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廢皇帝”,根據史書記載,他在十九歲時登基當皇帝,然而僅僅二十七天后,就因為荒淫無道、頑劣放縱而被大臣們趕下皇位。據統計,他在這二十七天里做的壞事,竟達一千多件!這位“廢皇帝”,就是著名的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劉賀被廢以后,被貶為;韬睿瑥拇艘钟舳K。
2011年,;韬钅挂虮I墓賊的盜擾破壞,考古工作者在南昌市新建區墎墩山上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工作。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其無比奢華的隨葬品再次震驚世界,引來各方關注。無比炫目的隨葬品清單上赫然有金餅、金板、馬蹄金、麟趾金等金器370余件,銅錢200多萬枚,此外,還有玉器、青銅器、漆木器等價值連城的文物不計其數。
本書細致挖掘和梳理歷史文獻,努力為讀者還原出劉賀被廢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發展脈絡,探尋劉賀個人悲劇的源頭以及當時政治局勢背后的深層原因。另外,從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對海昏侯墓園和大量出土文物進行專業、詳盡的解讀,讓廣大讀者都能了解;韬钅箞@考古的相關知識。
馬永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秦漢考古,主要從事西漢帝陵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先后發表《從“將作大匠”看西漢帝陵制度的變化》《漢陵陪葬墓的興起與秦漢之際的“功”、“德”思想》等論文數十篇,出版《五陵原與西漢帝陵》《漢陽陵》等著作多部,曾經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主講《禮法尋蹤漢陽陵》《;韬顒①R》系列節目。
李云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唐考古。長期參與漢陽陵陵邑區漢代墓葬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國文物報》《西部考古》《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第一章 漢昭帝駕崩
一、昭帝無子
二、霍光其人
三、大權獨握
四、選擇劉賀
第二章 昌邑王進京
一、旅途匆匆
二、入城即位
第三章 劉賀被廢
一、宮廷驚變
二、劉賀的行徑
三、霍光的轉變
四、背后的陰謀
五、無力的掙扎
第四章 成敗之間
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成也中朝,敗也中朝
第五章 尾聲與結局
一、坐過監獄的皇帝
二、盛極而衰的霍家
三、重返昌邑
四、長逝;
第六章 海昏侯的地下世界
一、巍巍封土,赫赫墓園
二、地下世界,事死如生
三、厚葬珍寶,幸免于盜
第七章 出土文物探幽
一、鐘鳴鼎食——掩不住的王氣
二、黃金成堆——回不去的宗廟
三、美玉比德——君子的象征
四、安車駟馬——靈魂的出行
五、火鍋醇酒——貴族的盛宴
六、銅燈螢火——幽冥深處的光輝
七、五銖積山——國富民強的縮影
參考文獻
《海昏侯的生前身后》:
西漢王朝陷入到選擇皇位繼承人的難題中。
根據史書記載,漢王朝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的皇位傳承制度,這個制度規定,先帝死后即位當皇帝的必須是他的嫡長子。什么是嫡長子呢?嫡和庶是相對的。中國古代婚姻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男子除了正妻之外可以有妾。嫡妻指的是結發正妻,庶妻指的是妾。對皇帝而言,嫡妻就是皇后,嫡長子其實就是皇后生的大兒子,其他嬪妃所生的都是庶子。
當年,漢高祖劉邦還在沛縣當亭長(也就是村治安干部)的時候,就跟當地的一個寡婦曹氏偷偷摸摸好上了,沒有“領證”就生了個兒子叫劉肥。在這以后劉邦才與呂后正式結婚,又生了兒子劉盈。劉邦得了天下之后,他就立呂后生的劉盈為太子。按說劉肥才是長子啊,但就因為他母親不是劉邦的合法妻子,所以不能算作嫡長子,選擇漢室的繼承人也就沒他什么事了。劉盈就不同了,雖然年齡沒有劉肥大,但人家是正妻呂后生的嫡長子,這漢家的皇位自然而然就應該是他的。此外,劉邦一度更喜愛嬪妃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但是劉如意壓根兒不是嫡長子,所以也沒能被立為太子。西漢一朝,像漢惠帝、漢景帝、漢元帝等,都是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確立為太子的,然后在先帝死后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實際當中總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皇帝死后沒有嫡子甚至沒有兒子,這種情況下,嫡長子繼承制就不靈了。因此,作為補充,如果出現特殊情況,皇帝的庶子也可以繼承皇位。
比如說,漢昭帝自己就不是嫡長子。漢武帝當年最早冊立的太子是嫡長子劉據,可是漢武帝晚年時,劉據造反失敗,然后自殺。漢武帝雖然還有其他幾個年齡較大的兒子,但他們行為不端,武帝很不喜歡,因此,最后選了這個小兒子當太子。
現在的問題是漢昭帝非常短命,而且由于種種原因,別說嫡長子了,連庶子都沒有留下一個。這下麻煩可大了,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皇帝死了,又沒有合法的繼承人,按照漢朝通行的皇位繼承制度,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快選一個與皇帝血緣最近的皇室成員來繼承皇位,首先考慮的就是跟漢昭帝同輩的劉氏子弟。
同輩人之間也可以傳遞皇位嗎?可以,漢代的第三位皇帝漢文帝,就是從他哥哥手中繼承的皇位。當初,劉邦死后先是嫡長子劉盈即位,也就是漢惠帝,但他的母親呂太后一直專權。漢惠帝死后沒兒子,呂太后又找了個小孩兒冒充漢惠帝的兒子,立他當皇帝,從而繼續把持朝政。后來大臣們剪滅專權的呂氏集團,并殺掉那個假冒的小皇帝,漢惠帝就徹底沒有子嗣了。大臣們討論半天,只能從劉邦剩下的兒子里面去找,最終迎立了漢惠帝的弟弟代王劉恒,這就是后來的漢文帝。
因為有這樣的先例,大臣們就開始討論了,最后一致推舉漢武帝的兒子廣陵王劉胥。之所以選他,是因為這個廣陵王是漢武帝的兒子里面唯一還在世的,又是漢昭帝的兄長,也就是和武帝、昭帝血緣最親近的人。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討論怎么安排劉胥即位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站出來力排眾議,極力反對廣陵王當皇帝。他說完之后,大臣們居然沒人反對,放棄了選廣陵王劉胥的想法。接下來,這個人又給出了一個新的人選,那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昌邑王劉賀。大臣們又紛紛轉而支持劉賀。那么,這人是誰啊?他怎么這么厲害,居然能推翻朝中大臣的一致意見,一言九鼎、扭轉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