的哲學 1212
、作為政治美學的哲學 1233
、哲學之美與藝術之美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