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階段,你的寶寶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什么時候,你的寶寶能夠分享玩具而不發生爭吵?
管理孩子發脾氣的秘訣是什么?
為了孩子上學,你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快樂的兒童》這本書中,英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琳達布萊爾幫助你輕松解決育兒中的各種煩惱問題。她列出了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情感、行為和身體上的變化,告訴你如何利用這些變化來更有效地和孩子交流,解決各種常見育兒問題。
該書涵蓋了從出生到大約七歲的年齡階段的兒童,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育兒建議,培養快樂、熱情和自信的孩子。年齡段兒童發展特點,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和促進兒童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英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琳達·布萊爾28年臨床經驗,具備豐富的*手育兒經驗,擅長處理各類親子問題,幫助你輕松掌握簡單易學、高效實用的育兒技巧,培養出快樂、熱情、自信的孩子。
本書涵蓋嬰幼期、學齡前、學齡期,緊跟寶寶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高效解決不同年齡段各種棘手的育兒問題,促進寶寶人格、情感、行為等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面對哭泣、睡眠、飲食、易怒、挑食、學習障礙……新手爸媽再也不用擔心了。
很榮幸,我能為這本有趣的書作序。我和本書的作者琳達·布萊爾既是同事,又是朋友,我們相識于多年前念研究生的時候。在我的印象中,她總是勇往直前,積極樂觀,非常務實,絕對是撰寫育兒書的理想人選。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她具有28年的臨床經驗,一直與那些需要情感疏導的家庭打交道。她還是發展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基于對靈長類動物間母嬰互動的研究,她深知親子關系對人類發展的特殊意義。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她為人母親的親身經驗也對研究起到了輔助作用。
琳達養育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孩子有點異于常人。一個孩子患有囊胞性纖維癥,我親眼看見琳達在這孩子年幼時不辭辛勞,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如今,這個孩子早已茁壯長大,也成家了。另一個孩子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現在也已長大成人。在他還小的時候,琳達想方設法滿足他的一切需要,給予他細心的看護,這才讓他能夠正常地工作,盡可能獨立地生活。琳達的第三個孩子,除了出現青春期的正常問題以外,沒有出現其他特殊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琳達具備豐富的第一手育兒經驗,擅長處理各類親子問題。
琳達在本書中既提出了理論性的建議,也提供了實用性的指導。缺乏實踐意義的理論對于育兒來說幾無用處,僅能供學術參考,而缺乏理論支撐的建議,其說服力自然不會高。因此,本書的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開頭的一章都是兒童心理學相關研究的闡述,第二章介紹促進兒童發展方法,最后一章則列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畢竟在育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
翻閱這本書,你能從點點滴滴中慢慢獲取一些珍貴的信息。例如,在嬰幼期這一部分,你能學會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對世界的信任感。你會明白,不能完全聽信某些專家倡導的愛之深,責之切式的嚴厲的教育方式,因為嬰兒是不可能被寵壞的。寶寶哭的時候,家長心疼地愛撫寶寶,寶寶不會因為這個舉動就變成一個苛刻而自戀的人。相反,她會感受到這個世界在回應自己的需求。你也會摸索出各種恰當的溝通方式來與尚不會張嘴說話的孩子相處。不過,切勿急功近利,慢慢來,她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千萬別打破了。
很快你就會發現,孩子成長的頭兩年是驚喜最多的階段。琳達認為,新生兒具有非凡的學習能力。她告訴我們:
要提升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讓他們接觸過于簡單的東西。她給寶寶讀莎士比亞,并不是她覺得寶寶能夠聽懂,而是因為她認為這樣可以讓寶寶感受英語的美妙韻律和魅力。這種做法是不是讓你有所觸動?
讀到第二部分學齡前,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的游戲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弗洛伊德(Freud)曾說:游戲的對立面并非嚴肅,而是現實。你的孩子會
在游戲中創造一個想象世界,就好像藝術家們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出一個想象世界一樣。同時,你要開始為孩子上學做準備了,不是準備學習用品,而是要激發孩子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這本書還提出了很有價值的一點: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你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孩子,你只能對孩子的表現采取積極或消極的應對方式。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很多時候,這種先天氣質帶來的行為會讓你大吃一驚。
簡言之,這本書能為你提供重要的育兒實踐知識,幫助你積極地面對躲不開的親子問題。如果你希望收獲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臨床經驗豐富的育兒書,那么這本書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
艾倫·溫納(Ellen
Winner)
波士頓大學
兒童心理學教授
于馬薩諸塞州劍橋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