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系統:規劃設計和管理》是一本從機場系統角度介紹機場規劃、設計與管理的圖書,是迄今為止我所見到的涉及面最寬的機場專業的書籍。《機場系統:規劃設計和管理》共分5篇:第一篇“概述”闡述了自二戰以來,特別是近十年民航和機場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各國(主要是歐美)在機場規劃、設計和管理的許多方面存在的實際差別;第二篇“系統規劃”主要介紹不同于傳統規劃的機場動態戰略規劃,私有化與放松管制的概念及其對機場的影響,大都會地區多機場系統的開發與帶來的問題,機場對環境的影響與控制,機場管理體制與對收費的限制,以及如何對機場使用者收費;第三篇“空側”闡述了ICA0與FAA兩種體制下的飛行區設計標準,飛行區的容量特別是跑道系統的容量與計算模型,飛行區的延誤特別是跑道的延誤與排隊論的使用,需求管理采用的三種方式,以及終端空域與機場運行中實施的空中交通管理;第四篇“陸側”闡述了旅客航站樓的構形設計與評估,確定航站樓總體空間需求的方法與具體建筑設計的步驟,航站樓的細節設計,以及機場的進出交通與機場范圍內運行的機械裝置;第五篇為“參考資料”。
理查德·德·紐弗威爾博士(Dr.Richard de Neufville)是工程系統以及土木和環境工程教授,同時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與政策計劃”的創建主席。他曾廣泛地為波士頓、達拉斯、倫敦、墨西哥城、邁阿密、巴黎、悉尼、吉隆坡、曼谷以及全世界的很多其他機場和民航局工作。他專長于預測、風險管理、機場間競爭以及候機樓的布局和設計。他曾獲得FAA航空教育杰出獎(同歐都尼教授一起)、麻省理工學院最突出教育貢獻獎、法國共和國學術勛章(the French Chevalier des Palmes Acad6miques)以及荷蘭德爾夫特理工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ft)榮譽博士學位。他還是白宮、古根海姆(Guggenheim)和美日領導人基金會的成員。
序言
中譯本前言
前言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章 機場和航空公司企業的未來
第一節 20世紀末的機場產業
第二節 長期性增長
第三節 更加商業化
第四節 全球一體化
第五節 電子化商務
第六節 機場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含義
第二章 國際性的差別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一些實際的差別
第三節 一些有效的差異
第四節 實際中的影響
第二篇 系統規劃
第三章 動態戰略規劃
第一節 規劃的種類
第二節 機場系統規劃
第三節 預測“總是錯誤的”
第四節 對規劃工作的啟示
第五節 動態戰略規劃的概念
第六節 動態戰略規劃過程及方法
第四章 私有化和放松管制
第一節 私有化和放松管制前的機場和航空公司
第二節 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的誘因
第三節 私有化的概念
第四節 機場私有化指南
第五節 航空公司放松管制
第六節 航空公司放松管制對機場的影響
第五章 多機場系統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基本概念和問題
第三節 難點
第四節 市場動力
第五節 規劃和開發多機場系統
第六章 環境影響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噪聲度量基礎
第三節 機場噪聲消減
第四節 大氣質量及其污染的減輕
第五節 水質量控制
第六節 控制進出場和道路的交通量
第七節 野生動物管理
第七章 組織和籌資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所有權與機場管理
第三節 組織結構
第四節 對機場使用者收費的規章 限制
第五節 資本投資的籌資
第八章 對使用者的收費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成本和收人中心
第三節 確定使用者收費內容的政策導向和背景
第四節 機場使用者交納費用的種類
第五節 非航空性收費
第六節 機場收入的主要來源
第七節 不同機場問的收費水平對比
第八節 地面服務
第九節 平均成本定價方式確定起降費
第十節 歷史成本與當期成本
第三篇 空側
第九章 飛行區設計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機場分類代號和設計標準
第三節 風力負荷
第四節 機場布局
第五節 跑道長度
第六節 跑道幾何構型
第七節 滑行道
第八節 站坪區
第九節 障礙物限制面
第十章 飛行區容量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跑道容量度量
第三節 影響跑道系統容量的因素
第四節 飛行區容量和容量覆蓋的范圍
第五節 計算單條跑道容量的模型
第六節 一般容量模型及其延伸
第七節 飛行區其他部分的容量
第十一章 飛行區的延誤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空側延誤的特征
第三節 政策的含義和實際的指導方針
第四節 跑道系統的年容量
第五節 實際中延誤的計算
第十二章 需求管理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背景與動因
第三節 需求管理中的行政手段
第四節 需求管理中的經濟手段
第五節 混合型需求管理方式
第六節 對需求管理政策的有關考慮
第十三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發展階段
第三節 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描述及終端空域的處理
第四節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第五節 協同決策計劃
第六節 近期及中期的增強提高
第四篇 陸側
第十四章 旅客航站樓構型
第一節 構型選擇的重要性
第二節 對航站樓的系統要求
第三節 五種基本的航站樓構型
第四節 航站樓構型對比
第五節 航站樓構型評估
第六節 航站樓混合構型的應用
第十五章 旅客航站樓總體設計
第一節 旅客流量的相關定義
第二節 交叉使用對設計負荷的影響
第三節 等待區面積需求
第四節 通道面積需求
第五節 行李處理和傳輸系統的面積需求
第十六章 旅客航站樓的細節設計
第一節 設計標準
第二節 熱點場所的確定
第三節 可能的熱點場所分析
第四節 航站樓模擬
第五節 專用設施
第十七章 地面進場交通和分流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機場區域性的進場交通
第三節 成本高效化的方案
第四節 停車設施
第五節 機場周邊的進場交通
第六節 機場內的旅客捷運系統
第七節 機場內托運行李的分送
第五篇 參考資料
第十八章 數據有效性的確認
第一節 問題
第二節 小結
第十九章 機場運行模型
第一節 背景
第二節 模型分類
第三節 空側模型及有關模型選擇問題
第四節 旅客航站樓運行模型
第二十章 預測
第一節 預測假設
第二節 數學基礎
第三節 預報
第四節 設想
第五節 完整過程
第二十一章 現金流分析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貼現和貼現率
第三節 現金流的現值和年值
第四節 計算中的注意事項
第五節 項目有效性的測定
第二十二章 決策與選擇分析
第一節 流程
第二節 決策分析概念
第三節 決策分析方法
第四節 選擇權分析觀念
第五節 選擇分析方法
第二十三章 機場的客流和排隊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描述機場排隊系統
第三節 服務性能和級別(LOS)的典型衡量標準
第四節 隊列系統的短期行為
第五節 累積圖線
第六節 排隊系統的長期行為
第七節 政策問題
第二十四章 高峰小時分析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設計高峰小時的定義
第三節 由年度預測向設計高峰小時預測的轉變
第四節 設計高峰小時內飛機運行架次的估算
第五節 進港和離港客流量DPH的預測
作者簡介